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复杂型冠状动脉病变的疗效。方法 对8例19支复杂型冠状动脉血管病交行球囊预扩张后,植入25枚支架,其中前降支9枚,回旋支6枚,右冠脉10枚。结果 术后经冠脉造影证实狭窄消失,血流TIMI Ⅲ级,支架置入的成功率100%,1例出现穿刺部位出血,无其他并发症,随诊1~18个月,1例术后2个月再发心绞痛。结论 冠脉内支架术治疗复杂型冠状动脉病变是一种完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技术,其成功率高,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D36与冠脉支架介入治疗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关系.方法 选择308例行冠脉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6个月,采用ELISA 法检测患者血清CD36、C反应蛋白(CRP)、VCAM-1的表达水平.按照冠状动脉狭窄评分(CSA) 标准,将29例支架术后再狭窄患者分为A、B、C 3组.结果 与术前比较,冠心病患者术后1 个月,6 个月的CD36、CRP、VCAM-1水平均有显著降低;与术后未狭窄组比较,术后再狭窄组上述指标则明显增高;CD36、CRP、VCAM-1水平随CSA评分的升高而升高;CD36、CRP、VCAM-1与术后再狭窄呈正相关性.结论 CD36、CRP、VCAM-1与支架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形成有一定的相关性,对其表达水平的检测有助于冠脉支架术后临床疗效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70在急性肾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用住院新发急性肾损伤患者为对象,以健康人为对照.动态观察检测急性肾损伤患者 AKI 1期、AKI 2期、AKI 3期及对照组,使用ELISA检血HSP70、尿HSP70、血TNF-α、血IL-1等因子,应用BeckmanDUC28型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BUN、Cr.结果 AKI 患者各期血HSP70、尿HSP70、血BUN、血CR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AKI 3期血HSP70、尿HSP70、血BUN、血CR高于AKI 1期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KI 患者各期TNF-α、IL-1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AKI 3期血TNF-α、IL-1浓度低于AKI 1期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肾损伤中血HSP70与血BUN、血CR、尿HSP70呈正相关(r=0.826,P<0.05;r=0.923,P<0.05;r=0.872,P<0.05),与TNF-α、IL-1炎性因子呈负相关(r=-0.927,P<0.05 r=-0.783,P<0.05).结论 急性肾损伤HSP70表达增多反映肾损伤的严重程度,同时HSP70表达可能抑制炎症因子的的激活,启动了内源性保护机制,利于肾脏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后的强心利尿剂对冠心病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冠心病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常规治疗方案加典的强心利尿合剂,B组常规治疗加改良的强心利尿合剂。结果:B组治疗有效率为95.6%,A组治疗有效率77.8%。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改良的强心利尿合剂,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强化抗血小板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肠溶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联用的强化治疗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6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普通治疗组和强化治疗组,普通治疗组采用肠溶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加用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疗程1周,氯吡格雷和肠溶阿司匹林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ECG及凝血指标的改变,治疗后1周、4周内心绞痛再发率和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结果]治疗1周后,治疗组临床症状及ECG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4周治疗组的心绞痛再发率和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出血不良反应.[结论]氯吡格雷、肠溶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联用的强化治疗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并可明显降低近期心绞痛再发率和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并优于低分子肝素加阿司匹林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CYPHER,Cordis)对冠心病的早期治疗效果。方法2002年12月至2004年10月38例冠心病患者置入CYPHER支架(38枚,药物支架组),随机选择同期38例接受普通、非药物涂层支架治疗(40枚,裸支架组),比较两组支架置入情况及早期临床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间临床资料、冠脉病变的程度和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支架平均长度相似,但药物支架组平均支架直径较裸支架组显著减少。两组手术成功率相似(100%∶99·0%,P>0·05)。平均随访(5·0±3·1)个月,随访率98·7%,药物支架组心绞痛复发率显著低于裸支架组(5·2%∶23·7%,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应用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治疗早期临床效果优于普通标准支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尿酸(UA)水平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UAP组)86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68例.冠状动脉造影前检测UA和hs-CRP,根据造影结果将冠状动脉病变分为复杂狭窄和光滑狭窄.结果稳定型心绞痛组有52例(76%)患者至少有1支血管狭窄≥70%,多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的46例(53%),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中67例(78%)有1处以上的复杂狭窄,多于稳定型心绞痛组39例(57%),P≤0.05;UA与hs-CRP正相关(r=0.44,P≤0.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相比hs-CRP(4.84mg/L±0.002mg/L vs 0.50mg/L±0.003mg/L,P≤0.001)和UA(478.40μmol/L±86.42μmol/L vs 345.73μmol/L±57.58μmol/L,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中有复杂狭窄者的UA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无复杂狭窄者.结论UA可作为评估冠状动脉斑块的稳定性的血清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林肇得  冯新武  邓斌  陈平  刘健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5):2329-2331
目的:评价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ACS患者150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72例(UAP组),急性心肌梗死78例(AMI组),另选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8例(SAP组)和健康人80例(健康对照组),UAP患者又按Braunwald分为Ⅰ级20例,Ⅱ级23例,Ⅲ级29例,观察4组研究对象hs-CRP水平及UAPⅠ、Ⅱ、Ⅲ级患者的hs-CRP水平,并观察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4组研究对象hs-CRP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两比较各组间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UAP组Ⅰ、Ⅱ、Ⅲ级患者hs-CRP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且Ⅰ级与Ⅲ级,Ⅱ级与Ⅲ级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hs-CRP升高组(〉3mg/L)ACS患者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hs-CRP正常组(≤3mg/L)(发生率为46.1%比12.5%,P〈0.01)。结论:hs-CRP可作为ACS危险分层和预后的预测因子,hs-CRP水平升高对判断ACS患者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医院感染746例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便加强对重点科室感染动态监测,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发生.方法:对我院2004年1-12月住院患者所发生的医院感染746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2004年医院感染率为4.33%,综合ICU患者是医院感染高发人群,高危科室是综合ICU、神经内科、口腔科、普儿科、肿瘤科;感染高发部位为呼吸道;真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基础病严重、侵入性技术操作以及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等是造成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加强医务人员培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时、准确的病原菌监测是预防医院感染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