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眼科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角膜地形图改变的特点。方法应用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系统检测15例(26只眼)亚临床期圆锥角膜患者的角膜,得到角膜前表面和后表面Diff值、角膜最薄点厚度、角膜中央屈光力及角膜模拟镜差值(SimK值),了解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敏感性指标以及各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角膜前表面Diff值是0.025mm,角膜后表面Diff值为0.050 mm;角膜最薄点厚度(450.65±35.67)μm;SimK值为(4.55±1.09)D;角膜中央屈光力为(47.1±3.5)D。角膜前表面Diff值与角膜后表面Diff值、角膜中央屈光力呈正相关关系;角膜后表面Diff值与角膜中央屈光力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系统可为早期诊断亚临床期圆锥角膜提供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研究低度近视和高度近视飞秒准分子激光术后角膜曲率变化.方法 70例(140眼)近视患者被分为2组:低度近视组、高度近视组.采用晶星900光学生物测量仪对2组患者进行检测,得到术前K值、术后K值,△K及等效球镜(SE)矫治,对比研究低度近视和高度近视飞秒准分子激光术后角膜曲率变化的差异.结果 术后高度近视组K值明显小于低度近视组,差异有显著性.矫治1.00D的等效球镜度数时,低度近视组角膜曲率变化(0.99±0.15)D,高度近视组角膜曲率变化(0.87±0.26)D,两组之间的△K/SE矫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低度近视组△K/SE矫治明显大于标准值0.8,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矫正同等量单位的等效球镜时,低度近视比高度近视的角膜曲率变化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近视患者屈光度与角膜中央厚度、角膜曲率的关系.方法:分别测量200例(389只眼)患者(年龄18 ~ 48岁)的角膜中央厚度、屈光度、角膜曲率,按等效球镜原则根据透镜焦度分为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高度近视组,对各组间其透镜焦度与角膜中央厚度、角膜曲率(水平曲率K1值、垂直曲率K2值)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低度近视组与中、高度近视组的角膜曲率K1(44.8±1.39;44.26±1.18;44.52±1.37)、K2(43.8±1.39;43.3±1.10;44.38±1.26)、角膜中央厚度(539±25.04;534±30.41;554±36.14),3组角膜中央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度近视组与中度近视组K1值、K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度近视组K1值、K2值较高度近视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中央厚度与屈光度、角膜曲率(K1、K2)无相关性(r=0.120、-0.015、0.136;P=0.311、0.899、0.252).屈光度与角膜曲率(K1、K2)无相关性(r=0.049、0.087;P=0.682、0.464),K1值和K2值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944,P=0.000).结论:3组之间角膜中央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度近视组与中度近视组K1值、K2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度近视组K1值、K2值较高度近视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屈光度与角膜中央厚度、角膜曲率无相关性,K1值和K2值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远视而引起的弱视患者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差异。方法:采用视网膜厚度分析仪(Retinal thickness analyzer RTA)测量弱视患者22例(31眼)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所得图象经计算机处理后得出相应的视网膜厚度值与厚度地形图,数据经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弱视患者视网膜平均厚度为176.45±27.36μm。不同程度的弱视患者各点间视网膜厚度无明显差异性。弱视患者的不同远视程度与视网膜厚度相关系数r=0.056。结论:不同程度的弱视患者各点间视网膜厚度无明显差异性。弱视患者的不同远视程度与视网膜厚度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虞林丽  张向荣  蓝芹燕 《国际眼科》2017,10(11):2174-2176

目的: 探讨儿童和青少年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角膜厚度(center corneal thickness,CCT)、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晶状体厚度(lens thickness,LT)、白对白距离(white-to-white distance,WWD)和瞳孔直径(pupil diameter,PD)等眼球结构参数与年龄、性别的关系。

方法: 对2011-06/2013-10以来我院就诊的儿童和青少年患者413例826眼按照年龄分为3组:Ⅰ组≤5岁,Ⅱ组5~<10岁,Ⅲ组≥10岁以上; 按照性别分为两组:男200例400眼,女213例426眼; 采用Lenstar LS900 非接触式光学长度测量对受试者进行测量,取得AL、CCT、ACD、LT、WWD、PD值。用LSD-t法和SNK-q法进行比较年龄组和性别组间的差别, Pearson 相关系数评估儿童和青少年 AL、CCT、ACD、LT、WWD、PD相关参数的关系。

