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目的 调查脑卒中足下垂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12月—2021年10月选取乌鲁木齐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康复医学科159例脑卒中足下垂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简明国际跌倒效能感量表、Holden步行能力分级、Berg平衡量表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脑卒中足下垂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 脑卒中足下垂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为(58.74±19.16)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及跌倒效能进入回归方程(F=95.361,P<0.001),共解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总变异的64.2%。结论 脑卒中足下垂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及跌倒效能是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临床康复计划中不仅要加强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的训练,也要重视对患者跌倒恐惧心理的干预,以更好地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X射线床旁拍片是一种常见的检查方法,为临床提供了大量有重要价值的影像资料。人们对辐射认识提高的同时也产生了对X射线的恐惧感,在进行床旁拍片时经常遇到受检或非受检患者的质疑或不满。因此,我们根据的实际工作状况与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放射卫生防护所共同对床旁X射线检查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3D ASL)技术结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脑胶质瘤术前诊断分级中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3月至2023年4月在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进行诊疗的65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影像学检查资料,所有入组患者均进行3D ASL及DWI检查,根据患者活检或手术后病理检验结果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35例低级别脑胶质瘤患者纳入低级别组,30例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纳入高级别组。分析两组患者术前3D ASL[总脑血流量(TBF)、局部总脑血流量(rTBF)、健侧脑白质血流(CBF)、相对脑血流量(rCBF)]及DWI[表观弥散系数(ADC)、相对ADC(rADC)]检查结果的异同,探究3D ASL及DWI技术对在术前分级中的评估价值。结果 高级别组的3D ASL检查CBF、rCBF、TBF、rTBF值分别为88.11±13.26、6.22±1.98、2.88±0.83、4.23±0.98,均高于低级别组(60.11±15.56、3.77±1.22、1.45±0.21、1.82±0.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患者术后病理学检验结果为金标准,3D...  相似文献   
4.
造影剂温度与流速相关性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材料和方法1.1 设备和材料 :( 1)高压注射器 :美国MADRAM公司生产的MARKV型。 ( 2 )造影剂 :非离子型造影剂优维显UltyavistR3 70( 3 70mgI/ml)。 ( 3 )导管 :5F猪尾巴导管 ,长度 10 0cm内径0 .97mm ,最大承受压力 12 0 0psi( 4 )温度计。1.2 方法 :按所列表格的设计方案首先将预设的注射条件 :流速 16ml/s、总量 40ml、压力上限 10 0 0psi在高压注射器控制板面上设定好。然后 ,将不同温度的造影剂分别抽入注射筒内 ,连接上导管 ,导管的另一端放入收集瓶内。全部准备好后开始注药。每次注药完毕按下高压注射器上的实际注射按键 …  相似文献   
5.
随着计算机X线成像(computed radiography,CR)的逐渐普及和应用,现在已成为很多医院放射科的主流技术,并有取代传统增感屏-胶片组合(屏/胶组合)X线摄影的趋势。我院自引进CR以来,在将近两年的使用中,与屏,胶组合相比在X线数字化摄影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否认的。但CR的X线曝光量和辐射剂量引起了我们的关注。据报道CR照射量和辐射剂量比屏,胶组合低,从我们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看却与之相反。为此,我们在3家医院进行了测试,了解CR的有关辐射防护问题,并探讨如何合理应用CR设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松弛膏联合跑台训练对废用性肌萎缩(DMA)大鼠腓肠肌磷脂酰肌醇激酶3(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将45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8)及造模组(n=37), 选用Nagai法将造模组大鼠制成左后肢DMA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2只DMA制模成功大鼠分为模型对照组(MC组)、运动干预组(EX组)、中药松弛膏组(SC组)及联合治疗组(CR组), 每组8只大鼠。MC组大鼠不给予任何干预;EX组大鼠给予跑台训练(跑台速度为18 m/min), 每天训练1次, 每周训练6 d;SC组大鼠给予中药松弛膏局部涂抹, 每天治疗1次, 每周治疗6 d;CR组大鼠先给予跑台训练(同EX组), 再给予中药松弛膏局部涂抹(同SC组), 每天治疗1次, 每周治疗6 d。于干预6周后采用HE染色法评估各组大鼠左后肢腓肠肌病理形态变化,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RT...  相似文献   
7.
45°角桡骨头投照方法苗田肘关节外伤时一般以常规正侧位X线检查为主。但常规侧位投照方法易使尺桡骨相互重叠从而使一些轻微的桡骨头骨折不易显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用了45°角桡骨头投照方法,对显示桡骨头轻微骨折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提高了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8.
9.
激素致骨缺血坏死动物模型的影像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动态观察新西兰白兔骨的X线、CT、MRI及形态学改变,探讨骨缺血坏死病变机制。研究MRI检测早期骨缺血坏死的可能性及其表现。方法选用雄性新西兰白兔24只,随机(数字法)分为A、B两组,A组12只,耳缘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每次3.75mg/kg,间隔24h,注射3次;B组12只兔子,静脉注射生理盐水,3次注射,作为正常对照。分别于1周,1、2个月,在各组随机选择4只兔进行骨X线、CT、MRI检查,取股骨、胫骨及肱骨骨皮质及骨髓组织做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A组,组织学上,造模1周后可见多个部位的缺血改变,骨骺部位明显;1个月后缺血改变明显,范围扩大。2个月后骨髓脂肪化明显,部分骨骨髓腔内出现纤维化表现。2个月内X线及CT检查均为阴性,1周时MRI上可见有缺血坏死表现,2周更加明显,2个月时可见纤维化表现。B组,组织学及影像学未见异常表现。结论骨缺血坏死表现随时间改变逐渐明显,通过MR检查,有可能发现早期的骨坏死。X线、CT对于早期骨缺血改变的显示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本研究针对当前我国卫生健康监督执法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卫生健康监督执法绩效评价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运用平衡计分卡理论模型,构建了一套相对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卫生健康监督执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采取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初步构建指标体系,运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专家座谈法完成指标的筛选、指标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