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40篇
神经病学   6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6篇
  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更新版指南的目的是为那些尚未患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人群提供深入及时的卒中预防循证建议。循证建议涉及危险因素的控制、头颈部循环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介入方法,以及为预防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性卒中而进行的抗栓治疗。更为深入的建议还涉及遗传和药理学试验,以及其他特殊情况下的卒中预防,如镰状细胞病和卵圆孔未闭。  相似文献   
2.
急性脑卒中医院前延迟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齐  张茁 《北京医学》2006,28(8):494-496
随着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早期、超早期诊断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如何减少卒中患者医院前时间的延误越来越被关注.我们就这一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吴立克  张茁  毕齐  王晓娟 《北京医学》2006,28(11):670-672
目的 通过测定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后不同时点脑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活性的变化,探讨炎症反应与脑缺血损伤的关系.方法 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流模型,检测缺血3h再灌流后6h、12h、24h、48h、72h和7d脑组织中MPO和NSE活性、脑梗死体积的变化.结果 缺血组脑组织中NSE和MPO活性升高,再灌流后48h的NSE为(5.44±0.95)ng/ml,MPO为4.49±0.22;72h分别为(5.36±0.65)ng/l和5.96±0.19,升高最为明显.脑梗死体积随再灌流时间延长而增加,第7d梗死体积百分比为(39.18±0.63)%.局灶性缺血脑组织中MPO活性与组织损伤(NSE活性)间具有高度正相关性.结论 炎症反应是加重脑缺血损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马闻建  刘水平  毕齐 《中国药房》2015,(8):1112-1114
目的:观察达比加群酯对伴有房颤的急性卒中患者的抗凝治疗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伴有房颤的急性卒中患者104例,均具有明确抗凝治疗指征。根据患者对药品价格、药物耐受性、患者意愿、可能存在的药物相互作用分成两组。观察组(55例)使用达比加群酯,对照组(49例)使用华法林,维持其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2.0~3.0。比较两组患者血栓事件、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和凝血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均无血栓事件发生。出血事件的发生率观察组患者为3.6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29%(P<0.01);连续INR离异度观察组患者为4.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2%(P<0.01)。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华法林比较,对伴有房颤的急性卒中患者行抗凝治疗应用达比加群酯具备同等疗效,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5.
本更新版指南的目的是为那些尚未患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人群提供深入及时的卒中预防循证建议。循证建议涉及危险因素的控制、头颈部循环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介入方法,以及为预防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性卒中而进行的抗栓治疗。更为深入的建议还涉及遗传和药理学试验,以及其他特殊情况下的卒中预防,如镰状细胞病和卵圆孔未闭。  相似文献   
6.
本更新版指南的目的是为那些尚未患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人群提供深入及时的卒中预防循证建议。循证建议涉及危险因素的控制、头颈部循环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介入方法,以及为预防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性卒中而进行的抗栓治疗。更为深入的建议还涉及遗传和药理学试验,以及其他特殊情况下的卒中预防,如镰状细胞病和卵圆孔未闭。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延误卒中患者诊治时间的院前、院后因素以及对溶栓治疗的影响。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2002年6月30日至2003年4月30日在全国35家医院就诊、资料完整的卒中患者2270例,输入数据库。对卒中发生时间、发病后就诊时间、就诊后查检时间、检查方式、医疗方式及到达医院的方式等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2270例患者中1039例在3h内到达医院,占45.8%;就诊到头部CT或MRI检查时间在30min内的患者为1084例,占47,8%;CT、MRI检查到读出结果所用时间在30min内有1221例,占53,8%;就诊后60min内得到治疗的患者为1250例,为55.1%;家庭运送为1652例,占72.8%,其中有811例,占49、1%,是在发病后6h以内到达医院;救护车运送为618例,占27.2%,使用急救车的患者在6h内到达医院494例,占79,9%;急诊作MRI检查的患者为1178例,占51.9%;无条件作MRI检查者为1092,占48.1%。发病后就诊时间≤6h患者,下列影响因素差异具有显著意义:即到达医院的方式(P<0.01)、生活方式(P<0.05)、医疗状况(P<0.001)、知晓是否为高危个体(P<0.001)、发病地点(P<0,01)、居住地点(P<0.001)、发病地点到医院的距离(P<0.001)。结论 就诊前延误因素主要为途中延误,求助于120/999急救运送,可缩短医院前延误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范承哲  刘悦  毕齐 《河北医药》2014,(6):898-899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一类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1],该病具有发病急,来势汹的特点,因此在发病时应立即送往医院救治[2]。血流变是指血液的流动性与变化规律,即血液流变。通常血液流变包含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以及全血还原黏度等指标[3]。研究患者的血流变变化规律可有效的预防多种疾病,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监测意义与价值。本文就我院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为临床资料,探讨血流变规律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指由各种血管性因素引起的不同程度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其发病率日益增高,但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尚缺乏十分有效的治疗手段。注重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诊断,从而为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预防提供可能。本文从概念、危险因素、分型、诊断和预防等方面对VCI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并分析320排CT评估的脑血管功能情况与POC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行OPCABG的老年患者213例,并根据是否出现POCD分为病例组28例和对照组185例,行320排CT检查、评估脑血管功能、神经系统和认知功能;术后14d再次进行评估,对比分析POCD的危险因素和CT脑灌注成像各参数与POCD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既往脑血管病、糖尿病、头颅CT血管造影重度狭窄和CT脑灌注异常均明显升高(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脑血管病史(OR=1.837,95%CI:1.075~3.141,P=0.026)和脑灌注异常(OR=3.224,95%CI:2.073~5.013,P=0.000)为POC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期发现脑血管狭窄、脑灌注不良以及维持血糖平稳对于降低POCD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