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6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49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肾绞痛的治疗,目前主要应用解痉、止痛的药物缓解疼痛,如654一2、杜冷丁、强痛定等,但这些药对有些病例疗效低或具有成瘾性等副作用。1995年12月—1997年6月,我们采用黄体酮穴位注射治疗肾绞痛48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病例与方法1.1病例:本组48例均为门诊急诊患者,其中男32例,女16例;年龄18岁~60岁;左侧肾绞痛27例,右侧肾绞痛21例。发病至就诊时间:45分钟~12小时。全部患者均有典型的肾绞痛症状,有镜下或肉眼血尿。35例经B超或肾脏、输尿管和膀优静脉肾孟造影术检查,发现上尿路结石。1.2治疗方法:取肾俞穴…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AZF微缺失的检测,确定AZF微缺失的发生率及高发位点;同时,对正常生育男性、无精子症及严重少精子症患者进行sY254、sY255点突变检测,从分子水平探讨精子发生的机制,建立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方法多重PCR技术对Y染色体上AZF 4个区域内的15个序列标签位点进行微缺失检测,采用SSCP方法进行sY254、sY255点突变检测;结果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AZF微缺失率分别为9.80%和9.68%,显著高于少精子症组的3.34%(P<0.05);其中sY152、sY239、sY243、sY254、sY255在Y染色体上的位置相互毗邻,其联合缺失39例,占总缺失率的65.0%,AZFb+AZFd+AZFc联合缺失的有8人,占总缺失的13.3%;本研究中,正常生育男性、无精子症及严重少精子症患者均未发现sY254、sY255的点突变。结论Y染色体AZF微缺失是导致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的重要因素,sY152、sY239、sY243、sY254、sY255联合缺失是AZF的缺失热点;未发现sY254、sY255点突变。  相似文献   
3.
广防己致大鼠慢性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实验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广防己醇提取物(RAFE)急性以及不同剂量的RAFE对肾脏慢性毒性。方法:采用常规的急性毒性实验方法和用不同剂量的RAFE(2 5 . 0 ,12 .0 0 ,2 0 0. 0mg·kg-1·d-1)以及马兜铃总酸(10. 0mg·kg-1·d-1)给大鼠间断灌胃13周,分别于给药第4 ,8,13周留取血、尿和肾组织标本,检测相关肾功能和组织学变化。结果:RAFE的LD50 为36. 8g·kg-1,LD50 95 %可信限为38 .8~2 .8 .9g·kg-1;不同剂量的RAFE作用早期,大鼠肾功能改变为氮质血症、大量蛋白尿以及尿NAG酶升高。肾脏组织形态学:中、大剂量和总酸组给药早期主要表现以皮髓质交界为主的急性肾小管坏死,而后可见部分动物肾间质纤维化。结论:NAG可作为大鼠早期肾功能损伤的观测指标之一;RAFE中、大剂量间断灌胃13周均可导致大鼠肾小管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清开灵、生脉注射液(生脉)及其联合用药对油酸型急性肺损伤(ALI)家兔的影响。方法:家兔随机分为11组:对照组,油酸组,治疗组分别包括清开灵和生脉以及清开灵+生脉小、中、大剂量组。iv油酸(0.05mL·kg-1)复制家兔ALI模型后,立即iv上述药液,观察给予油酸前及以后30,60,120min时的呼吸频率和幅度,于各时间点测定动脉血气含量;实验后处死家兔取肺组织,测定肺组织LDH,CAT,MDA的含量及观察病理变化。结果:与油酸组比较,清开灵、生脉及清开灵+生脉的小、大剂量组的呼吸幅度均显著升高;清开灵+生脉小剂量组PaO2显著升高(P<0.05),清开灵、生脉及清开灵+生脉小剂量组的PaCO2均显著降低(P<0.05);清开灵、生脉各剂量组的MDA均显著降低,清开灵+生脉小剂量组的MDA显著降低、CAT显著增加;清开灵、生脉及清开灵+生脉小剂量组可以减轻油酸引起的病理改变。结论:清开灵+生脉小剂量对油酸型肺损伤家兔的疗效优于同剂量下的单独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清开灵、甲基强的松龙(MP)注射液及其联合用药对油酸型急性肺损伤(ALI)家兔的影响。方法:家兔随机分为11组:对照组,油酸组,治疗组分别包括清开灵和MP注射液以及清开灵+MP注射液小、中、大剂量组。iv油酸(0.05mL·kg-1)复制家兔ALI模型后,立即iv上述药液,观察给予油酸前及以后30,60,120min时的呼吸频率和幅度,于各时间点测定动脉血气含量;实验后处死家兔取肺组织,测定肺组织LDH,CAT和MDA的含量,及观察病理变化。结果:与油酸组比较,清开灵和MP注射液小、中、大剂量组的呼吸幅度显著升高、呼吸频率显著降低(P<0.05);治疗30min时,清开灵+MP注射液小、大剂量组的PaO2显著升高(P<0.05),120min时,清开灵、MP及清开灵+MP注射液小、中和大剂量组的PaCO2显著降低(P<0.05);清开灵、MP注射液中、大剂量组的LDH显著升高、CAT和MDA显著降低(P<0.05);清开灵+MP小、中剂量组可以减轻由油酸引起的病理改变。结论:清开灵+MP小剂量对油酸型肺损伤家兔的疗效优于同剂量下 的单独用药;而清开灵或MP大剂量单独给药的疗效优于同剂量下的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6.
