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长程体外反搏对高胆固醇血症猪血清中高级氧化蛋白产物(AOPP)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18头雄性乳猪随机分为正常饲养组(n=6)、高脂饲养组(n=6)及高脂饲养+体外反搏组(n=6).后2组通过高脂饲养复制高胆固醇血症猪模型并对高脂饲养+体外反搏组进行36 d共36 h的长程增强型体外反搏.分别于分组饲养前、反搏前、反搏中期和反搏结束时留取3组动物静脉血,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AOPP浓度,采用乳胶凝集反应法检测血清hs-CRP浓度.结果高脂饲养组和高脂饲养+体外反搏组经高脂饲养后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P<0.05).血清AOPP和hs-CRP浓度在分组饲养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搏前、反搏中期和反搏结束时,高脂饲养组与高脂饲养+体外反搏组血清AOPP和hs-CRP浓度较正常饲养组同时期均有显著增高(P<0.05);而反搏中期和反搏结束时高脂饲养+体外反搏组血清AOPP浓度较高脂饲养组显著降低[(95.38±12.66)μmol/L比(128.46±12.55)μmol/L;(85.78±10.33)μmol/L比(158.22±16.32)μmoL/L,P<0.05];且反搏中期和反搏结束时高脂饲养+体外反搏组血清hs-CRP浓度较高脂饲养组也有显著降低[(0.47±0.14)mg/L比(0.62±0.32)mg/L;(0.47±0.16)mg/L比(0.59±0.43)mg/L,P<0.05].结论 AOPP和hs-CRP参与了高胆固醇血症猪的发病过程.长程体外反搏可能通过减轻机体体内氧化应激和微炎性反应过程,从而阻止高胆固醇血症的病理生理进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增强型体外反搏对高胆固醇血症猪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18头雄性乳猪随机分为正常饲养组(n=6),高脂饲养组(n=6)及高脂饲养+反搏组(n=6)。后2组复制高胆固醇血症猪模型并对高脂饲养+反搏组进行为时36h的慢性增强型体外反搏,收集3组动物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TUNEL法测定其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指数。【结果】与正常饲养组相比,高脂饲养组和高脂饲养+反搏组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指数在正常饲养组为(127±36)‰,在高脂饲养组为(237±23)‰,在高脂饲养+反搏组为(177±12)‰,高脂饲养组和高脂饲养+反搏组较正常饲养组明显升高(P<0.05),高脂饲养+反搏组较高脂饲养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高胆固醇血症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慢性增强型体外反搏通过减轻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拮抗高胆固醇脂血症对血管内皮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因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的老年患者,冠脉联合静脉内使用d,N量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行急诊PCI的老年STEMI患者76例,年龄≥70a,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8例患者。对照组:静脉内应用替罗非班负荷剂量1μg/kg,之后以0.15μg·kg-1·min-1持续静脉泵人24h;研究组:冠脉内注射负荷剂量10μg/kg,之后以0.075μg·kg-1·min。持续静脉泵人24h。比较2组PCI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率,血清超敏肌钙蛋白T(cTnT)峰值,梗死相关动脉(IRA)血栓积分、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PCI术后90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发生率的差异;比较2组用药期间出血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PCI术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心电图ST段回落率有降低的趋势(P=0.053),血清超敏cTnT峰值(P=0.025)、IRA血栓积分显著降低(P=0.013),TIMI3级血流及TMPG3级的获得率显著增高(P值分别为0.038和0.030)。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PCI术后90d的LVEF显著增加(P=0.026),总MACEs的发生率有降低的趋势(P=0.053)。用药期间,研究组总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33)。结论对于行急诊PCI的老年STEMI患者,与单纯静脉内使用替罗非班相比,冠脉联合静脉内小剂量替罗非班更有助于改善冠脉血流、心肌灌注和缩小梗死面积,并显著降低出血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伍贵富  罗景云 《新医学》2007,38(5):289-290
1 引言 正常的心脏瓣膜由四组瓣膜组成.二尖瓣由前叶和后叶组成,前叶比后叶长,瓣根部相连,瓣环周径小于10 cm,瓣口面积为4~6 cm2,瓣孔长径为3~3.5 cm;三尖瓣的解剖变异最大,由前叶、隔叶和后叶组成,其正常周径为10~12.5 cm,瓣口面积为6~8 cm2;主动脉瓣由3个附着于主动脉根部的半月瓣(左冠瓣、右冠瓣和无冠瓣)组成,瓣口面积为3~4 cm2,瓣孔长径为2.5 cm.肺动脉瓣由3个半圆形瓣叶(左叶、右叶和前叶)和3个瓣连合组成.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40例非肥胖高血压病患者(NEH)及40例正常人的血糖、血清胰岛素、血脂及外周血红细胞膜基础Ca~(2 )-ATP酶活性.NEH组用卡托普利治疗4周.结果表明NEH胰岛和素释放试验各时限血清胰岛素浓度均显著增高,与血压呈正相关.血清甘油三脂明显增高,与空腹血清胰岛素浓度呈正相关.膜基础Ca~(2 )ATP酶活性显著下降,与空腹血胰岛素浓度、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呈负相关.卡托普利治疗后,血压显著下降,血清胰岛素浓度显著下降,膜基础Ca~(2 )-ATP酶活性增高.说明NEH存在糖耐受不良及膜基础Ca~(2 )-ATP酶活性的变化,高胰岛素血症与血压升高及该酶活性下降有关,卡托普利可逆转这些异常变比.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长期体外反搏对高胆固醇血症猪颈动脉内膜形态和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18头雄性乳猪被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用喂养高脂饲料乳猪复制高胆固醇血症模型(高脂饲养组);采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治疗模型动物36 h(EECP组);以正常饲养组作为对照.取各组动物颈总动脉血管.