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模式间歇性充气挤压泵(IPC)对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组、B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A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IPC中的小腿-足底静脉模式,B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IPC中的小腿-大腿静脉模式;三组患者均连续干预14 d。比较三组患者下肢DVT发生率,下肢DVT发生时间,干预前及干预后7、14 d血清D-二聚体水平,治疗期间皮肤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A组、B组患者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A组、B组患者下肢DVT发生时间长于对照组,A组患者下肢DVT发生时间长于B组(P0.05)。(3)时间与方法在血清D-二聚体水平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方法在血清D-二聚体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05)。干预后7、14 d A组、B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A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低于B组(P0.05)。(4)对照组、A组患者皮肤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A组患者皮肤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IPC中的小腿-大腿静脉模式相比,小腿-足底静脉模式可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血液循环及高凝状态,有效预防患者下肢DVT的发生及延长下肢DVT发生时间,减少皮肤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结合序贯加压弹力袜对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2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措施联合序贯加压弹力袜及抗凝药物预防DVT,实验组在上述对照组干预措施基础上加入间歇充气加压装置,比较两组DVT发生率和D-二聚体浓度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干预后的DVT发生率、周围型DVT发生率和小腿肌间型DVT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D-二聚体浓度下降幅度与对照组相比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充气加压装置结合序贯加压弹力袜显著降低了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和D-二聚体浓度,预防关节置换术后DVT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气压治疗预防老年内科患者深静脉血栓(DVT)的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wells评分达到高度可能的老年患者(年龄60岁)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间隙充气加压泵(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预防,对照组采用低剂量的低分子肝素预防。通过比较两组间患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抗凝血酶Ⅲ(AT-Ⅲ)指标数值的差异以及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深静脉血栓检出率。结果气压预防组与对照组D-二聚体值、纤维蛋白原、抗凝血酶Ⅲ(AT-Ⅲ)指标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气压预防。气压预防组与对照组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深静脉血栓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PC能够预防老年内科患者静脉血栓(DVT),临床预防效果与低分子肝素相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老年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中采用间歇性充气压力泵的预防效果和凝血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3年6月至2016年12月96例老年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方法基础上采用间歇性充气压力泵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和相关凝血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0%vs 13.3%,P0.05)。治疗组股总静脉管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静脉流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活酶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前列腺根治术后患者中采用间歇性充气压力泵具有较好的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及较好的凝血改善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气压治疗预防老年内科患者深静脉血栓(DVT)的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wells 评分达到高度可能的老年患者(年龄〉60岁)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间隙充气加压泵(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预防,对照组采用低剂量的低分子肝素预防.通过比较两组间患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抗凝血酶Ⅲ(AT-Ⅲ)指标数值的差异以及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深静脉血栓检出率.结果 气压预防组与对照组 D-二聚体值、纤维蛋白原、抗凝血酶Ⅲ(AT-Ⅲ)指标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气压预防.气压预防组与对照组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深静脉血栓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PC能够预防老年内科患者静脉血栓(DVT),临床预防效果与低分子肝素相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预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于治疗后第21天给予患肢多普勒超声检查和Glu、D-二聚体实验室检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DVT发生率及平均Glu、D-二聚体实验检测值。结果观察组第21天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21天平均Glu、D-二聚体实验检测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积极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祛瘀通脉汤外洗加足底按摩预防下肢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将187例下肢重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7例和对照组90例。观察组予祛瘀通脉汤加足底按摩;对照组予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加足底静脉泵(VFP)。治疗2周比较两组DVT发生率及下肢肿胀消除时问。结果两组下肢DVT发生率分别为6.1%和6.7%,P〉0.05;观察组肿胀消除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重大手术术后早期应用祛瘀通脉汤外洗加足底按摩预防DVT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溶栓抗凝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经血管造影确诊的98例老年DVT患者,分为合并肺栓塞(PE)组和无PE组;依据血栓形成部位不同,分为周围型、中央型和混合型组,并给予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溶栓抗凝治疗。