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蔚华 《新中医》2009,(11):84-85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更昔洛韦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7例用中药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对照组47例用丙种球蛋白联合更昔洛韦治疗,2组均治疗5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59%,对照组为93.62%,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热退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配合更昔洛韦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
腔隙性脑梗死(LAC)是脑梗死的常见亚型之一,由于临床表现较轻,近期预后较好,因此不太为临床所关注。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其远期复发率和死亡率与非LAC差别不大[1],因此,充分了解LAC的发病情况、占脑梗死的比例及其变化趋势,对于脑梗死二、三级预防以及准确评估脑梗死的疾病负担都有重要意义。1965年,Fisher的病理研究确立了现代LAC的概念,他将LAC定义为“小的深部脑梗死”。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槐杞黄颗粒辅助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过敏性紫癜患儿7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给予常规治疗加槐杞黄颗粒口服,每次5~10 g,早晚两次口服;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治疗。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及T细胞亚群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2.1% )优于对照组 (77.5%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槐杞黄颗粒可提高儿童过敏性紫癜临床疗效,改善患儿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间歇性充气加压泵(IPC)联合足底动静脉泵(AV泵)对预防老年住院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2016年在我院老年内科住院的168例老年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间歇性充气加压泵观察组(IPC组)、足底动静脉泵观察组(AV组)及间歇性充气加压泵联合足底AV泵试验组(IPC+AV组),每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予以DVT传统常规护理,其余3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加相应方法实施干预,干预终止后,比较各组D-二聚体水平以及DVT发生情况。结果 IPC+AV组、IPC组或AV组的D-二聚体检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IPC+AV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其余3组(P0. 05); IPC组、AV组以及IPC+AV组的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1); IPC+AV组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余3组(P0. 01),IPC组与AV组组间差异不显著(P0. 05)。结论 IPC联合AV能有效降低老年卧床病人下肢DVT发生的风险,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掌握甘肃省秦安县地方性氟中毒病情动态变化及防治措施落实进度,为制订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04-2007年调查甘肃省秦安县降氟改水落实情况及工程质量,并选择秦安县安伏乡安伏村为病情监测点,采集水源水和居民饮用水水样,采集8~12岁儿童尿样,水、尿氟测定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查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氟斑牙诊断采用Dean法.结果 截至2007年,秦安县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村已全部改水,正常使用的改水工程占81.15%(99/122),停用、报废的工程占18.85%(23/122).2004-2007年监测的改水工程数分别为24、81、9、8个,其中2004年水氟为>1.0~2.0 mg/L的工程有13个:2005年水氟为>1.0~2.0 mg/L的工程有15个,>2.0~4.0 mg/L的工程有5个:2006年水氟为>1.0~2.0mg/L的工程有2个;各年度均无水氟>4.0 mg/L的改水工程.2006和2007年安伏村水源水和居民户饮用水含氟量均在1.0 mg/L以下.2004-2007年儿童尿氟均≥1.5 mg/L,儿童恒牙氟斑牙检m率平均为34.47%(354/1027),氟斑牙指数为0.65.结论 甘肃省秦安县降氟改水工程报废和水氟超标现象较普遍,儿童氟斑牙病情尚未达到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6.
2006年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重点人群碘营养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简称临夏州)碘缺乏病重点人群碘营养状况.方法 在甘肃省临夏州8县(市)选择育龄妇女、孕妇、哺乳期妇女、0~3岁婴幼儿为调查对象,采集尿样,用WS/T 107-1999过硫酸铵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检测含碘量;采集居民户食用盐样品,用GB/T 13025.7-1999直接滴定法检测含碘量;按照<0~6岁小儿五项神经心理发育测量检查表>,测试0~3岁婴幼儿的发育商,测量婴幼儿身高和体质量.结果 临夏州8县(市)中有5个县的碘盐覆盖率和合格碘盐食用率<90%.临夏州育龄妇女、孕妇、哺乳期妇女和0~3岁婴幼儿尿碘中位数分别为90.17、89.28、84.85、107.28μg/L,尿碘<50 μg/L的比例分别为29.6%(278/938)、30.7%(239/778),32.2%(265/824)、23.9%(252/1056),尿碘在50~<100μg/L的比例分别为25.1%(235/938)、24.0%(187/778)、23.7%(195/824)、23.7%(250/1056);8县(市)孕妇尿碘中位数均<150μg/L,其中6个县哺乳期妇女的尿碘中位数<100μg/L.0~3岁婴幼儿发育商中位数为93.0,中等以下、中等和中等以上的比例分别为59.9%(395/659)、34.4%(227/659)、5.6%(37/659),身长中等以下、中等和中等以上比例分别为40.7%(266/654)、50.2%(328/654)、9.1%(60/654);0~3岁婴幼儿体质量中等以下、中等和中等以上比例分别为35.0%(232/663)、51.3%(340/663)、13.7%(91/663).结论 甘肃省临夏州合格碘盐食用率和碘盐覆盖率低,重点人群尿碘水平低于推荐标准,重点人群尤其是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存在碘营养不足,婴幼儿存在生长发育迟滞.  相似文献   
7.
