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承哲  刘悦  毕齐 《河北医药》2014,(6):898-899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一类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1],该病具有发病急,来势汹的特点,因此在发病时应立即送往医院救治[2]。血流变是指血液的流动性与变化规律,即血液流变。通常血液流变包含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以及全血还原黏度等指标[3]。研究患者的血流变变化规律可有效的预防多种疾病,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监测意义与价值。本文就我院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为临床资料,探讨血流变规律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远端桡动脉入路(dTRA)穿刺在神经介入诊疗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3月在北京安贞医院接受dTRA选择性脑血管造影或支架植入术诊疗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危险因素等)、临床资料(入手术室至穿刺成功时间、手术时间、X线辐射时间、总辐射剂量)、手术相关并发症、穿刺相关并发症。结果 共纳入患者34例,其中男26例,女8例,年龄(61.6±9.0)(33~74)岁。dTRA脑血管造影技术成功率为100%。入手术室至穿刺成功时间为(23.1±10.1)(9~50)min,手术时间为(46.1±27.4)(14~154) min,X线辐射时间为(17.7±12.3)(6~69) min,总辐射剂量为(671.6±334.3)(70~1 573) mGy。造影完成后17例同期接受介入治疗,其中1例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患者造影后拟行椎动脉支架植入术,因路径迂曲改为股动脉穿刺。dTRA行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为94.1%(16/17)。术后24 h 1例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出现急性支架内闭塞,急诊取栓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0分。术后患者未出现穿刺点淤血、出血、血肿及桡动脉闭塞。 结论 dTRA行神经介入诊断和治疗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颈动脉重度狭窄合并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分期手术后院内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06年4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颈动脉重度狭窄联合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且二者均完成手术治疗的患者,颈动脉重度狭窄均采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均采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治疗对预防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症的疗效。方法随机将21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康复治疗组和常规观察组,两组各109例患者,其中康复治疗组患者在发病后除给予内科药物治疗外并于2 d后即给予康复锻炼治疗,包括电疗和运动锻炼等;常规观察组患者给予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结果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经1个月的治疗,康复治疗的患者提高程度明显优于常规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在治疗早期即给予康复治疗,可以明显促进患者运动和自理能力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探讨术前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VWI)在症状性基底动脉重度狭窄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神经介入科连续收治的15例症状性基底动脉重度狭窄(狭窄率≥70%)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所有患者均采用HRMR-VWI评估基底动脉狭窄处粥样斑块的位置、易损性及其与重要分支血管的关系。15例患者中,2例接受单纯球囊扩张术,13例行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评估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死率,通过临床随访明确随访期间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通过影像学随访评估基底动脉有无再狭窄。结果15例患者术前的HRMR-VWI检查结果提示,动脉粥样斑块位于基底动脉背侧9例,腹侧2例,左侧壁7例,右侧壁6例。4例患者存在易损斑块表现。2例患者的动脉斑块毗邻左侧小脑前下动脉,5例位于基底动脉下段及双侧椎动脉汇合处。术中无一例发生基底动脉穿孔和下游血管栓塞。术后30 d内,1例患者发生1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5例患者均无出血性卒中和死亡事件。15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7.5个月(范围为5.0~9.0个月),无卒中及死亡事件,末次随访时mRS的中位数为1分(范围为0~1分)。8例患者术后6个月行影像学随访,其中1例患者发生基底动脉再狭窄(狭窄率为50%),其余7例行影像学复查未发现靶血管存在≥50%的再狭窄。结论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症状性基底动脉重度狭窄,HRMR-VWI可用于评估动脉狭窄处的斑块位置、易损性及其与重要分支血管的关系,有助于增加其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Neuroform EZ支架在重度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神经介入科采用Neuroform EZ支架进行治疗的36例重度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资料(规范药物治疗下仍有缺血性卒中发作),所有患者术前...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生活方式控制联合纳豆红曲胶囊降低血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募集高脂血症志愿者,按照2:1的比例随机分为纳豆红曲组(生活方式控制+纳豆红曲胶囊)20例和生活方式控制组(单纯生活方式控制)10例。两组试验期间均进行生活方式控制,纳豆红曲组同时服用崇健纳豆红曲胶囊1.35 g bid,共90 d;入组后第0天、30天、60天及90天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访视,记录0 d及90 d的血脂四项、肝肾功能及各访视点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分析两组试验前后血脂四项、肝肾功能变化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等。结果 纳豆红曲组试验前后比较,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明显下降(P<0.05);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有明显下降(P<0.05);生活方式控制组试验前后LDL-C及T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各自试验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FoxM1在胶质瘤细胞对卡氮芥化疗耐药中的作用,为胶质瘤化疗提供新的靶点和依据。方法:建立对BCNU耐药的胶质瘤细胞株,采取Western blot法检测FoxM1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通过RNA干扰技术下调FoxM1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胶质瘤细胞对卡氮芥的敏感性;检测DNA损伤修复基因XRCC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卡氮芥耐药的U251胶质瘤细胞中FoxM1与XRCC1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下调FoxM1表达水平后,恢复了耐药细胞株对卡氮芥的敏感性;下调FoxM1蛋白表达水平后,XRCC1蛋白表达水平随之下降,与胶质瘤细胞对卡氮芥的敏感程度相关。结论:FoxM1在胶质瘤细胞对卡氮芥耐药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这一过程中,DNA损伤修复机制参与了FoxM1介导的胶质瘤细胞对卡氮芥的耐药过程。  相似文献   
9.
焦虑和抑郁障碍是一类常见的临床精神疾患,常与躯体疾病共同存在[1],逐渐被临床各个专业领域的医生所重视.但目前综合医院门诊对焦虑、抑郁的诊断和治疗率仍较低[2],距离“初级医疗机构对抑郁/焦虑障碍的识别率达到50%以上”[3]的目标还有相当差距.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对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生活质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4例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均行CAS治疗,术前及术后3、12个月对患者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词语流畅性测验(RVR)、数字广度(DS)、视觉保持测验(VRT)和生活质量量表(WHOQDL)评分。结果手术成功率高达100%,且术后无栓塞、颈内动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颈动脉狭窄率降低,且颈动脉血流显著改善。治疗后3、12个月,患者的MMSE、VR及DS评分均明显升高,而ADL评分显著降低,其中治疗后12个月的升高及降低程度明显大于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3个月,患者Ⅵ汀正确评分及WHOQOL评分显著增加,而Ⅵ汀错误评分明显降低。结论CAS能明显改善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