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探讨粉防己碱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要求的1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如改善脑循环、抗血小板聚集、调脂、脑保护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粉防己碱片剂口服。治疗前后进行血清胆红素水平测定,并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胆红素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升高,治疗后第7天达到最高水平,治疗组治疗后7、14 d血清胆红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 d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粉防己碱治疗急性脑梗死可升高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减轻脑组织损伤和减少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及后处理技术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0例行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为颅内动脉瘤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病例进行跟踪随访,影像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三维容积再现(VR)。结果:70例患者检出动脉瘤85个,经外科手术证实为动脉瘤76个,9个较小动脉瘤未行手术治疗,3个动脉瘤漏诊。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及后处理技术诊断颅内动脉瘤准确性较高,是诊断颅内动脉瘤安全、快速、无创的方法,对临床及时采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CA1区乙酰胆碱酯酶(AchE)、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2B(NR2B)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缺血、再灌注,同时腹腔注射硝普钠方法制备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对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进行测试,用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对大鼠海马CA1区AchE及NR2B进行检测。结果:假手术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学习记忆能力无差异,海马CA1区AchE及NR2B表达较模型组、治疗组少;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海马CA1区AchE及NR2B表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各组与模型组比较银丹心脑通软胶囊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海马CA1区AchE及NR2B表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可改善V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机制可能是由于降低海马CA区AchE及NR2B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莫西沙星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4例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作为研究,按治疗方法不同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地塞米松方案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莫西沙星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脑脊液相关指标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脑脊液葡萄糖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蛋白质、白细胞计数、脑脊液压力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抗结核药物基础上加用莫西沙星能够明显提高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治疗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脑脊液各项常规和生化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正>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的局限性异常扩张,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动脉血管壁局部缺陷和管腔内压增高,以先天性居多,也可能由动脉硬化、感染、外伤及肿瘤等因素所致,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1]。颅内动脉瘤的发病率较高,后遗症较重,严重者可致死亡,因此必须快速、及时、准确地诊断出颅内动脉瘤并确定其发病部位,尽早进行相应治疗[2]。近年来,随着64排螺旋CT的发展,CT血管成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颅电刺激治疗(TES)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CA1区乙酰胆碱酯酶(ACh E)及NR2B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及TES低、中、高电压组,各15只。后4组采用"2血管阻断+硝普钠降压"法制作VD模型,各治疗组分别给予电压为500V、1 000V、1 500V的TES治疗,3次/日,14 d/疗程,共2个疗程。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大鼠海马CA1区Ach E及NR2B蛋白表达。结果:造模结束后7 d,造模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显著长于正常组、假手术组(P0.01)。治疗后,模型组,TES低、中、高电压组穿越原平台次数少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P0.05或0.01),平均逃避潜伏期长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P0.05或0.01);TES低、中、高电压组穿越原平台次数多于模型组(P0.05),TES中、高电压组平均逃避潜伏期短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TES低、中、高电压组Ach E及NR2B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均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5);TES中、高电压组Ach E及NR2B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TES治疗可改善VD大鼠的认知功能,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海马区ACh E及NR2B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吡拉西坦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11月本院收治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5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吡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89.66%)高于对照组(6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黏度均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血液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取依达拉奉联合吡拉西坦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作为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和尼莫地平联合使用在卒中后血管性痴呆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8例卒中后血管性痴呆患者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变化情况以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MMSE和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同。结论丁苯酞软胶囊与尼莫地平的联合用药方案在卒中后血管性痴呆治疗中临床优势明显,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智力状态和改善日常生活能力,且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可作为临床治疗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9.
10.
收集我院收治的52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Ⅰ组、Ⅱ组各26例,分别采取DWI诊断与MRA诊断,最后分析两组诊断结果。Ⅰ组中,14例急性期CT扫描均未检测出确切病灶,病灶检出率为100.00%。MRI检查在常规TZW1检查图像中,病灶检出率为69.23%。MRA诊断可直接显示动脉狭窄与闭塞26例,其中包括颈内动脉闭塞、大脑中动脉分支闭塞、大脑中动脉狭窄等。大面积脑梗塞早期诊断中采取DWI诊断方法,可掌握病变范围,分辨新旧病灶。采取MRA诊断方法,可观察大面积脑梗塞闭塞的供血脑血管,DWI联合MRA使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为患者提供个体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