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了解就诊及体检人群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况,探讨HP感染与相关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金标免疫斑点法对3996人进行血清抗HP-IgG检测,还对其中2259人检测了抗HP-IgM。结果:(1)3996例中血清抗 HP-IgG总阳性率为76.0%;2259例 HP-IgM阳性率为41.2%。(2)HP-IgG、HP-IgM在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年龄因素对HP-IgG和HP-IgM阳性率有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01)影响。(4)HP感染存在家庭聚集倾向。(5)血清HP抗体阳性率升高的疾病:大于28 d小儿,消化系统疾病组较健康对照组,抗HP-IgM阳性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成人中胃肠道疾病组与健康体检组抗HP-IgG阳性率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肝、胆、胰疾病、循环系统疾病组与健康体检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P感染与多种胃肠道、肝胆胰及循环系统疾病有关;人群初次感染始于婴幼儿期,且受家庭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脓毒症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1年9月某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老年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根据患者28天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各临床指标在两组间的差异,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不同指标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 共纳入121例患者,其中74例为脓毒症,47例为脓毒性休克。存活组92例,死亡组29例。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患者发生脓毒性休克、合并症个数 ≥ 2的比例均较高(P<0.05);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APACHEⅡ)评分也较高,白细胞介素6(IL-6)、胱抑素C(Cys-C)、降钙素原(PCT)、凝血酶原时间(PT)和D -二聚体(D -D)表达水平均增高(均P<0.05),而淋巴细胞绝对计数(ALC)和清蛋白(ALB)表达水平降低(均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脓毒性休克、SOFA评分、D -D及Cys-C表达水平是影响老年脓毒症患者28天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SOFA评分(AUC=0.758)、D -D(AUC=0.774)、Cys-C(AUC=0.650)预测患者的预后均有一定的价值(均P<0.01),与单个指标相比,三个指标的联合检测显示出更高的预测价值(AUC=0.882)。结论 发生脓毒性休克、SOFA评分增高、D -D及Cys-C表达水平增加是导致老年脓毒症患者病死率上升的独立危险因素,SOFA评分、D -D和Cys-C的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为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彭娟  马莉  王焰  王伟  谭玉洁 《微循环学杂志》2013,(4):40-41,44,I0002
全世界发展中国家,每年因各种癌症死亡的女性患者中,宫颈癌已占首位。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的重要危险因素。Pett等在约90%的宫颈癌患者组织中检测到HPVDNA整合作用;Ordonez等的报道提示,HPV16、18型DNA的存在状态极有可能是有价值的宫颈癌预后监测指标。为进一步了解宫颈脱落细胞中HPVDNA存在状态的变化,本文通过检测HPV18亚型E2、E6基因含量并计算其比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URA)患者的TORCH活动性感染率、淋巴细胞亚群及Th1/ Th2细胞激活状态,以探讨与URA有关的发病机制.方法:用流式细胞术计数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流式细胞仪结合微珠捕获法 (Cytometric Bead Array ,CBA)测定血清中6种Th1/Th2源细胞因子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的TORCH抗体IgM和IgG.结果:(1)URA组的HSVⅡ-IgG和CMV-IgG的阳性率(46.2%,59.2%)分别高于对照组的阳性率(24.0%和44.8%),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URA组的IgM类抗体阳性率全部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2)URA患者外周血T细胞数:(62.9±7.2)%,较对照组(67.9±8.4)%减少有显著性意义(P<0.05);NK细胞数(16.3±8.4),较对照组(12.4±3.1)%增加有显著性意义(P<0.05).(3)URA患者IL-2(6.1±1.6) ng/L及IL-5(4.5±1.4)ng/L较对照组(5.0±1.2)ng/L及(2.7±0.6)ng/L升高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1)URA患者的活动性TORCH感染率显著升高;(2)URA的发生与该类患者T细胞总数减少以及NK细胞数量增加存在一定关联;(3)URA患者的Th1、Th2亚群均似有激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CEA、CA-125、CA-153、CA-199、CA242联合检测对消化道肿瘤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130例恶性消化道肿瘤患者(食管癌32例、胃癌34例、胰腺癌30例、大肠癌34例)血清CEA、CA-125、CA-153、CA-199、CA242水平。结果:表明上述四种消化道肿瘤的血清CEA、CA-125、CA-153、CA-199、CA242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统计学上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除胰腺癌之外,其余3种消化道肿瘤五项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单一标志物检测(P〈0.05),分别为食管癌62.5%、胃癌85.2%、大肠癌82.3%。结论:血清CEA、CA-125、CA-153、CA-199、CA242联合检测可以显著提高消化道恶性肿瘤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筛查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结果,探讨实验室ELISA中灰区范围设置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4 942例患者抗-HCV筛查结果,比较抗-HCV与HCV-RNA及临床确诊丙型肝炎患者间的关系;以初筛S/CO值在0.4~2.0范围内的标本为灰区样本,进行不同厂家试剂复检及HCV-RNA检测,探讨设置抗-HCV检测灰区范围的必要性。结果抗-HCV筛查阳性率0.61%;31~50岁阳性率最高;男性高于女性,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O≥10时抗-HCV与HCV-RNA检测结果符合程度高,S/CO≥3.8时抗-HCV与临床确诊丙型肝炎符合程度高。灰区样本的阳性率0.38%,双试剂双孔复检后阳性率0.20%和0.05%。结论抗-HCV筛查阳性率在不同地域、性别及年龄段存在差异;S/CO值越大,HCVRNA阳性率越高,与临床丙型肝炎的确诊符合程度越高,而抗-HCV筛查落在灰区范围的样本应复检并检测RNA,以减少实验室漏检或假阳性结果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王焰  谭玉洁  马莉  周力 《贵州医药》2011,35(5):454-456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自1983年被Marshau和Warren成功分离后,目前研究表明,Hp感染是世界上感染率最高细菌之一[1],是慢性胃炎与十二指肠溃疡的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儿童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对我院儿科体检、门诊及住院的 <12岁儿童共 198例进行 9项流行因素的问卷调查并借助金标免疫斑点法进行血清学Hp IgM ,Hp IgG检测。结果 :IgM或 (和 )IgG ,总体平均阳性率 79 8% (15 8/ 198) ,IgM ,IgG的阳性率分别为 4 5 9% ,6 7 8% ,<1岁的婴儿即可发生Hp感染 (IgM阳性 ) ,3~ 5岁与 6~ 8岁两组阳性率相对较高 ,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6岁以后阳性率开始下降 ,与 6岁前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吃零食是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重要流行因素。  相似文献   
9.
宫颈癌是妇科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妇女健康,近几年宫颈癌趋于年轻化,既往治疗中晚期宫颈癌以放疗为主,辅以静脉化疗的姑息性治疗,90年代初许多学者应用介入技术,行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缩小宫颈局部癌灶、降低肿瘤分期使许多中晚期患者获得手术机会,提高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治愈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219例不同疾病D-二聚体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Latex法检测了219例不同疾病患者血浆或血清D-二聚体的浓度,结果表明血栓性疾病患者该浓度显著升高,且急性期与缓解期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肝脏疾病患者D-二聚体升高的程度与肝脏损害的程度有关,尤其在区分肝硬变的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方面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果还表明D-二聚体在恶性肿瘤、肾病、肺炎、妊高征、白血病等多种疾病以及手术后均有升高,提示存在多种疾病时,机体可能出现血栓形成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