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抑郁药物在恶性肿瘤疼痛治疗中的应用与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的抗抑郁剂作为辅助性干预药物在恶性肿瘤疼痛伴发抑郁治疗中应用及其疗效。方法 将126例患者随机分组,全部患者在不受干扰、继续常规应用止痛药物的同时,进行抗抑郁药物辅助性干预治疗,抗抑郁药物选择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氟西汀20mg/d(氟西汀组)和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氯丙咪嗪250mg/d(氯丙咪嗪组)口服,分别于服药当日及服药后3周进行相关各项指标的评定比较。观察抗抑郁药物的应用对缓解恶性肿瘤患者临床抑郁症状的作用及疗效;观察抗抑郁药物与止痛药物联合应用对患者疼痛程度、强度的影响;观察抗抑郁药物应用的毒副反应情况。结果 氟西汀组患者抑郁情绪明显缓解,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氯丙咪嗪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情绪也有一定的缓解,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时,NRS在两组患者中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氯丙咪嗪组患者在食欲、睡眠、日常生活三项不但未见改善,反而加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精神状态、情绪、与人交往和生活乐趣四项治疗前后比较略有改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氟西汀组患者在用药期间未见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氯丙咪嗪组患者中出现锥体外系反应,较明显的抗胆碱样副反应、药疹和体位性低血压。结论 在恶性肿瘤的疼痛治疗中加  相似文献   
2.
吡柔比星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吡柔比星(THP) 替代阿霉素(ADM)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或复发性恶性肿瘤65 例,主要有胃癌、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等,疗效满意,毒副反应较轻,脱发副作用发生率仅为123% (8/65) 且多为Ⅰ、Ⅱ度  相似文献   
3.
扶正祛邪中药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晚期恶性肿瘤患者28例,每日服用本研究中药水煎剂1付,连续服用28d,服药前后进行有关项目对比。结果:本组病例有效率(CR+PR)3.6%,临床收益率(CR+PR+MR+SD)为85.7%,免疫指标提升,一般状况均有改善。结论:扶正祛邪中药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4.
榄香烯治疗脑转移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榄香烯治疗脑转移癌38例的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有效率(CR+PR)39.5%,其中CR2例:免疫功能指标T3、T4、T4/T8、IL-2含量、TNF-α含量及LCT均增加,T8下降;卡氏计分评估中,21例评分增加,只有4例减少;除发生静脉炎及局部注射部位疼痛外,未见其它毒副作用。结果显示了榄香烯治疗恶性肿瘤的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雷莫司琼在介入术前给药预防由顺铂、表阿霉素等引起的胃肠反应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恶性肿瘤患者156例,随机分成两组:雷莫司琼和格拉司琼组各78例。入选病例为具备介入动脉化疗或(和)栓塞治疗适应证且化疗方案中均含有顺铂≥50mg/m~2或(和)阿霉素≥40mg/m~2(吡喃阿霉素≥40mg/m~2,表阿霉素≥80mg/m~2)化疗药物。两组分别于化疗前15~30min取雷莫司琼注射液0.3mg,格拉司琼3mg加入地塞米松10mg静脉推注。观察患者第1~3天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情况,并观察两种止吐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化疗后0~6h,0~12h,0~18h和0~24h,第2,3天雷莫司琼和格拉司琼对食欲不振、恶心和止吐作用的有效率相似,差异无显著性(P>0.05)。出现头痛、头重感、口干、便秘、腹泻、身体发热感、疲倦、嗜睡、失眠、焦躁不安等不良反应,其发生率两组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雷莫司琼作为新一代的高效高选择性5-HT_3受体拮抗剂,可以有效的拮抗化疗药物所引起的恶心、呕吐等反应,具有较好的使用安全性,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抗精神抑郁(焦虑)药物在恶性肿瘤癌痛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恶性肿瘤作为一种心身疾病在目前人类致死的主要因素中列第2位,据WHO统计,每年全球新发癌症患者约为1000万以上,其中,约有30%~50%伴有不同程度的癌痛,癌痛已经成为恶性肿瘤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同样,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均与社会、心理因素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患者情绪上的变化又以抑郁情绪最为常见.它可以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疗效、预后。本课题对恶性肿瘤患者的抑郁情绪和疼痛以及其他相关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伴有疼痛和抑郁情绪者应用抗抑郁药物进行辅助性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7.
