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胎盘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5例正常妊娠胎盘(对照组)和25例ICP胎盘(ICP组)中VEGF的水平.结果 VEGF在正常妊娠胎盘和ICP胎盘中分布基本一致,分布在滋养细胞、血管及绒毛间质.在ICP组VEGF为轻度表达占76%,中度表达占24%,无重度表达;而在对照组VEGF轻度表达占24%,中度表达占44%,重度表达占32%.ICP组中VEGF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VEGF在胎盘中主要由绒毛滋养细胞分泌,ICP胎盘中VEGF的减少可能与胎盘血管生成减少及胎盘滋养叶细胞浸入异常有关,在ICP发病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淋巴管平滑肌瘤病3例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淋巴管平滑肌瘤病 (LAM)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通过光镜、免疫组化方法对 3例LAM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3例LAM根据发病部位不同 ,其临床表现也不同。镜下典型表现呈网状增生的淋巴管组织 ,管壁见增生的平滑肌细胞 ,排列成束状、梁状和乳头状 ,细胞呈梭形及上皮样形 ,分化良好。免疫组化示平滑肌细胞actin、desmin( ) ,上皮样平滑肌细胞HMB4 5、ER、PR可呈 ( )。结论 组织形态、免疫组化和病史相结合可以正确诊断该病。  相似文献   
3.
癌基因c -erbB - 2的扩增和抗癌基因P53的突变是肿瘤中较为常见的基因改变 ,通常导致基因蛋白产物表达质和量的变化。我们应用免疫组化法对 55例乳腺癌组织连续切片 ,同步进行癌基因c -erbB - 2和抗癌基因P53表达的研究 ,探讨这二种癌基因蛋白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1 材料与方法病例选择 :选择我院 1 996年 8月~ 1 999年2月临床手术病人 55例 ,均为女性 ,年龄 2 8~75岁 ,平均年龄 46岁。其中导管内癌 4例 ,浸润性导管癌 2 7例 ,腺癌 6例 ,单纯癌 1 1例 ,髓样癌 4例 ,乳管内乳头状癌 1例 ,乳头派杰氏病2例。所有标本用 1…  相似文献   
4.
在病理标本的摄影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微小标本或较大标本中微小病变的摄影问题。对于普通病理技术工作者而言,不可能具备专业的近距摄影技术,普通医院的病理科也不可能拥有一套专业的近距摄影设备。我院采用 35mm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加附加镜头(又名近摄镜、近距镜头、特写镜头)的方法,成功拍摄出了 0.5cm病变的清晰照片。1摄影器材 日本产理光 XR— X3 000 Date机身,日本产威达 28~105变焦镜头(带1:5近摄),国产银燕BY-30 STZ闪光灯(闪光指数 30),日本产 marumi附加镜头一套,屈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癌MCD与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表达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0例乳腺癌肥大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10例乳腺癌GST-π、TOPO-Ⅱ。结果:110例乳腺癌中,MCD≤21个/mm2的乳腺癌GST-π、TOPO-Ⅱ阳性表达率较低,MCD>21个/mm2的乳腺癌GST-π、TOPO-Ⅱ阳性表达率较高,两者比较,有极度显著性差异,P<0.01;MCD≤21个/mm2、GST-π、TOPO-Ⅱ阳性的乳腺癌5a生存率较低,MCD>21个/mm2GST-π、TOPO-Ⅱ阳性的乳腺癌5a生存率较高,两者比较,有极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乳腺癌MCD与GST-π、TOPO-Ⅱ表达呈负相关,MCD≤21个/mm2或GST-π、TOPO-Ⅱ指数相应上调的乳腺癌可能生长速度较快,恶性程度较高,提示预后不良。在临床上可联合检测,以此对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进行评估,是反映乳腺癌预后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二种不同特性产物在肿瘤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2例卵巢上皮性癌进行了ER、PR、C—erbB—2、P53检测。结果 ①ER、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96%(44/62)和67.74%(42/62)。②P53、C—erbB—2阳性表达率各为43.38%(30/62)和41.93%(26/62)。③高分化癌ER、PR阳性表达率高,P53、C—erbB—2阳性表达低,二者呈负相关(P<0.01)。④ER、PR阳性患者的P53、C—erbB—2阳性表达率低于ER、PR阴性患者,(P<0.05)。⑤获访者中ER、PR阴性组患者同时伴P53、C—erbB—2阳性表达的患者死亡率高。结论 ER、PR与P53、C—erbB—2二种不同产物在卵巢上皮性癌中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在检测性卵巢癌ER、PR的同时、检测P53、C—erbB—2可作为判断预后的综合指标。  相似文献   
7.
陈忠  许建娟  陆以农  杨月芬  王嘉园  冯一中 《江苏医药》2004,30(11):812-813,i003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 (ICP)胎盘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 2 5例正常妊娠胎盘 (对照组 )和 2 5例ICP胎盘 (ICP组 )中VEGF的水平。结果 VEGF在正常妊娠胎盘和ICP胎盘中分布基本一致 ,分布在胎盘滋养叶细胞、血管及绒毛间质。在ICP组VEGF为轻度表达占 72 % ,中度表达占 2 0 % ,重度表达占 8% ;而在对照组VEGF轻度表达占 2 4 % ,中度表达占 4 4 % ,重度表达占 32 %。ICP组中VEGF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VEGF在胎盘中主要由合体滋养细胞分泌 ,ICP胎盘中VEGF的减少可能与胎盘血管生成减少及胎盘滋养叶细胞侵入异常有关 ,在ICP发病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VEGF在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VEGF在子宫内膜腺癌 5 5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和不典型增生各 10例中的表达 ,分析它们与子宫内膜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1)VEGF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上升 ,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2 )在子宫内膜腺癌中VEGF的表达强度与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淋巴结有无转移密切相关 (P <0 .0 1) ,与分化程度无关。生存分析VEGF与子宫内膜腺癌的预后无关。结论 VEGF在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它的检测对子宫内膜腺癌的早期诊断、恶性程度的判定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miR-342-3p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联系?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2年8月乳腺癌手术患者组织标本共85例,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342-3p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Her-2及P53的表达?结果:miRNA-342-3p在Lumina型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在Her-2高表达型乳腺癌次之,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iRNA-342-3p的表达与不同ER?Her-2及P53的表达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不同PR状态?不同年龄组?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与肿瘤大小?组织分级和病理分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癌与癌旁组织间无显著性差异(P > 0.05)?结论:miR-342-3p在不同乳腺癌分子亚型中表达存在差异,可能成为乳腺癌尤其是三阴性乳腺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
马涛  陆肖玮  王嘉园  丁云 《淮海医药》2012,30(2):119-120
目的研究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1年7月共581例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资料,其中18例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进行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的分析研究。结果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占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3.1%,患者平均年龄53.2岁,无特殊的主诉、病史和体检,B超一般提示为低回声结节或实性占位,肿块多有丰富彩色血流信号(9/10)。钼靶BI-RADS分级高I,V级以上的有15例(15/18)。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有脉管浸润的有10例,占55.6%。伴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有13例,占72.2%;术后病理分期I,期的有5例I,I期的有4例I,II期的有9例。术后根据病理情况行化放疗和内分泌治疗。随访16例,时间2~45个月,均未发现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无特殊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但B超和钼靶多有恶性表现。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具有高的淋巴结转移率和术后病理分期,术后适当的综合治疗可能延长患者的无病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