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北京市房山区梅毒规划(2010—2020年)实施期间梅毒防治效果和各考核指标达标情况,为下一步制定有效的梅毒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梅控规划》)终期评估的要求,通过专网、现场调查、APP答题等方式对涉及的16个指标进行收集,并将16个指标划分为梅毒防治保障措施的落实、防治工作开展和防治效果3个层面进行评估,同时将评估结果与终期评估标准进行比较。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2010—2020年北京市房山区共报告梅毒病例3260例,年均报告发病率27.99/10万,年均增长0.08%,男女比例基本持平,以25岁年龄组病例数最多,历年病例均以隐性梅毒为主。保障措施与能力建设方面均达标;防治工作方面:感染梅毒的孕产妇所生婴幼儿接受规范诊疗服务的比例为50.00%,梅毒患者接受规范化治疗的比例86.11%,两指标未达标,其余均达标;防治效果中一期和二期梅毒年报告发病率增长幅度为3.80%,未达标,先天梅毒年报告发病率为9.25/10万活产数达到了《梅控规划》的工作要求。结论2010—2020年北京市房山区梅毒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部分指标仍未达标,应继续加强梅毒防治工作,尤其是需提高规范化诊疗的比例同时控制新发梅毒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临床资料本组男 3例 ,女 1例 ,年龄 1 6~ 3 4岁 ,平均2 5岁。临床主要表现 头痛 4例 ,呕吐 3例 ,呃逆 2例 ,视乳头水肿 4例 (其中眼底出血 1例 ) ,眼震 4例 ,共济失调 4例 ,中枢性面瘫 1例 ,耳鸣 1例 ,声嘶、吞咽呛咳、咽反向迟钝 2例 ,强迫头位 1例 ,椎体束征阳性 1例。全部病例均经 CT检查 ,1例行MRI检查 ,1例行脑室造影均证实为第四脑室肿瘤。手术及效果 肿瘤最大 7.2 cm× 6.1 cm× 6.0 cm(胆脂瘤 ) ,最小 3 .0 cm× 2 .0 cm× 2 .0 cm(血管网织细胞瘤 )。术前 3 d行侧脑室外引流 3例 ,术中行侧脑室后角穿刺外引流 1例。全部行后颅…  相似文献   
3.
4.
大鼠非特异性睾丸炎模型的建立及生精上皮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生精上皮在非特异性炎症状态下的变化。方法:20只成年W 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 l/kg),实验组注射细菌内毒素(LPS),剂量为1 mg/kg,两组均隔1 d注射1次,距第1次注射10 d后取材。HE染色观察睾丸组织的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方法探讨生精上皮内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α连接素的变化。结果:实验组睾丸组织有明显炎性改变;生精上皮内PCNA表达量显著降低:每个生精小管(仅精原细胞着色的小管)阳性细胞个数为(59±5)个,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而这种小管占总管数的比例显著升高(P<0.01),为0.673±0.054;实验组大鼠睾丸内α连接素表达量亦减少(P<0.01),阳性反应颗粒平均光密度为0.150±0.014。结论:睾丸炎症时精原细胞增殖和生精上皮内细胞间粘附力度均减弱,这可能是睾丸炎导致男性不育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乳腺小叶增生病是乳腺组织的良性增生性疾病。一般认为本病属内分泌障碍性疾病,是妇女常见病之一、多发于已婚妇女,年龄在25—45岁之间。其发病主要是因为体内女性激素代谢障碍,尤其是雌、孕激素比例失调使乳腺实质增生过度和复旧不全所致。也可因部分乳腺增生实质成分中女性激素受体的质和量的异常,使乳腺各部分的增生程度参差不齐而发病。临床以乳房胀痛、乳房内发现肿块为特征,[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1995年1月至2005年4月显微手术治疗第四脑室肿瘤12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有关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薛丽英  王更新 《华北国防医药》2003,15(6):404-406,407
睾丸功能受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激素调节控制,而且受睾丸内环境的影响。睾丸间质内有间质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等,生精上皮中存在支持细胞及生精细胞,这些细胞及其产生的调节因子在局部发挥作用,参与调节睾丸生精功能。本文就睾丸内非生精细胞相关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2013-2017年北京市房山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3-2017年北京市房山区报告的60岁及以上的老年梅毒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 2013-2017年,北京市房山区共报告老年梅毒病例465例,报告的年发病率在48. 87/10万~72. 43/10万之间波动,年均发病率为62. 10/10万。60~69岁年龄组报告病例数最多,占所有病例的50. 32%(234/465),年龄别发病率以85岁及以上年龄组最高为171. 58/10万;老年男性梅毒报告病例年均发病率高于女性;职业分布中职业以离退人员的病例数最多,占比44. 95%(209/465),然后依次是农民占比35. 48%(165/465)、家务及待业占比14. 84%(69/465),以上3种职业占老年梅毒报告病例总数的95. 27%(443/465);北京市房山区24个乡镇均有病例报告,报告病例数居前3位的是拱辰街道办事处、城关街道办事处和长阳镇,占到5年间房山区老年梅毒报告病例总数的36. 13%(168/465);梅毒分期中各年均以隐性梅毒为主。结论北京市房山区老年梅毒发病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应继续加强该人群的宣传干预工作,控制梅毒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三维成像无模多点技术制作钛网进行颅骨缺损修补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CT三维扫描计算机辅助颅骨缺失部三维塑形设计,无模多点磨具制造技术制备个性化钛网应用于颅骨缺损患者手术治疗。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头晕头痛症状得到改善,易激怒、焦虑者改善率83%,记忆力、自制力、注意力好转率为80%。无皮下血肿、感染发生,无修补体外露发生。缺损外观修复满意。结论:应用三维成像无模多点钛网成形颅骨修补手术符合解剖生理需求,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脑出血CT立体定向手术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高血压脑出血CT立体定向手术30例临床分析郭申林周解围白凯王更新刘汇峰吴鹏昌朱西宁本文报告1995年1月至1996年6月采用CT立体定向术对3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及时施行血肿清除,疗效满意。临床资料一般资料: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龄57岁(4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