质疑血清药理学,加强多层次半体内实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质疑血清药理学的主要理由包括①从胃肠吸收的中药成分在体内是进入血浆,而不是血清;②凝血过程有一系列酶生成,同时刺激白细胞释放溶酶,这些酶可能降解某些中药成分;③凝血酶刺激血小板与白细胞释放大量生物活性物质;④凝血过程伴有纤溶、补体、激肽等系统活化;⑤制备与灭活血清过程会导致中药成分与中药介导体内释放物质损失。新近利用HPLCMS指纹图谱分析与抗白血病细胞增殖实验证明利用血清药理方法可能带来错误结论。建议加强中药多层次半体内实验研究,其中血浆药理方法可能避免血清药理方法的弊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利奈唑胺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儿童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月安康市中心医院的90例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500 μg/d,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利奈唑胺注射液,10 mg/kg,2次/d,连续给药10 d,当患儿的病情稳定后,改为口服利奈唑胺片,10 mg/kg。两组疗程均为3周。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总免疫球蛋白(Ig)E(T-IgE)和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和发热、肺部湿啰音、咳嗽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EOS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EOS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IgE无明显改变。结论 利奈唑胺联合布地奈德对儿童肺炎具有比较确切的治疗效果,能缩短住院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减轻气道炎症性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1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62例,将其随机分为西医组30例和联合组32例。西医组患者进行单纯西医治疗,联合组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均治疗半年,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及血糖控制正常率。结果 联合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血糖控制正常率均高于西医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西医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合并2型糖尿病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及血糖控制正常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iency of polyamidoamine dendrimer grafted carbon nanotube (dendrimer-CNT) mediated entrance of anti-survivin oligonucleotide into MCF-7 cells, and its effects on the growth of MCF-7 cells. Methods: Antisense survivin oligonucleotide was anchored onto polyamidoamine dendrimer grafted carbon nanotubes to form dendrimer-CNT-asODN complex and the complex was characterized by Zeta potential, AFM, TEM, and 1%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analysis. Dendrimer-CNT-asODN complexes were added into the medium and incubated with MCF-7 cells. MTT method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ffects of asODN and dendrimer-CNT-asODN on the growth of MCF-7 cells. TEM was used to observe the distribution of dendrimer-CNT-asODN complex within MCF-7 cells. Results: Successful synthesis of dendrimer-CNT-asODN complexes was proved by TEM, AFM and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TEM showed that the complexes were located in the cytoplasm, endosome, and lysosome within MCF-7 cells. When dendrimer-CNT-asODN (1.0 μmol/L) and asODN (1.0 μmol/L) were used for 120 h incubation, the inhibitory rates of MCF-7 cells were (28.22±3.5)% for dendrimer-CNT-asODN complex group, (9.23±0.56)% for only asODN group, and (3.44±0.25)% for dendrimer-CNT group. Dendrimer-CNT-asODN complex at 3.0 μmol/L inhibited MCF-7 cells by (30.30±10.62)%, and the inhibitory effects were in a time- and concentration- dependent manner. Conclusion: Dendrimer-CNT nanoparticles may serve as a gene delivery vector with high efficiency, which can bring foreign gene into cancer cells, inhibiting cancer cell proliferation and markedly enhancing the cancer therapy effects.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 研究荧光磁性纳米粒子与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prostate cancer specific antigen,PSA)单链抗体片段结合的复合纳米探针作为前列腺癌核磁共振靶向显像剂与治疗剂的可行性。方法:荧光磁性纳米粒子(FMCNPs)与前列腺癌特异性单链抗体片段(ScFv)桥联制备成复合纳米探针(FMCNPsScFv),应用高分辨电镜、荧光光谱仪与磁强度计进行鉴定。将FMCNPsScFv与前列腺癌LNCaP细胞共培养,观察其进入癌细胞的靶向性;采用MTT法评价复合纳米探针的细胞毒性。建立裸鼠前列腺癌细胞移植模型,进行免疫组化和病理学鉴定;荷前列腺癌裸鼠尾静脉注射复合纳米探针,采用荧光成像系统观察纳米探针在裸鼠体内的分布消除过程;利用核磁共振观察复合纳米探针肿瘤靶向显像效果;给予体外磁场照射(100 W功率)30 min,观察肿瘤体积的变化。结果:成功制备复合纳米探针FMCNPsScFv;细胞培养实验显示复合纳米探针能够进入前列腺癌细胞质;在显像浓度范围内复合纳米探针细胞毒性很低,不影响细胞增殖。成功制备裸鼠前列腺癌模型。荧光成像系统显示复合纳米探针快速地在裸鼠各重要器官分布,并逐渐集中于肿瘤部位;核磁共振显示纳米探针在24 h内能够清晰显示前列腺癌图像;体外磁场照射4 d后,注射复合纳米探针的裸鼠肿瘤组织生长显著慢于对照裸鼠的肿瘤组织(P<0.05)。结论:制备的复合纳米探针FMCNPsScFv能有效地靶向前列腺癌组织,可用于前列腺癌的核磁共振成像,也能用于体外磁场作用下的肿瘤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