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利多卡因对0.375% 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80 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前臂或手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C、D 4 组,每组20 例.A组0.375%罗哌卡因,B、C、D 组分别为0.375% 罗哌卡因复合0.33%、0.66%、0.99% 利多卡因,均采用肌间沟入路进行臂丛神经阻滞,注射容量均为0.4 ml/kg.记录神经阻滞所需时间、运动阻滞程度、麻醉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80 例患者有73 例获得满意效果,有7 例因尺侧阻滞不全补加麻醉顺利完成手术.4 组间神经阻滞所需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 组较A 组明显加快(P<0.05).运动阻滞程度4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持续时间A 组最长,与C、D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 组有7 例发生头晕,其中1 例伴有耳鸣,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多卡因能明显缩短罗哌卡因在臂丛神经阻滞时的起效时间,但不能延长罗哌卡因对神经阻滞作用的持续时间,C 组麻醉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氟比洛芬脂在人流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拟人流术产妇6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术前静注异丙酚,实验组术前静注氟比洛芬脂后使用异丙酚。观察术中生命体征、镇痛效果、宫颈松弛程度和人流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镇痛效果、宫颈松弛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且人流综合征的发生率降低。结论:异丙酚复合氟比洛芬脂行人流,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布托啡诺静脉注射对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选择40例ASA Ⅰ~Ⅱ级, 并涉及前臂或手部尺桡侧手术的成年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 (A组) 和对照组 (B组),每组20例。均采用3.75 g/L 罗哌卡因 +6.6 g/L利多卡因混合液进行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 注射容量0.45 ml/kg, 局麻药注射后每5分钟记录桡侧和尺侧VAS评分。局麻药注射后A组即静脉注射布托啡诺1 mg(5 mL),B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 mL。持续记录尺桡侧VAS评分降至0时间, 镇痛持续时间, 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等。 结果 40例患者有36例获得优良以上麻醉效果。两组获得的各时段VAS评分, 桡侧皮区明显低于尺侧, P<0.05。布托啡诺给药后尺侧皮区VAS评分降至0时间A组 (19.90 ± 4.52) min 明显短于B组 (25.05 ± 4.10 ) min, P<0.05; 镇痛持续时间A组 (470.65 ± 83.90) min, B组 (364.70 ± 95.06) min, P<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血流动力学变化﹑不良反应及麻醉并发症。 结论 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并静脉使用布托啡诺,可加快尺侧皮区起效时间, 延长神经阻滞持续时间, 并可提高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由于臂丛神经解剖组成及走行特点,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znterscalen brachial plexns block,IBPB)通常出现下干阻滞不全或起效时间滞后情况,主要表现在尺侧皮区.目前,关于IBPB桡侧和尺侧阻滞效果的量化研究方面尚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旨在肌间沟入路进行臂丛神经阻滞,观察前臂桡侧皮区和尺侧皮区神经阻滞特点,并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谷氨酸转运体-1(GLT-1)在硫化氢(H2S)保护PC12细胞对抗化学性低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化学性低氧模拟剂氯化钴(CoCl2)处理PC12细胞建立化学性低氧损伤模型作为研究对象。实验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未经任何药物处理的PC12细胞;CoCl2处理组:PC12细胞用600μmol/L的CoCl2处理24h或48h;H2S单独处理组;H2S预处理组:400μmol/L NaHS(H2S的供体)提前30min作用PC12细胞,然后与CoCl2一起再作用24h或48h;DHK(一种GLT-1抑制剂)单独处理组;DHK阻断组:在NaHS预处理前30min,给以400μmol/L DHK,然后按H2S预处理组继续处理。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olt)检测GLT-1蛋白表达;CCK-8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Hoechst33258核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及数量改变;罗丹明123(Rh123)染色及荧光显微镜照相测定线粒体膜电位(MMP)。结果 600μmol/L CoCl2处理PC12细胞24h可使GLT-1表达明显减少;在CoCl2处理PC12细胞前应用400μmol/L NaHS预处理30min能明显地阻断CoCl2对GLT-1表达的抑制作用;400μmol/L的GLT-1抑制剂DHK能阻断H2S保护PC12细胞对抗CoCl2诱导的损伤作用,使细胞存活率降低,凋亡细胞数量及MMP丢失增多。结论上调GLT-1表达可能是H2S保护PC12细胞对抗CoCl2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氟比洛芬脂或氯诺昔康在无痛人流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妊娠40~60d,要求终止妊娠的健康未产妇2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丙泊酚对照组(P组),丙泊酚复合氯诺昔康组(P+L组)和丙泊酚复合氟比洛芬脂组(P+F组),每组各80例。