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3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 γ)基因表达对骨髓基质细胞(marrow stroma cell,MSC)向心肌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调控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Balb/c纯系小鼠MSC,应用脂质体转染法将pEGFP-N1-PPARγ表达载体转入MSC中,CA18筛选。RT-PCR检测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表达。结果 未分化的MSC中PPARγmRNA不表达,GATA4、MEF2C、Nkx2.5表达呈阳性。经pEGFP-N1-PPARγ2转染后,调控成心肌细胞方向分化的转录因子GATA4(0.172±0.034对0.053±0.022,P<0.01)、MEF2C(0.164±0.041对0)、Nkx2.5(0.156±0.029对0)mRNA表达明显下调。MSC向成脂肪细胞方向分化,而向成心肌细胞分化受阻。结论 PPARγ抑制MSC分化过程中GATA4、MEF2C、Nkx2.5 mRNA的表达,抑制MSC向成心肌细胞分化,并促进其向脂肪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血清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和脂蛋白(Lp)(a)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 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apoA-1、apoB和Lp(a)浓度.采用logistic回归及偏相关方法分析apoA-1、apoB和Lp(a)与CHD的关系.结果 CHD组血清apoB(0.97±0.26 vs0.85±0.20 g/L,P<0.01)、Lp(a)(194.88±15.46 vs144.56±12.07 mg/L,P<0.01).浓度和apoB/apoA-1比值(0.91±0.31 vs 0.76±0.22,P<0.05)显著性高于对照组,apoA-1则相反(1.11±0.20 vs 1.14±0.20 g/L,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在血脂指标中只有apoB(OR4.67,95%C/1.67-13.06,P<0.01)、TG(OR1.34,95%CI1.08-1.80,P<0.01)和Lp(a)(OR 1.03,95%CI1.01-1.05,P<0.01)是CHD的独立危险因子.偏相关分析发现apoB、Lp(a)及apoB/apoA-1值与冠脉病变支数及积分正相关,而apoA-1与之无关.结论 血清apoB和Lp(a)是CHD的独市危险因子,且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apoA-1与CHD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林先和  彭佑华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4):6449-6451,6454
目的 探讨老龄心肌能源底物由脂肪酸向葡萄糖转化的代谢重构现象及PPARα的调控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Wistar大鼠新生鼠,成年鼠及老年鼠各20只,应用非诺贝特从12月龄成年鼠开始进行干预至24月龄,检测心肌葡萄糖及脂肪代谢情况;并分离心肌细胞进行培养,应用腺病毒载体pAdCMV-PPARα基因转染心肌细胞,检测PPARα对葡萄糖及脂肪代谢的影响.结果 老龄鼠能量代谢出现重构,血清及心肌组织中FFA含量明显高于成年组.经非诺贝特干预、PPARα基因转染后,脂肪酸代谢有所改善,葡萄糖代谢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结论 老龄鼠心肌细胞存在代谢重构现象,PPARα能够促进脂肪代谢并对葡萄糖代谢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前瞻性研究NYHA心功能四级的难治性心衰22例。用多巴酚丁胺(Dobutamine; D)40~60mg/日静滴,连续三日,停药后症状再现改为D40mg、冬眠灵(Wintermine;W)10mg、维脑路通(Venoruton;V)400mg/日静点(下称DWV),分别于两方案用药前半小时及用药后一小时经AZN--Ⅱ型心功能测定仪测定心功能,同时测定斑流变学。结果:两方案治疗后心率均增加,用D和DWV后病人的心率分别由94.07±12.82增至101.028±20.64次/分;95.06±21.06升至104.17±14.29次/分,用药前后及D与  相似文献   
5.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属于核激素受体超家族,由3个成员组成:PPARα、PPAPγ和PPARγ。合成前列腺途径中的代谢产物及格列酮类物质是PPAR-γ的配体。前列腺素的前体来自于饮食中的脂肪酸,对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PPARγ及其配体参与了1型、2型T细胞及NK细胞的发育、分化,对免疫及炎症反应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国的医学教育已经进入了飞速前进的时代,高等医学教育需要与国际接轨并逐步采纳国际标准。医学类留学生的教育水平体现了高等医科院校的国际化水平。2009年至今,安徽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招收了来自东南亚国家和非洲地区的留学生共计170多名。2012年起留学生已经陆续进入临床课程学习阶段,为提高国际医学类留学生教育的教学水平,笔者针对留学生特点和心血管内科学教学特点,就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和如何改进教学水平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高糖培养环境下西格列汀对人主动脉内皮细胞(HAEC)内皮素1及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高糖环境下(25 mmol/L葡萄糖)培养人主动脉内皮细胞,并分别给予0、5、10及20μmol/L西格列汀干预,检测HAEC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内皮素1(ET-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以及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应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处理西格列汀干预后的HAEC,观察e NOS、ET-1、i NOS、NF-κB p65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普通培养环境(7 mmol/L葡萄糖)相比,高糖环境下HAEC的e NOS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ET-1、i NOS mRNA和蛋白表达及p-NF-κB p65蛋白表达增高(P0.05)。与0μmol/L组相比,20μmol/L西格列汀组HAEC的e NOS mRNA、蛋白表达上调,ET-1、i NOS mRNA和蛋白表达以及p-NF-κB p65蛋白表达下调(P0.05)。与单独使用西格列汀组相比,TNF-α联合西格列汀组HAEC的e NOS 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ET-1、i NOS mRNA和蛋白表达及p-NF-κB p65蛋白表达上调(P0.05)。结论西格列汀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增加e NOS表达、降低ET-1、i NOS的表达,该作用通过其抑制p-NF-κB p65表达而实现。提示西格列汀可能改善内皮功能,从而预防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吲哚美辛对骨髓基质细胞(marrow stroma cells,MSCs)分化的影响,为合理利用细胞工程解决肌损伤修复提供理论及实验基础。 方法:实验动物为6~8周龄Balb/c雄性小鼠80只。单用吲哚美辛、5氮杂胞苷以及联用吲哚美辛/5氮杂胞苷诱导MSCs分化,分别在诱导前及诱导后1,3,5,12,24 h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SCs中PPARγ及MyoD的mRNA表达,免疫组化检测myosin及PPART表达。 结果:联用吲哚美辛/5氮杂胞苷诱导MSCs分化后,MSCs不向成肌细胞分化而向脂肪细胞分化。PPA聊在诱导后3h开始表达(0.162±0.033),与3 h相比,诱导后24 h明显增强(0.195±0.056,P<0.05),MyoD表达明显受到抑制。 结论:吲哚美辛能抑制MSCs向成肌细胞分化,促进其向脂肪细胞分化,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PPARγ途径而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直接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直接支架植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 42例 ,其中单支血管病变 2 1例 ,双支血管病变占 11例 ,三支血管病变 10例。结果 :42例患者病变血管73支 ,病变长度为 18± 13mm。其中 B型病变占 45 % ,C型病变占 2 1%。共植入 71个支架 ,成功率 97%。结论 :直接冠脉支架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心脏介入性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