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目的调查广州市高三学生对心肺复苏知识认知现状及态度,为进一步在学校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总结经验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广州市番禺区石碁第三中学高三学生384名,根据2010版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标准,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及心肺复苏理论知识试卷,对其心肺复苏知识认知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384份,收回合格问卷384份,有效率为100%。学生中渴望主动学习心肺复苏知识者283名,占73.70%;从未接受过急救培训者321名,占83.59%。遇到紧急情况不知道做什么者43名,占11.20%;呼叫救护车者254名,占66.15%;观察情况后采取简单急救措施者87名,占22.66%。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平均分为37.2分,24名学生合格,合格率为6.25%,无人满分。结论广州市高三学生对心肺复苏知识的认知率较低,应提高学生对心肺复苏重要性的认识,使其学会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并掌握现场急救的基本技能,提高个人急救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医养生学辅助干预治疗家庭病床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方法将80例高血压患者以家庭作为护理场所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n=40)。对照组使用常规的药物控制和治疗,干预组在使用常规的药物控制和治疗的基础上再加入中医的干预和健康教育。1年后对照2组的情况有何不同。结果干预组高血压患者对中医养生、高血压的饮食、高血压的注意事项、依从性有着明显的进步,主要血压的控制比对照组要更理想。结论对以家庭为护理场所的高血压患者采用中医的干预和指导,对患者高血压的控制有着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对社会高血压患者进行适时的健康教育是社区护理内容的组成部分。通过对社会高血压患者的实践经验,笔者发现中医阴阳调护在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具有特殊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大大促进了社区群众的身体健康水平,尤其是受到高血压患者的热烈欢迎。笔者从高血压患者的日常起居、心态、日常饮食及运动4方面综述了阴阳调护理论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以期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改善患者身体状况。  相似文献   
4.
梁格祥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5):192-193
目的 本文主要就基层医院急诊晕厥的处理经验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54例晕厥患者就基层医院急诊晕厥的处理方法与处理结果展开分析.结果 在所有的54例晕厥患者中,大多数患者均得到及时有效的急诊治疗处理,但有2例患者是在第2次诊断时才确诊出病因,但没有造成一些不良的严重后果,2例患者因为没有及时明确病因而致死.结论 医务人员应高度重视急诊晕厥的患者,不要只注重一般性疾病的情况,也要从少发或者稀发性疾病方面加以考虑,不能错过任何的病发可能性,从重方面考虑及处理疾病,并严格遵守首诊负责制,与此同时,还要积极参与会诊,做好与患者和患者家属及时沟通的工作,以取得患者及其家人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社区健康服务中,对糖尿病管理一直缺乏一种权威而实际的管理方法。本文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层面对中医"治未病"医学理念作了阐述,以期充分发挥中医的防病、保健等优势,探索社区糖尿病管理的新模式,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社会效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维拉帕米和按摩颈动脉窦对治疗室上心动过速(PSVT)的效果对比。方法:将两年来在我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100名室上心动过速的患者随机分为按摩颈动脉窦治疗组和维拉帕米治疗组。结果:维拉帕米组有效率为92%,按摩颈动脉窦组有效率为82%,经过统计学比较差异。结论:采用维拉帕米治疗室上心动过速治疗效果优于按摩颈动脉窦,可优先用作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诊低血糖症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低血糖症病例的临床表现、血糖值及诱发因素。结果 59例中50例治疗数分钟到数十分钟后症状缓解,3~8h后治愈出院,余9例中2例死亡,1例脑瘫,1例痴呆,5例转院。结论低血糖症患者应重视早期临床表现及快速诊断,同时注意鉴别诊断,加强预防措施做好糖尿病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绞痛(RC)的治疗方法及双氯芬酸钠联合间苯三酚对RC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120例RC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A、B、C三组,每组各40例。A组静脉注射间苯三酚80mg;B组静脉注射40mg间苯三酚+肌注30mg双氯芬酸钠;C组肌注50mg双氯芬酸钠。观察和比较各组治疗前后10min、30min和60min的疼痛VAS评分、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率。结果 B组10min、30min和60min的总有效率分别达到60%、92.5%和95.0%,均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5),而无效率均显著低于A组和C组(P<0.05);B组VAS评分分别为(3.64±2.34)分、(1.78±2.03)分和(1.65±2.60)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和A、C组(P<0.05);总不良反应率为7.5%(3/40),显著低于A组和C组(P<0.05)。结论双氯芬酸钠联合间苯三酚起效快,能显著提高各自单用对RC的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的疼痛,降低RC的不良反应率,减少治疗费用,其疗效安全确切,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三学生心肺复苏(CPR)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的效果及意义.方法 采用多种培训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对番禺区石器第三中学的384名高三年级学生进行CPR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在培训前后对其CPR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评估.结果 发现384名高三学生对CPR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普遍缺乏了解与认知.通过培训对比,其心肺复苏理论知识考核合格率由培训前的6%上升至培训后的96%,两组前后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训后心肺复苏操作技能考核的合格率为100%.结论 高三学生在培训前对CPR相关知识普遍缺乏了解,培训后全员通过考核,说明培训效果明显,建议尽早将CPR知识纳入学校必修课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