检测患者治疗前后D-二聚体含量,并比较组间D-二聚体表达有无差异。结果合并PE组患者D-二聚体含量及阳性率明显高于无PE组(t=6.424,P0.001;χ~2=12.086,P0.001);周围型、中央型和混合型组溶栓抗凝前D-二聚体含量和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45),治疗后各组D-二聚体含量均明显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DVT患者若D-二聚体阴性,可基本排除合并PE;周围型、中央型和混合型DVT患者D-二聚体表达及阳性率逐渐升高;DVT溶栓抗凝过程中D-二聚体动态变化与血栓演变过程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经EP方案化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数值的变化及其与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肺癌组选取50例确诊为Ⅲ或Ⅳ期小细胞肺癌患者,所有患者经EP方案(依托泊苷+顺铂)进行化疗。另选取50例本院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测定肺癌组患者化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及体检者体检当日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结果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 0. 001;化疗后疗效评估为有效组患者的D-二聚体含量(0. 67±0. 15)mg/L显著低于化疗前(1. 86±0. 13) mg/L,P 0. 001,稳定组D-二聚体含量(1. 72±0. 20) mg/L较化疗前(1. 85±0. 21) mg/L无显著变化,P 0. 05,进展组D-二聚体含量(2. 71±0. 23) mg/L高于化疗前(1. 87±0. 22) mg/L,P 0. 01。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高低可作为观察老年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疗效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间歇充气加压(intermittent pnenmatic compression,IPC)治疗对重症监护室(intersire care unit,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mbittering chromic obstructive pic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实验,将入住重症监护室AECOPD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IPC治疗预防下肢DVT形成,观察两组下肢DVT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日、ICU的病死率。结果治疗组下肢DVT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日、ICU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IPC治疗能够预防重症监护室AECOPD患者下肢DVT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系统评价医用弹力袜联合充气压力泵预防老年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应用价值。方法用中英文关键词检索多个中外文数据库上关于医用弹力袜联合充气压力泵预防下肢DVT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经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和资料提取,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5篇RCT,共590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医用弹力袜联合充气压力泵干预老年重症患者,其下肢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两种物理治疗方法联合应用对预防老年重症患者下肢DVT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凝血纤溶指标及血脂标志物对老年创伤性股骨骨折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老年创伤性股骨骨折患者,观察指标包括凝血纤溶指标[D-二聚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纤维蛋白原]和血脂标志物[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po)AI],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老年创伤性股骨骨折患者并发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临床变量对老年创伤性股骨骨折患者并发下肢DVT的诊断效能。结果 DVT组PT水平及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非DVT组,APTT水平显著低于非DVT组,TG及LDL水平显著高于非DVT组(均P<0.05),D-二聚体升高(OR=1.78,P=0.013)、TG升高(OR=1.58,P=0.032)是老年患者创伤性股骨骨折并发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D-二聚体联合TG曲线下面积为0.72(P=0.002)。结论 血清D-二聚体水平联合血清TG水平对老年患者创伤性股骨骨折并发下肢DVT具有较好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炎症因子、同型半胱氨酸(Hcy)、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D-二聚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3例作研究组;另选同期老年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于入院后第2天清晨空腹抽取6 ml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浆和血清,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Hcy、NT-proBNP含量,采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Unice LDxc800Synchorn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D-二聚体含量;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研究组血清CRP、TNF-α和IL-1β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研究组血浆Hcy、NT-proBNP和D-二聚体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重度组血清CRP、TNF-α和IL-1β含量显著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且中度组显著高于轻度组(均P0. 05);重度组血浆Hcy、NT-proBNP和D-二聚体含量显著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且中度组高于轻度组(均P0. 05); CRP、TNF-α、IL-1β、Hcy、NT-proBNP和D-二聚体与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呈线性正相关(P0. 05)。结论 CRP、TNF-α、IL-1β、Hcy、NT-proBNP和D-二聚体可反映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且与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对预防老年膝关节原发性骨肿瘤术后静脉血栓栓塞(VTE)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81例膝关节骨肿瘤老年患者,按治疗不同分为试验组(利伐沙班+低分子量肝素)44例和对照组(低分子量肝素)37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非致死性肺栓塞(PE)及其全因死亡率,检测手术前后D-二聚体水平、血小板计数(PL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并观察术后引流、出血及其他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至术后28 d,两组DVT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有1例出现非致死性PE,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无PE全因死亡发生;D-二聚体水平比较,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PLT和APTT水平无差异(P0.05)。