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肺炎患儿肺泡灌洗液病原学分布及主要病原菌耐药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行纤维支气管镜镜检的重症肺炎患儿177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肺泡灌洗液行病原体鉴定及病原菌培养、药敏分析,并采用直接免疫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其病原进行检测。结果 177例重症肺炎患儿中,有100例检出至少1种病原体,总检出阳性率为58.13%;其中肺炎支原体(MP)检出率最高(41/100例);前3位检出的细菌分别为肺炎链球菌9例(10.59%)、金黄色葡萄球菌8例(9.41%)、铜绿假单胞菌6例(7.06%);前3位检出的病毒分别为巨细胞病毒(CMV)14例(33.33%)、人博卡病毒(HBoV)10例(23.81%)、呼吸道合胞病毒(RSV)8例(19.05%);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提示,主要的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率较低,主要的革兰阴性菌对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加酶的β内酰胺类耐药率较低。<5岁重症肺炎患儿病毒检出率约为30.00%,MP检出率约为20.00%,>5岁重症肺炎患儿MP检出率>30.00%;<2岁重症肺炎患儿细菌检出率>20.00%,>2岁重症肺炎患儿细菌检出率约为15.00%。重症肺炎患儿中,气道畸形比例较高,以气道软化、气道狭窄为主。结论苏州地区<5岁的重症肺炎患儿肺泡灌洗液病原学检查以病毒最常见,<2岁者细菌检出率亦较高;常见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性高;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加酶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敏感性高。重症肺炎患儿,尤其是小年龄组婴儿需要重视气道畸形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徐忠  柏振江  谢敏慧  李莺  华军 《江苏医药》2013,39(2):191-193
目的 探讨捂热综合征死亡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捂热综合征患儿临床资料;其中,死亡7例(死亡组),存活36例(存活组).结果 死亡组患儿的平均热峰(40.82±0.95)℃,明显高于存活组患儿的(39.87±1.01)℃(P<0.05),抽搐、昏迷、休克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率及第3代小儿死亡危险评分(PRISMⅢ)均高于存活组(P<0.05),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氧合指数(OI)、pH值、前白蛋白(PA)和白蛋白(Alb)均低于存活组(P<0.05);血糖(Glu)、WBC计数和Na+浓度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 捂热综合征死亡患儿易出现超高热、昏迷、抽搐、休克和DIC,OI、Glu和Na+浓度以及PCIS评分和PRISMⅢ评分均有助于早期病情的判断和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儿童腺病毒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为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20年12月某儿童医院收治的腺病毒感染患儿的病例资料,入院>48h后呼吸道分泌物检出腺病毒为医院感染组,入院≤48h呼吸道分泌物检出腺病毒为社区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结果 共收治腺病毒肺炎患儿1158例,其中医院感染55例(4.75%),社区感染1103例(95.25%)。55例医院感染组患儿平均年龄为(2.83±0.38)岁,主要发病年龄在3岁以下(36例,65.45%)。医院感染组中49.09%的患儿发生重症肺炎,高于社区感染组的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感染组患儿病死率为1.82%,社区感染组为0.18%。医院感染组有94.55%的患儿出现发热,发热日数为(10.80±0.93)d,高于社区感染组的(6.06±0.1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医院感染组中32.73%的患儿有基础疾病,中重度贫血(10.91%)、先天性心脏病(7.27%)、血液与肿瘤性疾病(5.45%)和神经系统疾病(7.27%)的比率均高于社区感染组(分别为1.63%、1.36%、0.36%、1.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医院感染组患儿的原发疾病中以呼吸系统疾病多见(39例,70.91%),原发感染病原体以支原体多见(15例,38.46%)。结论 腺病毒医院感染容易在三岁以内婴幼儿中发生,可继发于呼吸道其他病原体如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有中重度贫血、先天性心脏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基础疾病的儿童更易发生腺病毒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苏州地区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引起小儿重症感染的特点.方法 比较分析24例甲型H1N1流感患儿(甲型H1N1组)与42例的RSV感染患儿(RSV组)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结果 与RSV组比较,甲型H1N1组平均年龄大,危重病例评分(PCIS)低,死亡风险评分(PRISMⅢ)高,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长,发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高,喘息发生率低,肌钙蛋白、谷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和C反应蛋白异常升高比例高(P<0.05).甲型H1N1组影像学主要表现为两肺大范围实变影,肺气漏征象多见;RSV组主要表现为两肺门纹理改变及弥漫气肿.结论 了解上述不同特点有利于儿童甲型H1N1流感和RSV感染的鉴别和早期进行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甲型H1N1流感重症与危重症的不同临床特点及患儿发展成为重症、危重症的相关因素.方法 将2009年10月1日 - 2010年01月15日确诊并收住院的甲型H1N1流感患儿76例分成2组:重症组60例与危重症组16例,比较分析两组临床特征.结果 重症组平均年龄(2.91 ± 2.26)岁,显著低于危重症组的(4.68 ± 4.35)岁(P < 0.05);重症组住院时间(7.75 ± 3.06)d,显著短于危重症组的(19.6 ± 7.72)d(P < 0.05);重症组混合细菌感染以肺炎链球菌为主,危重症组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重症组有18.3%并存基础疾病,显著少于危重症组的56.3%(P < 0.05),重症组并存基础疾病以哮喘多见,危重症组以缺铁性贫血多见,次之是脑性瘫痪和先天性心脏病.