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重血浆分离是将病人的血液引出,通过血浆分离器和血浆成分分离器将血浆和细胞成分分离,将细胞成分先输回体内;血浆通过二次分离,清除体内致病因子(如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与蛋白相结合的毒物等)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2003年4月-2007年11月我科对36例病人行双重血浆分离治疗,效果满意。现将其护理中应注意的问题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双重血浆分离是将病人的血液引出,通过血浆分离器和血浆成分分离器将血浆和细胞成分分离,将细胞成分先输回体内;血浆通过二次分离,清除体内致病因子(如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与蛋白相结合的毒物等)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2003年4月-2007年11月我科对36例病人行双重血浆分离治疗,效果满意.现将其护理中应注意的问题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药物超敏综合征(DHS)致急性肾损伤(AKI)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确诊DHS 38例,根据是否发生AKI分为肾损伤组(观察组)15例,非肾损伤组(对照组)23例,回顾分析两组病史、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临床表现及治疗转归,分析DHS致AKI的临床特点、易发因素等。结果:38例中,发生AKI 15例,发生率39.5%。观察组平均发病潜伏期、病程均显著长于对照组,发病前血肌酐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P<0.05);观察组病死率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P<0.05)。结论:AKI在DHS的临床表现中,起病更隐匿,病程更易迁延,且是DHS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联合激素治疗IgA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符合条件的IgA肾病患者47例,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5例,采用来氟米特联合中等激素治疗,对照组22例,给予大剂量激素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3、6、9个月患者尿蛋白定量、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共45例患者完成了试验,试验组2例患者因肝功能异常退出试验。治疗后1、3、6、9个月,两组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但两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及试验组分别在治疗6个月、9个月时,血肌酐显著升高。讨论来氟米特联合激素治疗IgA肾病,可显著降低蛋白尿,与单用激素相比,可更好的保护肾功能,延缓病情进展。来氟米特最主要的副作用为转氨酶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药物超敏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例药物超敏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 (1)19例患者均有发热、皮疹及血液学异常,发生急性肝损伤13例(68.4%),急性肾损伤7例(36.8%),其中2例进展至尿毒症期,需行血液透析治疗;(2)19例患者中,只有5例住院期问确诊药物超敏综合征;死亡2例,病死率为10.9%;(3)别嘌呤醇药物超敏综合征较其它药物更易出现急性肾功能损伤(66.6%比23.1%,P〈0.01).讨论药物超敏综合征是一种潜伏期长、易致内脏受累的临床综合征,死亡率较高,其发生难以预测,早期、足量激素治疗可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临床资料显示,我国的原发性小血管炎确诊时患者病情较国外明显严重,主要原因在于出现肾脏及肺脏损害之前,其他临床表现未引起重视,以致不能早期诊治。我们收集2001年6月-2008年6月在我院肾内科收治的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72例,分析了其临床特点及眼、耳、鼻受累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8.
9.
背景: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是一种分子水平的能量传感器,当机体处于低能状态时能被激活进而为神经元活动提供能量,但对于时间特异性敲除AMPK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关系尚未清楚.目的:探讨时间特异性敲除AMPKα1/2基因小鼠海马能量代谢与突触可塑性的变化,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透析患者临时性颈内静脉留置导管血栓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1例,患者自动静脉内瘘成熟后改用动静脉内瘘穿刺行血液透析2次,拔管时观察临时颈内静脉导管管内血栓的情况。结果 8例患者的临时静脉留置导管的动、静脉管中均有血栓,4例无血栓。结论透析患者在初次使用成熟内瘘前,要做充分的评估,确定其可行性,在穿刺成功后,建议放弃对临时静脉留置导管的再次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