同时,各组D-二聚体、PLT及APTT等3项指标,随时间的变化全部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引流时间和出血事件发生率无差异,且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相似(P0.05)。结论利伐沙班可进一步有效降低接受膝关节骨肿瘤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相关VT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肺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乳酸(LA)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老年肺炎患者90例作为肺炎组,同期体检的健康者90例作为对照组。90例肺炎患者根据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测定肺炎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清、D-二聚体、LA水平,计算肺炎患者血清乳酸清除率,根据血清乳酸清除率将肺炎患者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比较肺炎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D-二聚体和LA水平,存活组和死亡组血清CRP、D-二聚体和LA水平,存活组和死亡组乳酸清除率,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患者死亡率。结果老年肺炎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D-二聚体和乳酸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老年肺炎死亡组患者血清CRP、D-二聚体和LA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患者(P0.05);老年肺炎死亡组患者血清乳酸清除率明显低于存活组患者(P0.05);老年肺炎高乳酸清除率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患者(P0.05)。结论老年肺炎患者的血清CRP、D-二聚体和LA水平升高,老年肺炎死亡患者的CRP、D-二聚体和LA水平高,低乳酸清除率患者的死亡率比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训练对老年髋膝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4月该院收治的行髋、膝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行常规术后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经培训的医护人员进行综合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各疗效相关指标。结果术后3 d内拔除负压引流管,两组患者伤口总引流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时D-二聚体阳性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致死性肺栓塞及栓塞后综合征,观察组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0个月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髋膝关节置换后DVT发生率较高,综合康复训练对DVT具有明显的预防效果,同时还可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D-二聚体在预测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3年5月—2016年10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盆腔手术后出现下肢DVT的42例病人(DVT组),收集同期进行全子宫切除未发生下肢DVT的35例病人作为对照组(非DVT组),检测两组病人术前7 d内,术后第1天和DVT组病人发现血栓当天的D-二聚体值。分析两组病人发生下肢DVT的高危因素。结果术后第1天,DVT组D-二聚体值(5.21 mg/L±4.28 mg/L)较非DVT组(1.6 9 mg/L±1.0 5 mg/L)明显升高(t=4.67,P0.05)。DVT组术后第1天的D-二聚体值较术前明显升高,DVT发现当天的D-二聚体值较术后第1天下降,但仍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现下肢DVT的时间,最早术后第1天,最晚术后52 d,术后3 d~5 d是发现血栓的高峰期。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多是下肢DVT形成的高危因素。结论 D-二聚体检测具有快速、经济、无创等优点,盆腔手术后第1天D一二聚体值对预测下肢DVT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间歇式充气压力泵配合运动疗法用于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12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间歇式充气压力泵配合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配合运动疗法进行辅助治疗。观察统计患者小腿腿围、患肢平均血流速度、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和其主观感受,并进行比较。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的小腿腿围、平均血流速度、患者主观感受到的疼痛感以及DVT发生率均明显要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歇式充气压力泵配合运动疗法用于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喘可治注射液联合舒利迭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炎症介质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102例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1)与对照组(n=51)。对照组采用舒利迭治疗,观察组在舒利迭基础上结合喘可治注射液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炎症介质、凝血功能及肺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 12%)明显高于对照组(74. 51%,P0. 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最大呼气流速(PEFR)和FEV1/用力肺活量(FVC)相比于治疗前明显升高,而CD8~+、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相比于治疗前降低(P0. 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FEV1、PEFR和FEV1/FVC明显高于对照组,而CD8~+、TNF-α、IL-6、IL-8、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喘可治注射液联合舒利迭可提高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免疫功能,改善凝血功能,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预防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6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人工髋关节治疗老年患者的病历资料372份,以成立医护一体化小组为时间节点,分为对照组(38例)和干预组(早期184例+改进后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采取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比较对照组与干预组DVT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干预组(早期)和干预组(改进后)DVT发生率分别为42.11%、31.52%和21.33%;干预组(早期)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改进后)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改进后)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干预组(早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中,有效地减少了DVT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