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介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新型放射防护管理的具体做法和成效,以期为同类医疗机构放射防护管理提供借鉴。方法 对比新型管理模式前后的做法及管理成效。结果 新型放射防护管理模式完善了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放射防护管理工作更加科学、有效。结论 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职能部门的积极监管、放射工作人员对防护工作重要性的清醒认识与积极配合、行政监管部门主动监督检查是放射工作安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监管过程中部分流程的进一步优化,将使放射防护管理工作更加科学、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2.
背景 自新医改以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分级诊疗政策,但十余年来,我国离全面实现分级诊疗的目标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对国家出台的分级诊疗相关政策进行系统的量化分析显得尤为重要。目的 评估我国推动分级诊疗所发布的政策文件效力和实施效果。方法 2020年9月,在北大法宝、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百度搜索引擎和政府部门相关网站等以“分级诊疗”“分级医疗”“双向转诊”“基层首诊”为检索词检索2009-2019年国家及各部委颁布的政策文件,经筛选后获得236项有助于分级诊疗制度推进的政策文件。效力分为政策措施、政策目标、政策反馈、政策力度4 个维度,效果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急诊就诊人次数指标表示,通过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对三类不同政策工具分级诊疗实施效果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2009-2019年的政策数量变化趋势与政策整体效力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政策平均效力较平稳波动,政策措施得分在3.00分左右(除外2013年),政策目标得分均≤2.50分(除外2019年),政策反馈的平均得分在2.25分,政策力度平均得分<2.44分。供给、需求、环境型三类政策工具的政策数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供给型和环境型政策数量基本高于需求型政策。供给型政策中,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类占比最多(36.67%),资金投入与资源分配类的平均效力值最高(20.00分);需求型政策中,医保类最多(61.70%)且平均效力值最高(15.07分);环境型政策中,目标规划类最多(49.25%)且平均效力值最高(20.25分);供给型、需求型、环境型这三类政策工具对政策实施效果影响的回归系数分别为1.271 9、2.013 8和1.937 8(P均<0.10),滞后期在1~3年。结论 我国分级诊疗政策效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政策颁布数量的累计效应;4个评价维度中,政策措施平均得分较高,政策目标的量化度低,政策反馈要求模糊,政策力度缺乏高层级部门的推动;供给型和环境型政策的数量基本都高于需求型政策,政策效力的得分主要取决于政策措施,特别是供给型和环境型政策;三类政策工具均对我国分级诊疗的开展起到正向作用,且需求型政策无论从滞后期还是政策效果指向来看都最具优势。如何充分发挥需求型政策引导国民理性就医选择的促进作用,应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慢性胰腺炎(CP)胰蛋白酶免疫组化阳性判断标准,探讨胰蛋白酶在CP中的分布特征及与CP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取正常猪4例及不同程度CP猪14例的胰腺组织,用链菌素亲生物素-过氧化酶连接法(streptavidin peroxidase conjugated method,SP)免疫组化法检测胰蛋白酶在实验性CP胰腺组织中的分布特征并初步建立阳性判断标准,分析胰蛋白酶的阳性标准与CP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胰蛋白酶在CP胰腺组织主要表现为腺泡细胞质内、间质及胰管内棕色或棕黄色染色,染色程度在轻度CP以强阳性( )为主,中度CP以中等阳性( )为主,重度CP以弱阳性(±)为主,3组染色程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蛋白酶强阳性染色与慢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r=0.742).结论:胰蛋白酶原异常活化可见于腺泡细胞质内、间质及胰管内,建立了胰蛋白酶阳性判断标准.随着慢性胰腺炎实质纤维化,胰蛋白酶阳性率降低.  相似文献   
4.
