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5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6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中的福辛普利(fosinopril)、卡托普利(captopril)及I型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中缬沙坦(valsartan)对人血单核细胞受细菌脂多糖(LPS)刺激表达组织因子(TF)的影响。方法:从健康平产妇脐静脉取得脐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分组培养,以LPS(0.1 mg/L)刺激作为对照组,其它组分别再加入ACEI类药物fosinopril (20 mg/L)、captopril(20 mg/L)及valsartan(20 mg/L),孵育。冻融法收集细胞裂解液,用一期凝固法分析LPS诱导单核细胞表达的组织因子促凝活性。用RT-PCR技术,观察各组表达TFmRNA,并以GAPDH作为内参照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和结论:Fosinopril,captopril及valsartan可下调人血单核细胞由LPS诱导的TFmRNA的表达,并显著降低促凝活性。  相似文献   
2.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0例临床诊断或可疑冠心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心电门控平扫及增强扫描,并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对照。得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结果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用于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7.1%,特异性为67.5%,准确性为80.0%。结论①64层螺旋CT检查是一种无创、快捷的冠状动脉血管检查方法,对冠心病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②与冠状动脉造影术相比,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对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判断仍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3.
黄瑾  李璐奕  祁炜罡  黄瑛  曾颖  唐帆 《药学实践杂志》2018,36(6):533-535,546
目的 观察血府逐瘀胶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氯吡格雷抵抗患者的效果,评价其改善氯吡格雷抵抗作用的效果。方法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患者80人,随机分组,分别给予3种药物治疗方案:A组用国产氯吡格雷(泰嘉)加用血府逐瘀胶囊;B组使用进口氯吡格雷(波立维);C组用国产氯吡格雷(泰嘉)加用西洛他唑,连续3个月,采用血栓弹力图法检测干预后血小板抑制率。并随访患者半年,观察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3个月后,各组抑制率均有所提高,且均有显著差异(P<0.05)。A组对血小板抑制的有效率达40%,优于C组(33.33%),与B组相当(40.74%)。对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均不敏感的患者换用进口波立维对提高血小板抑制效果更佳;仅对氯吡格雷不敏感的患者加用血府逐瘀胶囊对血小板抑制有协同作用。随访半年后发现,联合使用血府逐瘀胶囊的时间延长可能会增强血小板抑制的效果,但并不增加出血及凝血功能异常等风险。结论 血府逐瘀胶囊对提高血小板抑制率有一定的作用,同时对出血风险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上海汉族人群中脂联素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研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以10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100例冠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非糖尿病患者为冠心病组,研究脂联素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276G/T)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G/G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9%和16%(P〈0.05),冠心病组G等位基因频率为45%,对照组为16%,冠心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等位基因频率冠心病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55%和84%(P〈0.05)。相对于T/T基因型,G/G基因型修正后的OR值为3.93(P〈0.05),G/G+G/T基因型的修正后的OR值为2.41。结论脂联素SNP+276G/T各种基因型和冠心病的发病密切相关,G/G基因型很可能是冠心病的易感基因型。  相似文献   
5.
6.
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三维电解剖标测指导左心房线性消融治疗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三维电解剖标测指导左心房线性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9例入选的阵发性房颤患者使用Carto系统建立左心房三维电解剖图,结合肺静脉造影确定肺静脉开口,围绕左、右上、下肺静脉口完成环肺静脉线性消融。预设温度43℃,最大功率30W,每点消融时间大于20s。局部电位振幅降低50%以上再移动靶点,逐点完成预定消融线。结果本组患者平均操作时间180±18min,透视时间80±20min。平均放电次数120±15次。术后随访6个月。24例无房颤再发;3例在术后3个月内再发房颤,但次数较前明显减少,6个月后无房颤再发;1例偶有房颤发作;1例复发。所有患者均无肺静脉狭窄发生。结论三维电解剖标测指导左心房线性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在成功率及安全性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持续肾脏替代治疗心源性休克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10例心源性休克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应用持续肾脏替代治疗的临床经验. 方法:2004年10月至2008年2月,对1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应用持续肾脏替代治疗,所有患者都有难以控制的心源性休克,7例患者予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其中6例患者开通梗死相关血管;9例患者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1例患者予无创呼吸机辅助;10例患者均予主动脉内气囊泵辅助;患者均行深静脉穿刺,前稀释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结果:持续肾脏替代支持72~480 h,平均216 h.6例患者顺利脱离持续肾脏替代治疗,5例存活,1例死亡;4例患者心源性休克不能纠正死亡.5例存活病例随访1个月~3年,均存活.结论:持续肾脏替代治疗可对心源性休克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提供有效支持治疗,延长这部分高危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经静脉移植和心肌移植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对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结扎30只日本大耳兔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后分成3组:损伤对照组、静脉移植组和心肌移植组。5周后检测各移植组抗DAPI染色及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结果静脉移植组、心肌移植组在移植区均可检测到大量DAPI阳性标记的细胞,与损伤对照组相比,二者的左室结构与功能均明显改善(P<0.05);而心肌移植组对心功能的改善优于静脉移植组,二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静脉移植的MSCs能够在心肌局部分化成为类心肌细胞,并有效改善心脏功能;经心肌移植MSCs对心功能的改善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9.
10.
心尖球囊样综合征是指有胸痛症状,心电图有ST-T改变,心肌酶轻度升高,临床表现类似急性心肌梗死,左心室造影或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心尖部室壁运动减低或消失,伴基底部运动增强,收缩末期呈球囊样,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一组疾病。本科近遇心尖球囊样综合征患者1例,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患者,女,55岁。因持续胸痛2d于2007年05月22日入院。患者因家中遇窃后第2天突发胸闷、胸痛,向左肩部放射,伴有出冷汗,恶心、呕吐。患者发病来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减轻。患者否认有心肌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嗜铬细胞瘤、心肌炎病史。个人史无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