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基于国家儿童肿瘤监测数据,描述我国儿童及青少年脑(脊)膜瘤新发病例的人群分布、原发部位和肿瘤性质等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国家儿童肿瘤监测中心2018-2020年新发肿瘤病例数据库,根据儿童肿瘤国际分类标准第三版调取0~19岁的新发脑(脊)膜瘤患儿病例信息,包括性别、确诊年龄、疾病诊断、原发部位、肿瘤性质。将新发病例划分为4个年龄组:0~4岁(幼儿组)、5~9岁(儿童组)、10~14岁(青春期早期组)和15~19岁(青春期晚期组),分析我国不同性别、年龄组脑(脊)膜瘤新发病例的原发部位、肿瘤性质分布特征。使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评估脑(脊)膜瘤肿瘤性质在不同性别及年龄组新发病例中的分布差异。结果 428例脑(脊)膜瘤新发患儿中男孩228例,女孩200例,在不同性别的儿童及青少年中,病例数量的占比均随年龄升高而增加。374例(87.38%)为脑膜瘤,54例(12.62%)为脊膜瘤;额叶(54例,12.62%)、脑室(50例,11.68%)和颞叶(46例,10.75%)为脑膜瘤最常见的原发部位。317例(74.07%)为良性肿瘤,75例(17.5...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复幼颗粒对SD大鼠的非临床安全性。方法 单次给药毒性试验:20只SD大鼠(6~7周龄),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去离子水)和复幼颗粒组(18 g·kg-1),按每次30 mL·kg-1灌胃给药,24 h给药2次(上、下午),给药后观察14 d;检查项目包括临床观察、体质量、大体解剖等。重复给药毒性试验:将192只幼龄SD大鼠(出生后4 d)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去离子水),低、中、高剂量复幼颗粒组(1.2,2.5,5 g·kg-1),按每次10 mL·kg-1灌胃给药,每天2次,连续给药13周,恢复期4周;检查项目包括一般生理指标、眼科检查、发育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免疫学指标、激素指标、生殖功能指标、组织病理学观察等。结果 单次给药毒性试验:SD大鼠灌胃给予复幼颗粒按18 g·kg-1(生药:82 g·kg-1),无明显急性毒性。重复给药毒性试验:幼龄SD大鼠灌胃给予2.5 g·kg-1(生药:11.33 g·kg-1)复幼颗粒连续给药13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中Toll样受体4(TLR4)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讨论舒芬太尼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后处理组以及药物后处理组。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Toll样受体4以及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的含量。结果假手术组中Toll样受体4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含量低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后处理组低于缺血后处理组及缺血再灌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后处理组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再灌注组高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机制,TLR4参与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形成,并对TNF-α可能有重要影响。舒芬太尼可能抑制了TLR4的信号传导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丙泊酚后处理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中肿瘤细胞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及对心肌的保护机制.方法 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n=10),分别为假手术组(A组),只穿线,不结扎;缺血再灌注组(B组),缺血30 min,再灌注2 h;缺血后处理组(C组)缺血30 min末行缺血30 s,再灌注30 s,重复3次,再灌注2 h;丙泊酚后处理组(D组)缺血30 min再灌注前5 min静脉滴注丙泊酚(25 μmol/L),再灌注2 h.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来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用ELISA方法观察各组在各采血时间点的血清中TNF-α,IL-6的含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中TNF-α,IL-6的含量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缺血后处理组中TNF-α,IL-6的含量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缺血后处理组相比,丙泊酚后处理组中TNF-α,IL-6的含量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具有保护作用,丙泊酚后处理可能通过调控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血清中的TNF-α,IL-6含量来发挥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患者病情及分型内服中药:(1)健脾除湿汤,(2)养血润肤汤;同时所有患者均外敷中药,治疗疗程均3周。结果52例患者中,治愈30例,显效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1%。结论临床上西药一般选用抗组胺类药物,但西药较中药副作用大,应用中医药治疗慢性湿疹,毒副作用小,患者易接受,并且中药治疗本病疗效好,本文中52例患者内服中药加外用,50例达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观察舒芬太尼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中IL-6、IL-10的影响,探讨舒芬太尼后处理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40只Wistar大鼠随即分为假手术组(A组):只穿线,不结扎;缺血再灌注组(B组):缺血30 min后,再灌注120 min;缺血后处理组(C组):缺血30 min末行缺血30 s,再灌注30 s,重复3次,再灌注120 min;舒芬太尼后处理组(D组):缺血30 min再灌注前5 min静脉滴注舒芬太尼0.1 μg/kg,再灌注120 min.结扎大鼠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用ELISA方法 观察各组在各采血时间点血清中IL-6、IL-10的含量,并计算心肌梗死面积.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IL-6、IL-10含量均增高;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缺血后处理组IL-6含量降低,IL-10含量增高;与缺血后处理组相比,舒芬太尼后处理组IL-6含量降低,IL-10含量增高,且4组含量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舒芬太尼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具有保护作用,舒芬太尼后处理可能通过调控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血清中的IL-6、IL-10含量来发挥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