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4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武君  谈志龙  白人骁 《中国骨伤》2007,20(10):635-638
骨性关节炎是最常见关节疾患之一,是导致中老年残疾的最常见原因,严重危害着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骨性关节炎的主要病理是软骨的改变,软骨细胞分解和合成活动的平衡有助于维持软骨细胞外基质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而软骨细胞的这种平衡受到细胞因子制约,本文就近年来细胞因子与OA软骨退变之间的研究现状综述。  相似文献   
2.
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Arg-Gly-Asp,RGD)多肽是细胞膜整合素受体与细胞外配体相结合的识别位点,利用其对材料进行表面修饰可提高人工骨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文章就RGD的生物学效应、影响RGD生物学效应的因素、RGD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提出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天津医院中创骨科多年来,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开放性骨折,创面以外敷生肌象皮膏为主的治疗方法,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很多专家对生肌膏抗感染作用,祛腐生肌机理进行了探讨,己知外敷生肌膏  相似文献   
4.
细胞因子与骨性关节炎软骨退变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黄武君  谈志龙  白人骁 《中国骨伤》2006,19(10):635-638
骨性关节炎是最常见关节疾患之一,是导致中老年残疾的最常见原因,严重危害着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骨性关节炎的主要病理是软骨的改变,软骨细胞分解和合成活动的平衡有助于维持软骨细胞外基质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而软骨细胞的这种平衡受到细胞因子制约,本文就近年来细胞因子与OA软骨退变之间的研究现状综述。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同种异体骨共价枝接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Arg-Gly-Asp,RGD)多肽对大鼠成骨细胞黏附和增殖的影响。方法以RGD多肽在同种异体骨片表面进行共价枝接反应,用X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仪(XPS)进行表面分析,以大鼠成骨细胞在骨片表面进行组织培养,MTY法及细胞计数法评价成骨细胞的黏附效力及增殖活性,通过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及增殖情况。结果以碳二亚胺(EDC)为交联剂能够将RGD多肽有效固定于同种异体骨片表面,成骨细胞在同种异体骨片表面培养4h、加h后,实验组细胞黏附效力(0.322±0.014、0.447±0.030)均明显强于对照组(0.240±0.012、0.337±0.048),培养4d、6d、8d后,实验组成骨细胞增殖情况(0.510±0.054、0.612±0.075、0.629±0.098)亦强于对照组(0.405±0.054、0.340±0.030、0.339±0.018)。结论RGD多肽共价修饰同种异体骨能够有效促进成骨细胞的黏附和增殖。  相似文献   
7.
大鼠移植性骨肉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大鼠移植性骨肉瘤模型。方法:采用大鼠骨肉瘤细胞系UMR106接种Wistar大鼠后肢股骨远端或胫骨近端的骨髓腔中,成瘤后,进行影像学、病理组织学观察及血清生化检查。结果:本方法致瘤率为86.7%,肺转移率为96.2%。影像学可见骨膜反应,溶骨变化。病理组织学可见骨组织、骨骺板和软骨被肿瘤细胞所侵蚀、破坏,核分裂多见,瘤组织血管丰富,可见坏死、颗粒状钙化、新生类骨质样组织。大鼠血清碱性磷酸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该方法建立的大鼠骨肉瘤模型,其恶性生物学行为接近临床骨肉瘤患者实际情况,为临床骨肉瘤实施新疗法与基础实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
患者 男,40岁。两个半月前双髋关节及腰背部疼痛,后者较为明显,同时伴有发热、盗汗、恶心、食欲不振。曾行抗风湿、抗类风湿、抗痨治疗效果均不明显。于1995年3月16日以强直性脊柱炎收住我院骨关节炎病房。住院查体:体温38.3℃,脉搏80次,血压14/8kPa。慢性消耗病容,巩膜无黄染,无出血倾向。咽无充血,浅表淋巴结、肝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心肺功能,肝肾功能正常。肥达氏和外斐氏反应均阴性。血红蛋白174g/L,红细胞5.97  相似文献   
9.
他汀药物序贯疗法防治去势大鼠骨质疏松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他汀药物序贯疗法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SD雌性大鼠50只,分5组,每组10只,即假手术组、去势组、去势 二磷酸盐组、去势 他汀组及去势 二磷酸盐 他汀 钙与维生素ADFR组。各组均在给药2个月时分别进行尿脱氧吡啶啉(Dpd)、肌酐(Cr)及血清骨钙素(BGP)测定。服药100d时处死大鼠进行骨密度及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测量。结果 去势组尿中Dqd/Cr、与血清BGP增高(P<0.01),药物治疗后Dpd/Cr均较去势组降低(P<0.01),二磷酸盐组血清BGP值较去势组下降(P<0.01),他汀组和序贯疗法组BGP值与去势组差异元显著性(P>0.05)。骨计量学测定指标中,去势组类骨质表面(TOS)、平均类骨质宽(MOSW)、骨矿化前沿四环素标记率(STS,DTS)、成骨细胞表面(TBOS)、骨吸收表面(TBCS)和骨矿化沉积率增高,骨体积(TBV)、骨矿化延迟时间(MLT)及骨重建单位时间(δ)缩短。药物治疗后各组骨体积均较去势组增加(P<0.01),以序贯疗法组最好,已接近假手术组的数值。二磷酸盐组,TOS、MOSW、TBOS和TBCS均显著低于去势组,δ值显著比去势组延长,也明显比假手术组高(P<0.01)。他汀组TBCS值较去势组增加,δ值相似;序贯疗法组TBOS与去势组相似,TBCS显著减少,δ值也有延长但与假手术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他汀类药可促进骨转换,增加成骨细胞活性,加快类骨质生成,缩短骨重建时间;二磷酸盐在抑制骨吸收的同时也抑制成骨细胞活性,减慢类骨质生成速度并抑制类骨质矿化,显著延长骨重建周期;序贯组集二药物的优点,克服了单一用药的缺点,在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上,明显优于二者单独用药。  相似文献   
10.
骨质疏松症与骨代谢生化测定指标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骨质疏松症(OP)是人随年龄的增长,骨量减少,骨的显微结构发生改变,易发生骨折的疾病,对人的健康危害很大。人从胎儿出生,骨骼要不断生长,主要以骨形成为主;随年龄不断增长至30~35岁左右,生长趋于基本稳定,骨生长和骨吸收基本保持平衡,骨矿化达峰值。以后,随年龄增加(尤其绝经后妇女更为明显)内分泌变化和某些外界因素影响,骨代谢发生负平衡,骨吸收逐渐大于骨形成,使骨量丢失,骨的结构发生退化改变,造成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并易发生骨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