重症组氧合指数为307.18 ± 55.73,显著高于危重症组的187.50 ± 73.62(P < 0.05);重症组血清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显著高于危重症组(P < 0.05),而肌酸激酶、心肌钙蛋白、草酰乙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和C反应蛋白显著低于危重症组(P < 0.05);重症组第3代小儿死亡危险评分(PRISM Ш)低于危重症组(P < 0.05),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高于危重症组(P < 0.05).结论 儿童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相对于重症,发病年龄较大,受损器官较多,早期氧合指数、肌酸激酶、影像学检查及PRISM Ⅲ、PCIS评分有助于对病情危重程度尽早作出判断.有缺铁性贫血、脑性瘫痪和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患儿易发展成为危重症.在选择抗生素时要考虑到重症和危重症患儿混合感染细菌谱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毒株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各国不断有危重症和死亡病例报道.儿童是甲型H1N1流感的易感人群,大部分患儿仅出现发热、咳嗽等流感样症状,但有部分患儿迅速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心功能不全、休克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等危重症表现而需要机械通气和重症监护[1].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江苏省苏州地区儿童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分布特征、耐药趋势、耐消毒剂基因携带情况,以期为儿童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防护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2021年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分离得到的853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特点、耐药趋势,并随机选取其中101株菌株,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9种耐消毒基因(qacEΔ1-sul1、qacE、qacEΔ1、qacG、sugE(p)、sugE?、emrE、ydgE、ydgF)的表达情况。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源于呼吸道标本(47.83%)、脓液(28.60%)、尿液(11.72%);主要来源科室是重症监护室(21.45%)、普外科(15.71%)、呼吸科(12.31%);患者年龄以1个月~1岁和大于6岁为主(分别是34.31%和25.38%)。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排名前三依次为亚胺培南(11.25%),氨曲南(9.26%),美罗培南(8.02%)。在853株铜绿假单胞菌中,耐药菌株主要来自于重症监护室(58/183)、血液科(33/91)、新生儿科(31/96),多重耐药菌株有57株,检出率为6.68%。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心肌酶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的临床意义。方法将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急救科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94例RSV肺炎患儿分成轻症组、重症组和危重症组,并比较各组间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的差异。结果危重症组患儿的各种心肌酶水平要显著高于轻症组和重症组(P均<0.01)。结论心肌酶是RSV肺炎患儿病情的良好指标,且更易识别需要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和儿童基线肌酐参考值(pROCK)标准评估儿童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率、分期及病死率, 探索pROCK标准对儿童AKI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收集2019年9月至2021年2月4家儿童医疗中心(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安徽省儿童医院、徐州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1 120例重症患儿的一般资料及肌酐值等临床资料。分别采用KDIGO和pROCK标准对其进行AKI诊断和分期, 比较两组间AKI的发生率、AKI诊断及分期的一致率、患儿的PICU病死率。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诊断一致性采用Cohen′s Kappa和Weighted Kappa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评估AKI与病死率的相关性。结果 1 120例重症患儿中男668例, 女452例, 年龄33(10, 84)月龄, 依据KDIGO诊断标准的AKI发生率显著高于依据pROCK标准[27.2%(305/1 120)比14.7%(165/1 120), χ2=52.78, P<0.001]。两种标准...  相似文献   
10.
俯卧位通气对小儿急性肺损伤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俯卧位通气对小儿急性肺损伤(ALI)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5月-2007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收住的17例ALI患儿,在持续镇静下俯卧位通气4h,机械通气模式为压力控制模式(PCmode),以监测呼出潮气量6~8mL/kg反馈调节控制压力,吸气时间0.6~1.0s,呼吸频率28~42次/min,吸入氧体积分数400~1000mL/L,呼气末正压6~16cmH2O(1cmH2O=0.098kPa)。监测0、1、4h及恢复仰卧位通气4h的呼吸循环指标,并进行比较。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实施俯卧位通气1、4h及恢复仰卧位通气4h,氧合指数[pa(O2)/FiO2]和pa(O2)均较实施俯卧位通气前显著升高(Pa<0.05),俯卧位通气4h和恢复仰卧位通气4h时的尿量也有增加(Pa<0.05)。而心率、平均动脉血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呼吸系统动态顺应性、呼吸道阻力、呼吸道峰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俯卧位通气可改善ALI患儿的氧合,增加尿量,恢复仰卧位通气后氧合改善,尿量增加仍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