恶性肿瘤患者抑郁情绪与疼痛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调查分析恶性肿瘤患抑郁情绪与疼痛的关系,研究肿瘤患伴发抑郁情绪在治疗中的可行性,必要性。方法 调查分析肿瘤患和普通内科住院患中抑郁症状的发生率情况以及程度,在肿瘤患中,调查分析以卡氏(KAMOFASKY)评分40分为标准,不同病情程度与抑郁情绪发生情况以及程度,比较分析主诉疼痛和非疼痛患中抑郁情绪的发生率和疼痛患中抑郁和疼痛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 肿瘤患伴发抑郁症状发生率为47.14%,普通内科患仅为13.895,两比较差异显(P<0.05),内科患以轻度为主,占76.00%,重度抑郁患占4.00%,肿瘤患重度抑郁明显增高,占20.83%,两比较差异显(P<0.05);85.03%的病情严重肿瘤病例有抑郁症状表现,在病情相对较轻的33.66%,两比较差异显(P<0.05)。在抑郁症状程度上,34.40%的病情严重肿瘤病例抑郁症状表现为重度抑郁,29.60%的患表现为轻度抑郁,在病情较轻的患中其发生率分别在8.63%和57.55%,两比较差异显(P<0.05)。72.92%的疼痛患同时具有抑郁症发生,而疼痛非抑郁的患发生率仅为27.08%,两比较差异显(P<0.05);同时在抑郁患中伴有重度疼痛为20.71%,中度疼痛为45.71%,轻度为33.57%,与无抑郁症状患相比,分别为7.69%,30.77%和61.54%,两组间比较差异显(P<0.05)。结论 抑郁情绪在肿瘤患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而且程度较重。抑郁发病率及其程度与疾病的病,疼痛的有无,疼痛的分级正相关。抑郁症状的治疗应该成为肿瘤及癌痛治疗的主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8.
亚砷酸治疗实体恶性肿瘤的毒性反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亚砷酸单药治疗实体恶性肿瘤的毒副反应,评价亚砷酸的安全性。方法:50例恶性肿瘤患者,应用亚砷酸静脉滴注,剂量0.1mg/(kg·d),d1-10,15d为一个周期,连续使用2个周期后评价毒性反应。结果:亚砷酸引起的Ⅰ~Ⅱ度血液(白细胞)毒性反应3例,占6%,可逆性心脏毒性反应1例,占2%,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8例,占16%。结论:亚砷酸在实体肿瘤治疗中有一定的血液、心脏和消化道毒副反应,其反应程度轻微,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我科使用泰素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10例,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 研究对象 治疗组:乳腺癌患者10例均为女性,中位年龄38岁(32—63),其中肝转移3例,骨转移2例,肺转移5例。对照组10例均为女性,中位年龄40岁(35—65),其中肝转移2例,骨转移2例,皮下软组织转移2例,肺转移4例,经病理确诊。所有病例均为术后复发转移。且均为复治者(治疗组既往曾行CMF方案化疗者6例,行CAF方案化疗者4例;最长6个周期,最短2个周期;对照组均为既往行CMF方案化疗者;最长6个周期,最短2个周期),并且一个月之内未进行任何抗肿…  相似文献   
10.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近年来大量研充表明硒对肝癌、胃癌、大肠癌,前列腺癌、肺癌等多种肿瘤具有显著的预防和洁疗作用。本文就硒在预防和治疗肿瘤中的作用及应用进展,从硒的抗肿瘤作用机制,人群干预实验和硒的抗肿瘤临床应用三个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