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皮肤病学   19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临床资料患者女,19岁。因双侧乳头褐黑色结痂数年,于2009年9月30日来我院就诊。患者自幼双侧乳头部位呈褐黑色疣状物并附鳞屑,病情不随月经周期变化而变化,无疼痛、瘙痒,无脓血、渗液,患者经常洗澡,否认外伤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检: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双侧乳头部分附有褐黑色痂皮.表而及乳头根部无明品红肿,  相似文献   
2.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43岁.因双侧腋窝出现绒毛样红斑、水疱、渗液及灼痛,反复发作2年,于2008年7月24日来院就诊.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双侧腋窝m现红斑、浸润、水疱、渗液及糜烂,曾用过多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病情反复,并出现双侧腋窝活动受限.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疾病史.  相似文献   
3.
有资料显示银屑病表皮细胞的增生与cAMP/cGMP的比例有关,通过cAMP/cGMP依赖的蛋白激酶传递表皮细胞增殖的信号.我们检测了3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并以50例正常人作对照,以探讨血清EGF与银屑病的表皮增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银屑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医药治疗银屑病有良效.中医认为“血分有热”是银屑病的主要原因.新近的皮肤病学专著中,中医辩证的银屑病分型逐渐简约,多采用赵炳南老中医的血热与血燥两大型,也有的加上了血淤型.早年我们曾按北京中医院这两型的基本方对银屑病患者辩证施治,但其效果不如当年北京中医院的好,究其原因,可能包括随证加减不够,配合外用药不够,以及门诊不如住院效果好等[1].近几年,一些作者的观察也证明了中药治疗银屑病的肯定效果,而且不良反应较少,同时还探讨了中药疗效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6.
特比萘芬软膏与孚琪乳膏对照治疗糠秕孢子菌毛囊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糠秕马拉色菌是人体皮肤正常菌群之一 ,又是条件致病菌 ,从 97%正常人的皮肤能培养到该菌 ,5 %的皮肤取材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该菌的菌丝 ,该菌在促发因素的作用下致病 ,目前认为不仅菌丝相致病 ,酵母相也同样与疾病的发展相关联[1] 。在温度和湿度较高的外因条件及个体遗传性、免疫功能、多汗等内因条件作用下 ,其在毛囊内过度繁殖 ,产生脂肪栓 ,阻塞毛囊导管 ,皮脂潴留 ,导致毛囊阻塞、扩张、破裂 ,内容物引起炎症而致病 ,表现痤疮样皮疹为特征的毛囊炎。目前国内有报道联苯苄唑乳膏治疗糠秕孢子菌毛囊炎有效[2 ] 。为将特比萘芬软膏与联苯…  相似文献   
7.
泛昔洛韦治疗老年人带状疱疹34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科室于2000年3月~5月间应用泛昔洛韦(仙林纳)治疗带状疱疹34例,并与阿昔洛韦进行对照观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为门诊或住院病人,均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泛昔洛韦组(治疗组)34例,其中男19例,女15例,平均年龄72.6岁(61~81岁),病程1~5日。皮损分布:肋间神经16例,颈部神经3例,三叉神经11例,腰骶部神经4例。阿昔洛韦组(对照组)31例,其中男17例,女14例,平均年龄73.2岁(61~78岁),病程1~5日。皮损分布:肋间神经15例,颈部神经…  相似文献   
8.
患儿女,3岁,1989年1月3日晚因右面部跌伤,注射破伤风抗毒素1支,2天后面部出现弥漫性红斑、肿胀,随之皮疹出现,并波及全身,自觉痒,伴畏寒、发热,在当地医院治疗无效而来我院。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检查体温37.5℃,脉搏120/min,急性病容,精神萎糜,两眼结膜充血,分泌物甚多,咽部充血,口腔粘膜糜烂,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肺、肝、脾无异常,颜面、头皮、躯干、四肢、掌跖部大片水肿性红斑、肿胀、脱屑,头皮渗液、脓痂,毛发全部脱落。血白细胞9.1×10~9/L,中性0.64,淋巴0.33,单核0.03,嗜酸0.05;尿常规阴性,肝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9.
2%三氯醋酸治疗浅部真菌病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寻找一种新的、安全有效、价格低廉、便于推广的抗浅部真菌病的药物。方法:采用2%三氯醋酸制剂进行体外抗真菌作用及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FC)测定,并用此药治疗60例浅部真菌病患者。全部患者均做真菌镜检和真菌培养。结果:鉴定出菌株46株,分别为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三氯醋酸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的MIC范围分别为0.06-0.12mg/mL,0.30-0.60mg/mL,0.06-0.12mg/mL。2%三氯醋酸治疗浅部真菌病(手足癣、体股癣)60例,治愈率50%,有效率90%。结论:试验结果和临床观察显示三氯醋酸治疗浅部真菌病均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18岁.因躯干、四肢反复红斑、鳞屑伴瘙痒1年,于2005年8月来我院就诊.患者1年前在熬夜、饮酒后躯干及四肢出现少量红斑,上覆较厚鳞屑,并渐增大、增多,伴较剧烈瘙痒,曾在多家医院就诊,均诊断为寻常性银屑病.曾自用或按医嘱使用过多种外用药物,主要有复方地塞米松霜(皮炎平)、硝酸益康唑和曲安奈德霜(派瑞松)等,因追求速效,患者每次均将大量药物涂于患处,每天用药2次以上,一二个月后皮损好转.复发后再次使用上述药物治疗,如此反复、大量使用上述外用药长达8个月之久.用药4个月后腰部出现2条细小红色凹陷性条纹,未引起重视,继续外用该类药物治疗,凹陷性条纹进一步增多、增粗,双侧臀部及双下肢均受累,可见数百条蚯蚓状皮损,无自觉症状.2个月前停用糖皮质激素类软膏,线状条纹无明显增多、增粗.患者近1年来身高、体重无明显变化,生长发育亦无明显异常,无关节痛及上呼吸道感染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