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 观察双侧背部半导体激光机照射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同济医院儿科2012年10月~2013年3月住院的40例小儿肺炎患儿为治疗组,并以同期小儿肺炎患儿4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及止咳化痰等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双侧背部半导体激光机照射.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咳嗽气喘持续时间、肺部哕音持续时间及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双侧背部半导体激光机照射可有效促进肺部炎症吸收,缩短住院天数,可作为小儿肺炎良好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骨髓中自然杀伤T细胞(nature killer T cell, NKT)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介导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14例确诊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组,同年龄正常儿童10例为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儿童骨髓中NKT含量;利用免疫磁珠法分离纯化NKT细胞后,分别在4种不同体系下进行扩增培养。A: α-Galcer+rhIL-2;B: α-Galcer+rhIL-2+rhG-CSF;C: OCH+rhIL-2;D: OCH+rhIL-2+rhG-CSF。测定NKT细胞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扩增倍数;利用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lispot)测定NKT细胞扩增活化后表达IFN-γ、IL-4的斑点形成细胞数(SFCs)。结果 再生障碍性贫血组骨髓中NKT百分率(0.827%±0.022%)明显低于对照组(1.033%±0.073%,Z=-3.810,P=0.000)。在各培养体系中,再生障碍性贫血组和对照组骨髓NKT均可明显扩增。在含有α-Galcer培养体系A和B中,再生障碍性贫血组及对照组NKT细胞的扩增能力均高于OCH体系C和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在培养体系中加入rhG-CSF后,再生障碍性贫血组骨髓NKT细胞的扩增能力下降(P<0.01),但表达IFN-γ的SFCs明显减少(P均<0.01);而表达IL-4的SFCs明显升高(P均<0.01)。结论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骨髓NKT的数量和功能均明显低于正常儿童。但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在接受细胞配体(OCH或α-Galcer)+rhIL-2+rhG-CSF作用后,在获得NKT细胞一定程度扩增的同时,提高NKT的IL-4表达,降低NKT的IFN-γ表达,抑制T细胞向Th1分化,而促进T细胞向Th2分化,逆转再生障碍性贫血Th1/Th2异常失衡的免疫介导致病机制,可能成为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有效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采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联合环孢菌素A(CSA)的免疫抑制疗法(IST)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共40例再障患儿(重型再障28例,依赖成分输血的慢性再障12例)接受ATG联合CSA治疗。统计分析治疗前病程和外周血三系下降程度;ATG治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计数(ALC)下降程度、血清病发生率及不同制剂ATG治疗等临床因素与远期疗效的相关性。结果中位随访时间19(9~44)个月,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78%和45%。疗效相关统计分析显示:(1)ATG治疗后2周内,ALC下降幅度≥2×109/L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下降幅度<2×109/L者,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和54%(P<0.05)。(2)从确诊再障到接受ATG治疗,病程≤6个月者有效率明显高于病程>6个月者,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和53%(P<0.05)。(3)采用两种ATG制剂(美国Genzyme或德国Fresenius)各治疗18例和22例,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ATG联合CSA的免疫抑制治疗是儿童再障的有效疗法,目前常用的两种ATG制剂,均能获得显著疗效。再障确诊后早期治疗有助于提高疗效。治疗期间密切观察ALC下降程度,对于ALC下降不明显者,是否需要适当增加ATG剂量,有待进一步研究论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NKT细胞数量及其功能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外周血及骨髓中的变化.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0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初治患儿及10例骨科对照儿童外周血及骨髓CD3+CD1d四聚体+NKT细胞水平.利用免疫磁珠法分离纯化iNKT细胞后,在NKT细胞的配体OCH+重组人白介素-2(rhIL-2)+重组粒系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培养体系下进行扩增培养.测定在不同浓度OCH培养条件下,iNKT细胞的扩增倍数,并利用酶联免疫斑点技术测定iNKT细胞扩增活化后表达肿瘤坏死因子(IFN-γ)、白细胞介素(IL-4)的斑点形成细胞数.结果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外周血中CD3+CD1d四聚体+NKT百分率为(0.72±0.0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92±0.02)%,骨髓中CD3+CD1d四聚体+NKT百分率为(0.82±0.0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5±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骨髓iNKT细胞体外扩增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中高浓度OCH条件下,iNKT细胞扩增倍数增高,生成IFN-γ降低,而生成IL-4增高,与低浓度条件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存在外周血及骨髓NKT细胞水平降低及功能异常;OCH能够促进iNKT细胞扩增,并可改善IL-4/IFN-γ的失衡,可能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再障),是由多种已知或未知因素所导致骨髓再生低下和全血细胞减少,并具有潜在的骨髓恶性增殖性疾病的一组综合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随着再障免疫介导发病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