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颈动脉内膜的形态,并测定离体颈动脉血管环对不同浓度梯度乙酰胆碱(Ach)的舒张反应.结果 扫描电镜下观察高脂饲养组血管内皮细胞排列紊乱,内皮细胞有明显脱落,部分细胞胞膜皱缩.体积明显减小,符合凋亡细胞的外形特征;EECP组血管内皮细胞排列紊乱的情形明显减轻,内皮细胞大小不一的程度减轻,皱缩脱落细胞较高脂饲养组明显减少.透射电镜下观察高脂饲养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脱落,内膜破损明显,平滑肌细胞侵入和增生,泡沫细胞形成;EECP组内皮细胞呈梭形,内皮完整,内皮与内皮下结构连接紧密,平滑肌细胞轻度增生,少见泡沫细胞.在10-8~10-5mol/L Ach时,高脂饲养组和EECP组的血管舒张率较正常饲养组显著降低(P均<0.05);在10-7~10-5mol/L Ach时,EECP组的血管舒张率较高脂饲养组明显提高(P均<0.05).结论 高胆固醇血症动物颈动脉内皮超微结构改变提示有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明显受损;长期EECP干预可以显著改善内皮结构损伤和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这可能是其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长期体外反搏对动脉粥样硬化猪内皮依赖和非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猪龄20 d雄性乳猪18头随机分为正常饲养组(n=6)、高脂饲养组(n=6)及高脂饲养+体外反搏组(n=6).后两组通过高脂饲养复制动脉粥样硬化猪疾病模型,对高脂饲养+体外反搏组进行为时36 h的长期体外反搏治疗,取各组动物颈动脉血管环,测定离体颈动脉血管环对不同浓度梯度乙酰胆碱和硝普钠的舒张反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比较三组动物血管舒张率的差异.结果 在乙酰胆碱10-8~10-5mol/L浓度范围内,高脂饲养组和高脂饲养+体外反搏组的血管舒张率较正常饲养组显著降低(P<0.05);在10-7~10-5mol/L浓度范围内,高脂饲养+体外反搏组的血管舒张率较高脂饲养组明显提高(P<0.05).在硝普钠10-8~10-5mol/L浓度范围内,高脂饲养组和高脂饲养+体外反搏组的血管舒张率较正常饲养组显著降低(P<0.05);在10-8~10-5mol/L浓度范围内,高脂饲养+体外反搏组的血管舒张率较高脂饲养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 高脂饲养组和高脂饲养+体外反搏组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和非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较正常饲养组明显受损,长期体外反搏干预可以显著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猪内皮依赖和非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这可能是长期体外反搏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病发病机理仍未完全阐明。近年发现其存在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等代谢变化,这些异常变化对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重要影响。深入研究高血压病患者的糖代谢状况及影响因素将有助于更好地防治高血压病及预防心血管并发症。 1 材科和方法 1.1 对象:符合1978年WHO的高血压诊断标准者56例,均为非肥胖者(体重指数小于241kg/m~2),其中Ⅰ期36例,Ⅱ期20例。排除了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妊娠。受试前停用降压药两周,不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因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的老年患者,冠脉内(IC)联合静脉内应用半剂量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年龄≥70岁、因AMI行急诊PCI的患者104例,被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52例)和半剂量组(52列)。两组均IC替罗非班负荷剂量10μg/kg,常规组和半剂量组分别以0.15、0.075μg/(kg·min)持续静脉泵入24 h。比较两组PCI术后心电图ST段完全回落率(STEMI患者),血清高敏肌钙蛋白T(hs-c Tn T)峰值,梗死相关动脉(IRA)血栓积分、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和胶原(COL)3种诱导剂作用下的血小板聚集程度(全血电阻抗法,WBIA);PCI术后90 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发生率的差异。比较两组用药期间出血及血小板减少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半剂量组PCI术后ST段完全回落率(84%vs.86%)、血清hs-c Tn T峰值〔(5.1±1.9)μg/L vs.(5.8±2.6)μg/L〕,PCI术后即刻血栓积分〔(1.0±0.5)分vs.(1.1±0.6)分〕、TIMIⅢ级血流(86%vs.88%)和TMPGⅢ级(78%vs.80%)获得率方面和常规剂量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半剂量组ADP〔(0.4±0.8)Ohms vs.(0.2±0.7)〕Ohms)、AA〔(0.10±0.36)Ohms vs.(0.06±0.24)Ohms〕、COL〔(11±5)Ohms vs.(9±5)Ohms〕3种诱导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程度与常规剂量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半剂量组患者PCI术后90 d的LVEF(57±6 vs.58±68)、总MACEs的发生率和常规剂量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半剂量组总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两组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对于行急诊PCI的老年AMI患者,在IC负荷剂量的基础上,静脉内半剂量与常规剂量替罗非班相比较无显著差异,但可以更好地降低出血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对102例未经正规治疗的轻中型高血压病(EH)病人和100例正常血压者的临床肺呼吸功能指标进行前瞻性单育对照研究。结果表明,EH组在反映肺呼吸功能的多项指标(用力肺活量:第一秒时间肺活量、最大呼气中段流速、最大肺通气量、呼气峰值流速)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0.001)。提示:EH病人肺呼吸功能受到损害,其中EH合并左室肥厚者较非左室肥厚者肺功能损害更为严重(P<0.05~0.01)。左室舒张功能和排血能力受损引起肺循环压力增高以及EH对支气管动脉的损害可能是导致肺器官的结构和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提出未来的EH防治战略应将肺器官保护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