P组单纯用丙泊酚术前静注,根据需要追加30~50mg丙泊酚,P+L组和P+F组在给丙泊酚15min前分别相应静注氯诺昔康16mg和氟比洛芬脂50mg,三组产妇丙泊酚静注剂量均为2mg/kg,所有产妇均待麻醉满意后开始手术。分别观察产妇在术前,术中3min及术毕清醒时心电图(ECG),无创血压(NIBP),脉搏氧饱和度(SpO2)和呼吸(RR)的变化。同时记录产妇苏醒时间和丙泊酚总用量。【结果】氟比洛芬脂复合丙泊酚组丙泊酚的累积用量为(2.05±0.61)mg·kg-1,较其余两组显著减少;苏醒时间(3.3±1.62)min亦较其他两组明显缩短(P<0.05)。P组产妇在给予丙泊酚后术中3min收缩压显著下降,出现呼吸频率小于12min-1的产妇显著增多(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氟比洛芬脂应用于人工流产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无痛方法,疗效优于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芬太尼对罗哌卡因行低位矿膜外麻醉时的麻醉效果及其量效关系的影响。方法60例ASAI-Ⅱ级择期腰椎间盘手术成年病人,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0例,均于T12/L1椎间隙行硬膜外腔穿刺,向下置管3cm。硬膜外局麻药配方分别为:A组0.5%罗哌卡因、B组0.5%罗哌卡因+芬太尼2mg/L、C组0.5%罗哌卡因+芬太尼4mg/L。观察记录麻醉效果,持续时间,运动阻滞程度及副作用等。应用Probit半数效量回归法分别计算三组ED50值和ED95值。结果三组配方60例病人在腰椎手术中行硬膜外麻醉有58例获得满意效果。罗哌卡因在C组ED50值和ED95值均明显小于A组(P〈0.05)。C组麻醉持续时间较A、B组长,Bromage评级较A、B组低(P〈0.05),三组间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硬膜外麻醉时芬太尼能明显增强罗哌卡因麻醉效果,延长麻醉作用时间,并减轻下肢运动阻滞程度,其中C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羟乙基淀粉(HES 200/0.5)和琥珀酰明胶急性高容血液稀释(AHHD)对兔肾组织形态学、超微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2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C组,n= 4),20 ml-kg~(-1)琥珀酰明胶AHHD组(GA组)、20ml·kg~(-1)羟乙琏淀粉AHHD组(HA组)、33 ml·kg~(-1)琥珀酰明胶AHHD组(GB组)和33ml·kg~(-1)羟乙基淀粉AHHD组(HB组)(n=6)。C组不进行AHHD,GA组、HA组、GB组和HB组由颈内静脉以20ml·kg~(-1)·h~(-1)速率输入不同胶体液进行AHHD,静脉输注硝酸甘油,并根据血压和中心静脉压情况调节用量。在观察期间,每组以8ml·kg~(-1)·h~(-1)速率输入乳酸钠林格氏液。AHHD前5 min(T_0)、AHHD后15 min(T_1)、240 min(T_2)分别采集动脉血测血常规。进行血气分析及比色法测定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浓度。T_2时处死动物,取右肾下极组织观察肾组织形态学及超微结掏的变化,进行肾组织Paller标准评分及空泡变性程度评分。结果各组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浓度无明显改变。C组、GA组、GB组肾组织未见明显异常。HA组光镜显示肾组织未见明显异常,电镜显示局灶性肾小管上皮细胞混浊肿胀,线粒体嵴模糊;HB组光镜显示局灶性肾小管上皮变性,电镜显示少数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HB组肾组织Paller标准评分及空泡变性程度评分高于其它各组(P<0.01):结论33ml.kg~(-1)羟乙基淀粉(HES 200/0.5)AHHD可引起兔肾小管超微结构改变,但肾功能未见明显改变;20、33 ml·kg~(-1)琥珀酰叫胶、20 ml·kg~(-1)羟乙基淀粉AHHD对兔肾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t responses of diaphragm and peripheral muscles to cisatracurium in rabbits.Methods 8 male New zealand rabbits were anaesthetized with pentobarbital,and then the diaphragm,tibialis anterior,soleus muscles,phrenic nerves,tibial nerve,and peroneal nerve were gently freeded.The muscles were secured to force displacement transducers,and the nerves were directly stimulated by electrodes with supramaximal square waves.The isometric force of twitch tention of each muscle was recorded.The cumulative dose-response technique was separately used for obtaining the ED50and ED95 values of the cisatracurium in each muscle.Results The muscle-relaxing of cisatracurium on the three muscles in were observed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The ED50 values and ED95 values were: diaphragm(39.3 ± 2.5)μg/kg and(75.7 ± 4.2)μg/kg,tibialis anterior(80.6 ± 7.5)μg/kg and(123.3 ±9.3)μg/kg,soleus(80.0 ± 7.1)μg/kg and(126.9 ± 9.4)μg/kg,respectively.It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diaphragm vs tibialis or soleus,P < 0.05.Conclusions The muscle relaxant effects of cisatracurium on diaphragm and peripheral muscles were different,and diaphragm was more sensitive than peripheral musc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