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30篇
药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氧摄取量(CEO2)及脑葡萄糖摄取量(CEG)的变化规律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同期存活超过7天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2例,在入院或手术后12h内、第3天、第7天分别同步在颈内静脉球部及股动脉抽取血样进行血气分析及血糖检查,计算出CEO2及CEG,对存活病人及死亡病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存活47例,死亡15例。在伤后12h内存活组及死亡组的CEO2、CEG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第3天起出现进行性下降;第7天死亡组病人的CEO2和CEG均显著低于存活组(P均<0.01)。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动态监测CEO2及CEG,对正确掌握病情、估计预后和指导抢救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潘明远  王光绿  罗大山  邓峰 《海南医学》2008,19(3):83-83,56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对老年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62例老年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受伤到行气管切开的时间分为两组,伤后12h内行气管切开者为早期气管切开组,伤后12h后行气管切开者为非早期气管切开组。结果早期气管切开组的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非早期气管切开组(P<0.05),病死率明显低于非早期气管切开组(P<0.05)。结论尽早实行气管切开是抢救老年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后迟发性脑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科于 1995年 5月至 2 0 0 0年 5月 ,将 5 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 ,CT动态观察两组患者迟发性脑损伤发生的情况 ,旨在探讨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病理形态学的演变及预后的影响。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重度颅脑外伤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 8分 ]5 8例 ,男4 6例 ,女 12例 ) ;年龄 (36 .2± 8.5 )岁。致伤原因 :交通伤 4 4例 ,坠落伤 9例 ,打击伤 4例 ,爆炸伤 1例。入院时一侧瞳孔散大 2 5例 ,双侧瞳孔散大 2例 ,双侧瞳孔缩小 11例 ,瞳孔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 38例 ,颈抵抗 5 0例 ,肢体瘫痪 34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上消化道出血概率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6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和对照组。全部患者入院后或手术后均停留胃管,每天抽胃液观察并查潜血试验,监测上消化道出血情况。结果: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并发上消化道出血6(20%)例,对照组并发上消化道出血14(46.67%)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明显降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概率。  相似文献   
5.
早期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早期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近期亚低温治疗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2例,接受伤到亚低温治疗的时间长短,分为伤后6小时内亚低温治疗组及伤后超过6小时亚低温治疗组.结果伤后6小时内亚低温治疗组颅内压测定结果明显低于伤后超过6小时亚低温治疗组.伤后6个月,伤后6小时内亚低温治疗组的GOS预后判定结果明显优于伤后超过6小时亚低温治疗组.结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越早使用亚低温治疗.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及预后就越好.  相似文献   
6.
7.
外伤后急性脑肿胀是颅脑损伤后的一种严重病症,它可单独存在或与各种类型颅脑损伤同时并存,是影响颅脑外伤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我科1998年6月至2002年12月采用亚低温配合其它常规方法治疗37例外伤后急性重型脑肿胀患者,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冰毯机降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发热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常有发热,尤其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常常表现为高热持续不退,传统的降温方法难以使体温降至正常。因此,我院自1995年9月至1999年6月,采用医用冰毯机为主要降温手段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发热患者30例,效果较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30例中男21例,女9例,年龄44~71岁,平均年龄59岁。手术前嗜睡状3例,朦胧状5例,浅昏迷15例,中昏迷7例;一侧瞳孔散大6例;血肿位置:丘脑出血5例,基底节区12例,脑内13例,其中7例破入脑室;血肿量30~110ml;开颅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19例,立体定向血肿清除6例,脑室外引流5例,其中24例术后作气管切开。1.2 方法与结果术后发热患者平卧在冰毯上,接通电源,设定上限和下限温度值,一般设置为33~37℃,将人体温度探头置于患者肛内。开始降温时,可依患者机体反应逐步调节冰毯的温度,避免由于骤然降温引起寒战反应。如果患者躁动不安、抽搐时,可使用复方冬眠合剂;对使用冰毯机仍不能将体温降至37℃以下的,则加用冰冻输液及冰敷头部和全身大血管处。经以上治疗,所有患者均能将肛温控制在33~37℃之间。30例中有25例生存,占83.33%,死...  相似文献   
9.
亚低温是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方法之一,但终止亚低温治疗的时机尚无明确的标准.笔者结合我科使用亚低温配合常规治疗5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探讨终止亚低温治疗的时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罗大山 《海南医学》2007,18(7):95-96
壳核出血是高血压脑出血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对于其手术指征的认识目前已渐趋一致,但在手术方式的选择上尚有争议[1].2002年以来我们采用小骨穿经侧裂-脑岛显像入路的手术方法治疗了25例中重度壳核脑出血患者,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