Syndecan-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yndecan-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各病理因素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58例大肠癌、12例大肠腺瘤和9例正常结肠组织Syndecan-1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大肠粘膜组织中Syndecan-1呈阳性-强阳性表达,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则显著减弱甚至缺失。大肠癌组织中Syndecan-1的表达较其在腺癌和正常大肠组织中的表达有显著的降低(P=0.024,P=0.001)。Syndecan-1在大肠癌不同细胞病理分化程度间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低分化者的表达明显弱于高分化及中分化者(P=0.003,P=0.001)。在有远处转移的大肠癌组织中Syndecan-1的表达比无转移的大肠癌明显减弱(P=2.23,P=0.03)。Syndecan-1阳性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Syn-decan-1阴性患者(P=0.0046)。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Syndecan-1的表达是判断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Syndecan-1的低表达与结直肠癌细胞的转移潜力密切相关,而且是大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非特指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非特指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VEGFmRNA及其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用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肿瘤血管计算其微血管密度(MVD),用SPSS10.0软件分析VEGF表达与该肿瘤微血管密度、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1)20例非特指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有14例(70.0%)VEGFmRNA表达上调,13例(65.0%)肿瘤细胞VEGF蛋白表达阳性;(2)VEGF表达与该肿瘤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r=0.8,p=0.0270);(3)VEGF表达与该肿瘤的临床分期、B症状及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有关(p=0.034,p=0.013和p=0.007);(4)Cox多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年龄>60岁和VEGF表达上调为预后不良因素(p=0.040和p=0.027)。结论VEGF在非特指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广泛表达,可能与该肿瘤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医学本科生参与科技创新思维训练的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高校中大力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科技创新,努力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创新思维,使其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造就一代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随机抽样调查了2005级本科生528人,愿意参与病理学科技创新思维训练者161人,占调查人数的30%。病理研究室成立的医学本科生科技创新小组现行的培养模式为:掌握实验技术,查阅文献,寻找课题思路,收集临床病理资料,完成课题并撰写论文,目前已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对靶向蛋白的药物作用进行预测可以促进药物新作用的发现。新近的研究更倾向于单独将特定的矩阵填补算法应用在靶向蛋白和药物的相互作用预测中。单模型的矩阵填补算法准确度较低,因此应用在药物—靶向蛋白作用预测方面也难以获得满意的结果。AdaBoost算法是一种由多分类器组合生成强分类器的算法框架,其在分类应用领域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已被证明。靶向蛋白的药物作用预测是一个矩阵填补问题,即是一种评分预测过程,因此本文在使用AdaBoost算法对药物—靶向蛋白作用进行预测前,将药物—靶向蛋白作用预测的矩阵填补问题转化为分类问题,将AdaBoost算法应用在靶向蛋白的药物作用预测评分上,充分利用AdaBoost算法框架对多个弱分类器进行融合从而提升性能,得以进行准确的药物—靶向蛋白作用预测。基于公测数据集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在预测准确度方面超过了大多数经典算法和新近算法,较好地克服了新近基于机器学习方法单算法的局限性,更好地挖掘隐含因素,有效提升了预测准确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11例肠道炎性纤维息肉作了临床病理分析,其临床大多因腹痛、恶心、呕吐和急腹症就诊。X 线及临床易误诊为肿瘤.肉眼可见消化道粘膜之新生物呈息肉状。组织学显示梭形、星形细胞增生,多少不等的嗜酸性细胞浸润,间质血管丰富。增生的细胞目前认为是肌纤维母细胞,其本质是对多种因素刺激的炎性反应增生,主要应与嗜酸性胃肠炎鉴别。  相似文献   
10.
杨显金  杜江  张旭  孙鹏  谢贤镛  王崇树 《肿瘤》2016,(4):380-387
目的:探讨胃癌细胞上清液对腹膜间皮细胞的作用。方法:用胃癌细胞上清液处理人腹膜间皮细胞后,通过HE染色法观察腹膜间皮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腹膜间皮细胞中上皮细胞标志蛋白E-cadherin、cytokeratin和间质化标志蛋白N-cadherin、fibronectin的表达。将胃癌细胞上清液注射入裸鼠腹腔,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裸鼠腹膜组织中上皮细胞标志蛋白E-cadherin、cytokeratin和间质化标志蛋白N-cadherin、fibronectin的表达。结果:经胃癌细胞上清液处理的腹膜间皮细胞呈梭形,细胞脱落,细胞间连接减少;胃癌细胞上清液处理的腹膜间皮细胞E-cadherin和cytokeratin的表达水平低于未处理的空白对照组和用无血清DMEM培养液处理的实验对照组(P值均<0.05),而N-cadherin和fi bronectin的表达水平则高于未处理的空白对照组和用无血清DMEM培养液处理的实验对照组(P值均<0.05)。腹腔注射胃癌细胞上清液的裸鼠腹膜组织E-cadherin和cytokeratin的表达水平低于未处理的空白对照组和腹腔注射无血清DMEM培养液的实验对照组(P值均<0.05),而N-cadherin和fi bronectin的表达水平则高于未处理的空白对照组和腹腔注射无血清DMEM培养液的实验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胃癌细胞上清液可使腹膜间皮细胞失去原有的上皮细胞生物学行为,而获得间质细胞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