2004-2007年甘肃省秦安县地方性氟中毒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掌握甘肃省秦安县地方性氟中毒病情动态变化及防治措施落实进度,为制订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04-2007年调查甘肃省秦安县降氟改水落实情况及工程质量,并选择秦安县安伏乡安伏村为病情监测点,采集水源水和居民饮用水水样,采集8~12岁儿童尿样,水、尿氟测定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查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氟斑牙诊断采用Dean法.结果 截至2007年,秦安县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村已全部改水,正常使用的改水工程占81.15%(99/122),停用、报废的工程占18.85%(23/122).2004-2007年监测的改水工程数分别为24、81、9、8个,其中2004年水氟为>1.0~2.0 mg/L的工程有13个:2005年水氟为>1.0~2.0 mg/L的工程有15个,>2.0~4.0 mg/L的工程有5个:2006年水氟为>1.0~2.0mg/L的工程有2个;各年度均无水氟>4.0 mg/L的改水工程.2006和2007年安伏村水源水和居民户饮用水含氟量均在1.0 mg/L以下.2004-2007年儿童尿氟均≥1.5 mg/L,儿童恒牙氟斑牙检m率平均为34.47%(354/1027),氟斑牙指数为0.65.结论 甘肃省秦安县降氟改水工程报废和水氟超标现象较普遍,儿童氟斑牙病情尚未达到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2005年甘肃省改水降氟设施运行使用现状,为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和提高降氟工程效益提供依据.方法 对甘肃省33个重点病区县已建成的改水降氟设施运行情况(基本正常、间歇使用、报废)和非正常运行原因进行调查.水氟测定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结果 共调查改水降氟工程993处,覆盖3389个病区村,改水工程类型以打井和引水为主;其中水氟合格且运行基本正常的工程仅682处,占68.68%(682/993),覆盖2174个村,占病区村的64.15%(2174/3389),实际受益人口116.56万人,有311处工程间歇使用或报废,而不能发挥防病作用,占31.32%(311/993),主要原因是超过使用年限、水源不足、水氟超标和管理不善.结论 甘肃省大部分改水工程运行基本正常,但有近1/3的工程处于非正常运行状态,工程管理亟待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穆斯林民族地区特需人群补碘干预措施效果。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测定补碘前的居民户盐碘,对比补碘前后特需人群(孕妇、乳母、育龄妇女、0~3岁婴幼儿)的尿碘结果。结果对孕妇、哺乳期妇女100 mg/次、育龄妇女200 mg/次、0~3岁婴幼儿20 mg/次,2次/年的剂量进行碘油补服,补服碘油后4组人群总体尿碘中位数均达到150μg/L的推荐标准,尿碘频数颁布〈100μg/L的比例为21.0%,〈50μg/L的比例为7.4%,〉800μg/L以上的人群仅占0.3%,补碘前后尿碘水平有显著性差异。但在县级水平上,有4个县的孕妇和乳母的尿碘中位数〈150μg/L。结论在碘盐未完全落实的少数民族地区,按照上述规定的剂量和时间给特需人群补服碘油,尿碘达到了碘适宜水平,未出现高碘及不良反应情况,是安全有效的补碘方法,但应进一步开展孕妇和乳母个体碘代谢相关因素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首发脑梗死患者卒中后抑郁与卒中部位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研究首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卒中后抑郁(PSD)与卒中部位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340例经CT/MR确诊的脑梗死患者,其中169例抑郁自评量表指数大于或等于0.5者为PSD组,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PSD与卒中部位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脑梗死患者PSD的患病率为49.7%(169/340),其中额叶卒中患者PSD的患病率为66.7%,其他部位卒中患者PSD患病率为47.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1,P=0.02).分层及回归分析显示额叶卒中是卒中6个月内PSD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调整年龄、文化程度、梗死类型、患高血压、患心脏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认知功能后,额叶卒中患者PSD的患病风险是其他部位卒中患者的2.42倍(P=0.02,RR=2.42,95%CI:1.17-5.03).结论 脑梗死患者PSD的患病率较高,额叶卒中患者在卒中后6个月内有更高的PSD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