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2篇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PBL与思维导图相结合教学模式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在我院见习的临床本科生,为大理大学2015级一个班级,共55名学生,数据收集时间为2019年1月;按照授课方式的差异将学生分为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班27名学生,对照班28名学生;对照班实施常规教学法,实验班实施PBL与思维导图相结合教学法。结果实验班教学结束测试得分为(85.60±3.46)分,对照班教学结束测试得分为(77.48±3.1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班教学方式满意度评分为(90.35±4.12)分,对照班教学方式满意度评分为(80.25±4.0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教学中采用PBL与思维导图相结合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水平与对教学模式的认可度。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Diabetes,DM)、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两种常见的慢性病,在DM患者中存在的代谢紊乱可致OP发生的风险机率大大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由此导致的OP称为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Diabetic osteoporosis,DOP),主要指糖尿病所致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易于骨折的一种全身性代谢性疾病 。对DOP的治疗首先要控制血糖,血糖是基础,而肠促胰素(Incretin)作为一种降糖药物已应用于临床,在减重及降糖方面效果突出,但最近研究显示肠促胰素在降糖的同时对OP有一定的改善,本文将简单阐述肠促胰素对DOP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行颈部血管彩超,IMT<1.0 mm为对照组,IMT≥1.0 mm为实验组.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技术检测骨密度,分为骨量正常组与骨量变化组,分析各组生化指标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 实验组发生骨量变化的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HOMA、TC、TG、LDL-C、UA、MAU、硬化斑块是骨量减低的独立危险因素,BMI是保护因素(P<0.01).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部血管病变与骨密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和动脉粥样硬化是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常见的老年病,它们具有相同的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 糖基化终产物、胰岛素抵抗、氧化脂质、护骨素等参与或促使其共同发病,T2DM患者骨质疏松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机制 存在着相关性,可能属于同一内分泌过程,仍需要进一步深人的研究去探讨,为防治骨质疏松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提供参考依 据.现对其进行简单阐述,将有助于提高老年病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5.
脊神经根损伤是椎管内麻醉常见并发症之一,通常由穿刺针和麻醉导管损伤所致,患者可出现脊神经节段的疼痛、麻木,感觉障碍、无力、一定程度的运动障碍,严重者甚至出现截瘫。常规治疗方法为类固醇激素治疗和对症治疗,然而治疗效果往往较为缓慢,甚至不够确切。研究表明,神经损伤后高压氧治疗可减轻神经间质水肿和神经内瘢痕形成,促进轴索再生与修复,加快神经功能恢复。近年来,我院用高压氧舱治疗椎管内麻醉后神经根损伤,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析椎管减压后采用利多卡因继续硬膜外腔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42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并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临床麻醉效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前及常规硬膜外麻醉后MAP、HR及SpO2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继续麻醉后及手术后MAP、HR及SpO2,治疗组患者MAP及 HR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的SpO2没有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多卡因继续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在椎管减压后具有显著效果,可显著提高患者手术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科临床教学中PBL教学法结合思维导图的应用价值。方法以大理大学2015级一个班级在医院见习的55名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数据收集时间为2019年5月;按照授课方式的差异将学生分为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班27名学生,对照班28名学生;对照班实施常规教学法,实验班PBL教学法结合实施思维导图,对比两种教学方法的效果。结果实验班医学生的客观题得分为(84.59±2.58)分,病例分析题得分为(90.26±2.61)分,上述指标得分均高于对照班医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班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班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内科临床教学中PBL教学法结合思维导图的应用,能够更好地提升医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缩宫素对腰-硬麻醉下剖宫产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100列选择剖宫产孕妇,随机分成4组,Ⅰ、Ⅱ、Ⅲ、Ⅳ组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完成,娩出胎儿后宫腔注射缩宫素10 u,随后静脉输注5 u(Ⅰ组)、10 u(Ⅱ组)、15 u(Ⅲ组)、20 u(Ⅳ组)四种不同剂量缩宫素,观察输注缩宫素时T0、T1(5 min)、T...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中小剂量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在心内直视手术快通道麻醉中对血流动力学、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出ICU病房时间的影响。方法:150例患者,随机分3组:中等剂量芬太尼(30~50μg/kg)为A组,小剂量芬太尼(10~30μg/kg)为B组,瑞芬太尼为c组。分别记录三组患者基础、诱导插管后、CPB前、后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以及术中一些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通过ICU病房医生护士的记录,了解病人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恢复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术前年龄、体重、术中体外循环转流时间和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循环开放主动脉后,所有患者均自动复跳,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三组患者均在ICU拔除气管导管,拔管后的重新插管率均为0。C组比B组和A组拔管时间显著缩短,多巴胺应用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心脏手术快通道麻醉的各个阶段,中小剂量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对于保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抑制应激反应效果相似,可以有效地用于心血管手术快通道麻醉,但是应用瑞芬太尼的患者明显更早拔管。  相似文献   
10.
1临床资料孕妇33岁,孕2产1,孕37周,疤痕子宫,因阴道出血2h入院.患者曾于3年前行剖宫产术,入院查体:体重72 kg,血压109/60 mmHg,心率102次/min,血常规示:Hb 109 g/L,PLT 162×109/L,凝血功能基本正常,B超前置胎盘中央性,急诊行剖宫产术,入手术室血压112/65 mmHg,心率110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