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宽叶缬草提取物(VOL)对戊四氮(PTZ)致癫大鼠模型的脑电和行为变化的影响.方法:用PTZ 37.5mg/kg腹腔注射Wistar大鼠28天建立慢性癫癎模型,同时胃管分组给予VOL 500 mg/kg、1 000 mg/kg、1 500 mg/kg,每天三次,观察大鼠行为及脑电变化.结果:PTZ致癫癎大鼠在28天时87%为重度发作,脑电发作潜伏期及癎波密度分别为4.01±1.70 min,145.75±19.84个/min ,应用三种不同剂量的VOL治疗三周后大鼠癫癎发作程度明显减轻,脑电发作潜伏期延长,分别为7.36±2.18 min、9.42±2.05 min、11.19±1.95 min,癎波密度减少与PTZ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且高剂量组更明显.结论:VOL能有效对抗PTZ的点燃作用,且有剂量依赖性,在第3周时才开始显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黛力新对改善伴有情感障碍慢性紧张型头痛(CTH)患者焦虑及抑郁指数的效果。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黛力新组(黛力新、鲁南贝特和硫必利),对照组(鲁南贝特和硫必利),疗程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6周末,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患者焦虑和抑郁指数,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多元方差分析。结果:HAMA和HAMD评分均随时间变化而变化(HAMA:F=501.073:HAMD:F=1123.157,均P〈0.001),而且时间与分组均有交互作用,即组间评分均随时间变化趋势而不同(HAMA:F=191.855;HAMD:F=152A91,均P〈0.001)。结论:黛力新对改善伴有情感障碍CTH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指数较常规止痛剂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症患者情绪变化的临床特点、对个体的影响和心理支持治疗结合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196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用SSRI类(赛乐特或百优解)和三环类(阿米替林)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心理支持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SCL90项症状自测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与国内常模比较,治疗前各组患者的抑郁、焦虑、强迫、恐惧、人际交往、躯体化等项目的分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治疗后SCL90各因子分及总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试验组各因子分下降更为显著。两组患者治疗6~12个月后临床疗效评定显示,试验组治愈率达60.2%,总显效率达91.81%,而对照组治愈率达44.89%,总显效率达76.53%,两组比较P<0.05。结论神经症患者进行心理支持性治疗和药物治疗能改善预后,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神经病学》临床教学作为整个临床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基础医学及临床各科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同时也有着专业性强、内容较为抽象复杂的具体特点。我们在借鉴国内外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采用分专题授课的模式讲述《神经病学》的所有教学内容,努力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促使学生对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形成系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张磊  钱辰肖  罗国君 《安徽医药》2022,26(4):815-818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 90 d后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 2016年 1月至 2019年 1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进行静脉阿替普酶溶栓的病人,收集病人的基线资料,测定溶栓后 90 d病人改良 Rankin量表( 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将病人分为预后良好组( 0~2分)与预后不良组(3~6分)。采用二元 logistic回归分析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病人 112例。其中,男 66例( 58.93%),女 46例  相似文献   
6.
DSA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因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研究DS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 IA)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探讨T IA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符合T IA诊断标准的患者66例行DSA检查,观察T IA患者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颅内、外血管有无狭窄及粥样硬化斑块。结果66例患者中发现56例有血管狭窄(84.8%)。其中狭窄程度≥70#例(34.8%),50%~70%的25例(37.9%),<50%8例(12.1%),10例正常(15.2%)。颅内段狭窄占36.4%,颅外段狭窄占63.6%。发现狭窄部位有粥样斑块41例,占狭窄动脉的73.2%。频发T IA患者血管狭窄程度多表现为重度(76%),且多数有粥样硬化斑块。发现4例盗血现象。结论DSA可以确定T IA患者血管狭窄的程度及溃疡斑块的程度,确定斑块的稳定性与否,对T IA治疗方法的确定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罗国君 《实用全科医学》2014,(12):1945-1947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H2O2引起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与分子机制,为提高脑缺血神经损伤的疗效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300μmol/L H2O2诱导处理PC-12细胞,建立神经元损伤模型,H2O2模型组未加入白藜芦醇处理,白藜芦醇处理组加入50μM白藜芦醇处理,2组均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MTT法检测细胞活力,观察PC-12细胞形态的改变,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蛋白的表达及Sirt1-P53途径相关蛋白的表达,计数资料的分析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分析采用t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成功建立了H2O2致PC-1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白藜芦醇能够降低H2O2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率(H2O2模型组vs.白藜芦醇处理组=22.3%vs.8.1%,P〈0.05),能够提高H2O2损伤的PC-12细胞的活力(24 h OD值:H2O2模型组vs.白藜芦醇处理组=0.45 vs.0.81,48 h OD值:H2O2模型组vs.白藜芦醇处理组=0.25 vs.0.71),与H2O2组细胞形态相比,白藜芦醇组神经元的胞体较完整,大部分细胞存在少量的突起,细胞突起存在少量的联系;白藜芦醇通过下调凋亡蛋白Caspase3表达及上调Bcl-2表达,抑制PC-12细胞凋亡,进一步研究发现白藜芦醇是通过促进Sirt1表达量增加及P53去乙酰化发挥作用的。结论白藜芦醇对H2O2致PC-1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这种保护功能是通过激活Sirt1从而促进P53去乙酰化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8.
观察37例高血压性丘脑出血临床特点,发现:丘脑出血临床上以偏瘫及偏身感觉障碍最为常见,但瘫痪程度较轻,典型的丘脑症侯群少见。局限型丘脑出血预后良好,破人破室者,如果出血量大,脑室内积血多及梗阻性脑积水者预后不良,并发症对预后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将循证医学方法引入神经病学教学的意义.方法 剖析传统神经病学教学的弊端,分析将循证医学方法引入神经病学教学的优势和必要性;通过举例,简要说明循证医学的方法和步骤.结果 将循证医学方法引入神经病学教学,可以整合神经病学、临床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和文献检索等课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结论 将循证医学方法引入神经病学教学,有利于加强课程间的横向联系,使学生学习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分专题教学和传统模式的教学效果,探讨神经病学分专题教学的可行性。方法:选择临床医学专业2004级、2005级2个班的神经病学分别进行分专题教学和传统模式的教学。课程结束后,通过结业考试成绩和调查问卷分别评价其教学效果。结果:(1)接受分专题教学的学生结业考试的总分与传统教学组无明显差别,但其病例分析题的得分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方法;(2)分专题教学组91.8%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方法对他们学习兴趣的培养有帮助,92.3%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对他们临床思维方法的培养有帮助;而传统教学模式仅有58.5%和65.8%;(3)分专题教学组90%以上的学生对神经系统常见的脑血管病、感染性疾病、肌肉疾病均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其中对脑血管病、发作性疾病、脱髓鞘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的掌握均明显好于传统教学模式组。结论:神经病学分专题教学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值得神经病学临床教学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