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所谓学校周边食品,即食品生产经营者在学校附近加工销售的直接入口食品,常见的有方便食品、风味小吃等。由于经营场所的限制这类食品在制作、销售过程中缺少卫生防护,造成卫生质量低劣;又因为摊点分布在学校附近,业主多在早晚经营、食品来源复杂多样、从业人员素质低等诸因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对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一直以来我国就非常重视对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但是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就目前我国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收集2012年12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52例慢性乙肝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进行Fibroscan检测、肝穿病理检查,最后分析两种检查之间的相关性。肝硬度值与肝脏穿刺纤维化分期具有正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roscan对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并由于其无创、无痛、可复性,在慢乙肝患者的长期随访与疗效评估中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分析肝脏瞬时弹性检测仪(Fibroscan)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收集收治的63例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38例、非肝硬化25例,给予患者进行多次肝脏硬度检测,取其平均值为患者的肝脏硬度值(Liver stiffness values,LSM),同时在当天进行测试血清纤维化指标、HBV 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水平、上腹部磁共振检查及电子胃镜检查等。慢乙肝肝硬化患者的LSM值明显高于非肝硬化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慢性乙肝患者LSM值与透明质酸、III型胶原、IV型胶原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8、0.43、0.27,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LSM值与血清学肝纤维化谱之间诊断符合率为72.9%,在48例行上腹部MRI检查的患者中,检查结果显示二者诊断符合率80.7%,32例行电子胃镜检查的患者中,诊断符合率85.3%。Fibroscan检查肝硬度值与影像学肝纤维化程度及血清学肝纤维化指标明显相关,是一种无创、无痛、快速、客观定量检测乙肝肝纤维化的有效方法,在慢性乙肝患者的长期随访与疗效评估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糖代谢异常的临床特点。方法比较慢性乙型肝炎伴糖代谢异常、乙型肝炎肝硬化伴糖代谢异常以及无肝病糖代谢异常"三多一少"症状的出现率,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水平,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空腹C肽水平(FCP)、葡萄糖负荷后胰岛素释放水平(PINS)及C肽分泌水平(PCP)。结果无肝病糖代谢异常患者"三多一少"出现率为52.4%,慢性肝病患者则无"三多一少"症状;与无肝病糖代谢异常患者相比,慢性乙型肝炎伴糖代谢异常患者FPG、PPG显著较低(P<0.05),FINS、FCP、PINS、PCP显著较高(P<0.05);乙型肝炎肝硬化伴糖代谢异常患者FPG、PPG无显著差异(P>0.05),FINS、FCP、PINS、PCP显著较高(P<0.05),但显著低于慢性乙型肝炎伴糖代谢异常患者水平(P<0.05)。结论慢性肝病伴糖代谢异常患者无典型糖尿病表现,而慢性乙型肝炎伴糖代谢异常患者胰岛功能增强,而乙型肝炎肝硬化伴糖代谢异常患者胰岛功能减弱。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对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一直以来我国就非常重视对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但是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就目前我国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中医"和法"在消化内科常见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01月到2014年01月本院收治的160例消化内科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和法"治疗,最后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反流性食管炎、胃炎、功能性肠胃病、肝硬化等疾病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内科常见病中应用中医"和法"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血浆吸附灌流法治疗乙肝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HBV-ACLF患者118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内科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内科联合血浆吸附灌流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实验室指标.结果 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且经过治疗2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均有明显好转,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的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吸附灌流能够明显改善HBV-ACLF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并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医用臭氧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医用臭氧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将92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及在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得以控制的前提下给予医用臭氧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Child-Pugh积分和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黏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及HBV DNA定量水平的变化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血清HBV DNA及TBIL、AL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Child-Pugh积分及血清PTA、AL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血清HA、PCⅢ、ⅣC及LN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HBV DNA阴转组血清HA、PCⅢ、ⅣC及LN水平均明显低于HBV DNA未阴转组(P〈0.05)。结论医用臭氧具有改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抑制HBV DNA复制、阻断肝纤维化发展等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