结果: CCT这项参数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越大,CCT值越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间的ACD和AL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较女性的ACD值和AL值大。CCT与WWD和PD存在正相关( r=0.208、0.167,P<0.05)。ACD与AL、WWD、PD存在正相关(r=0.620、0.238、0.192,P<0.05),LT与ACD、AL、WWD存在负相关(r=-0.271、-0.186、-0.227,P<0.05)。WWD与PD存在正相关(r=0.273,P<0.05)。

结论:CCT 随着年龄增长表现为逐渐变厚的趋势。男性较女性的ACD值和AL值大。CCT与WWD和PD存在正相关; ACD与AL、WWD、PD存在正相关,LT与ACD、AL、WWD存在负相关; WWD与PD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鼻内镜下选择性眼眶减压术治疗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例20眼的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接受鼻内镜下选择性眼眶减压术,对比研究术前术后的临床表现及疗效.结果:选择性眼眶减压术使16/20眼(80%)角膜损害减少至2/20眼(10%),眼球突出度平均减少11.08±2.28 mm,睑裂宽度平均减少2.58...  相似文献   
7.
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泪膜功能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泪膜功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糖尿病患者65例(130眼)分为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DR)组25例(50眼)、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组20例(40眼)、单纯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BDR)20例(40眼)组,对患者分别行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 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SIt)、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结果: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DR)组、单纯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BDR)组、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组SchirmerⅠ试验值、BUT值均下降(P<0.05);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增加(P<0.05)。糖尿病眼底病变程度与SchirmerⅠ试验、BUT呈负相关,与角膜荧光素染色呈正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可导致患者泪液分泌减少、泪膜稳定性下降及角结膜上皮的损害,且损害程度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巩膜扣带术结合23G玻璃体切割术对眼球内异物伴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效果。

方法:将2014-01/2018-01收治的72例眼球内异物伴视网膜脱离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行23G玻璃体切割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巩膜扣带术,观察两组术前、硅油取出3mo后眼压及视力变化、复位成功、复发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术前两组眼压及BCVA均无差异(P>0.05),硅油取出后3mo,两组眼压及BCVA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组间无差异(P>0.05); 观察组与对照组一次手术解剖复位成功率分别为97%、81%(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6%、25%(P<0.05);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对照组31%(P>0.05)。

结论:巩膜扣带术联合23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眼球内异物伴视网膜脱离,可显著改善患者眼压及视力,提高复位成功率,减少复发,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眼光学生物测量仪( Lenstar 900)测量轴性近视眼部生物参数,并分析参数间的关系。 方法:将近视患者413例826眼按照等效球镜度数进行分为3组:低度近视(〈3.00D,104眼),中度近视(3.00~6.00D,500眼),重度近视(〉6.00D,222眼),采用Lenstar 900对所有眼进行检测,得到角膜中央厚度( CCT )、前房深度( AD)、晶状体厚度( LT)、眼轴长度( AL)等参数。各组参数进行方差分析,等效球镜、AL,LT之间相关分析。结果:不同程度轴性近视患者AL(F=206.16,P〈0.01)、AD(F=4.764,P〈0.05)存在差异性,而CCT、LT这两项参数无差异性。 Person相关分析等效球镜( SE)度数与AL( r=0.662, P〈0.01)、AD(r=0.095,P〈0.05)呈正相关,与CCT,LT无相关性。 AL与AD(r=0.347, P〈0.01)、CCT(r=0.126, P〈0.01)呈正相关,与LT呈负相关(r=-0.265,P〈0.01)。 LT与AD呈负相关(r=-0.496,P〈0.01)。 结论:近视程度越深, AL 和 AD 越大。等效球镜度数与AD呈正相关。 AL与等效球镜度数、AD、CCT正相关,与LT负相关性。 LT与AD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种视觉电生理联合对比敏感度检查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的敏感性,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客观敏感的指标。方法选择42例(60只眼)POAG患者30例(60只眼),可疑性青光眼患者30例(60只眼),正常对照者行图形视网膜电图(P-ERG)、图形视诱发电位(P-VEP)及对比敏感度(CS)检查。结果 P-ERG的N95潜伏期延长较敏感;P-VEP的P100波振幅降低,潜伏期延长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可疑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对比敏感度在18.0c/d阈限升高(P<0.01);青光眼组与正常对照组对比敏感度比较在12.0c/d、18.0c/d阈限升高(P<0.01)。结论 P-ERG、P-VEP及CS联合检测,对于发现POAG早期发生的视网膜视神经损害,是一种敏感性较高的检测手段,对POAG的早期诊断有较好的意义。如眼底、视野未出现明显异常,P-ERG与CS的异常率较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