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8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48篇
中国医学   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以不同电性的基团取代顺-3-甲基芬太尼中4-N-丙酰基上的乙基,合成某些顺-3-甲基芬太尼的结构类似物。药理试验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均有典型的吗啡样作用。化合物3的镇痛活性略强于顺-3-甲基芬太尼。应用半经验的INDO方法对4个代表化合物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讨论了电子结构与镇痛活性间的关系,化合物3由于氯乙烯基的引入具有与顺-3-甲基芬太尼不同的电子结构特征,氯乙烯基可能作为电子接受体参与了与受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奥美拉唑治疗活动性消化性溃疡110例的临床疗效。结果提示:奥美拉唑是治疗活动性消化性溃疡较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原位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利用胆道内镜技术,对14例原位肝移植术后发生的胆管狭窄进行了诊断和分析;采取球囊扩张后支撑管支撑狭窄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经胆道造影和内镜综合诊断胆管吻合口狭窄13例(92.86%,其中1例是结石导致的狭窄假象);非吻合口狭窄1例(进行了2次肝移植)。通过胆道造影明确诊断的4例吻合口狭窄中,1例采取球囊扩张1次治愈,2例行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网篮取石+鼻胆引流术后仍然发生胆系感染和黄疸而行手术以及纤维胆道镜治疗,1例2次肝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而死亡。通过T型管造影,1例发现条状负影,无狭窄,纤维胆道镜观察胆管吻合口愈合佳,黏膜移行良好;2例肝内显影差或不显影而呈胆管消失改变,纤维胆道镜取净结石后,扩张吻合口的狭窄后用支撑管分别支撑3、4个月时狭窄消失,黏膜移行良好,拔管治愈;8例肝内外胆管显影模糊,肝外和肝内Ⅰ、Ⅱ级胆管有条索状、柱状、树枝状负影和非吻合性狭窄征象,纤维胆道镜观察取净结石后观察吻合口处均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充血水肿,扩张支撑平均2.5个月后,镜下观察狭窄消失,黏膜移行佳;1例造影提示吻合口狭窄,经扩张后,内镜观察未发现结石,支撑2个月后拔管治愈。结论应用胆道内镜诊断胆管狭窄直观可靠。胆道狭窄扩张支撑后拔管的标准为:T型管造影通畅无狭窄,内镜观察狭窄环消失,吻合口处黏膜移行。通过内镜技术治疗胆管狭窄具有微创、安全、有效和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贲门失弛缓症是原因不明的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 ,以食管缺乏蠕动和食管下括约肌松弛不良导致食道排空延迟为特征。为了明确病因 ,提高对可能的病因学的危险因素的认识 ,探讨其发病机制 ,我们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及回顾性分析。方法 选取并调查 1999年 4月~ 2 0 0 3年 6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经胃镜、上消化道造影及食管下括约肌测压确诊的 5 0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 ,年龄 19~75岁 ,平均 4 8岁。其中男性 18例 ,女性 32例 ,男 :女比例为 1∶1 78,发病年龄 11~ 70岁 ,平均 35岁 ,2 0~ 6 0岁占 80 %。同时随机调查在我院门诊就诊的其他病人 (…  相似文献   
5.
6.
胆源性胰腺炎指各种胆道疾病引起的胰腺炎,包括胆道系统结石等引起的胆石性胰腺炎和胆胰合流异常、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等引起的非胆石性胆源性胰腺炎。针对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目前国内外指南和学者建议行胆囊切除术。然而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部分非结石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行胆囊切除术后仍发生胰腺炎。随着胆胰外科和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我们对这一疾病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入,发现部分非结石性胆源性胰腺炎合并隐匿性胰胆反流和其他胆胰汇合部疾病,内镜下胆胰分流等手段措施可取得良好效果。胆源性胰腺炎病因多样,临床诊疗过程中应多思考胆囊以外病因,行胆囊切除应理性,应遵循个体化诊治原则进而使患者获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血药浓度监测(TDM)优化美罗培南治疗老年脓毒血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脓毒血症老年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观察组3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美罗培南治疗,观察组接受TDM优化美罗培南,对比治疗1周后两组病情变化、生化指标、肺功能、实验室指标与不良反应等。 结果治疗1周后,观察组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肌酐、胆红素、AST、ALT、EVLW、PVPI下降(P<0.05),观察组白细胞、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美罗培南药物谷浓度与峰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K/PD参数最低抑菌浓度(MIC)为1、2、4时血清药物浓度高于MIC的时间(%T>MIC)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65岁以上老年脓毒血症患者,实施TDM优化美罗培南治疗,可降低病情严重水平,调控机体生化指标、炎症指标,提高药物抗菌活性、药物有效浓度,改善患者肺功能,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hMLH1基因高甲基化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使许多基因失活,从而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目的:检测hMLHl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水平,探讨其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以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41例胃癌、40例癌前病变和38例对照组织中hMLHl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hMLHl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阳性率为34.1%,显著高于癌前病变组的5.0%和对照组的0%(P〈0.05)。hMLHl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与胃癌患者的年龄和肿瘤浸润深度有关(阳性率分别为46.4%对7.7%和55.0%对14.3%,P〈0.05),与性别、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无关(阳性率分别为34.8%对33.3%、28.0%对43.8%和38.1%对30.0%)。结论:胃癌组织中存在hMLHl基因启动子区CpG岛高甲基化,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且可能在老年胃癌患者的肿瘤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性分析和评价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成人原位肝移植胆道并发症诊疗中的作用。方法:38例成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实施61次ERCP,根据ERCP结果实施内镜治疗。结果:60次ERCP成功,成功率为98.36%(60/61)。ERCP明确胆道并发症原因后实施内镜治疗。并发症发生的部位为:供体肝胆管、受体胆管、胆管吻合口及十二指肠乳头。其中单纯胆管炎性狭窄7例,胆管炎性狭窄伴肝内外胆管铸型、胆泥或胆石形成10例;单纯胆管吻合口狭窄3例,狭窄伴肝内外胆管铸型、胆泥或胆石形成2例;胆管吻合口瘘2例,供体胆管与受体胆管直径差异过大1例;受体胆管过长、扭曲3例,受体胆管轻度扩张1例;十二指肠乳头狭窄2例,Oddi括约肌功能失调3例;T管脱落1例;胆道出血1例;ERCP插管失败1例。该组供体肝胆管并发症发生率最高,为44.74%(17/38);其次为胆管吻合口并发症,为21.05%(8/38)。治疗方式:乳头括约肌切开(EST)24.59%(15/61),乳头柱状球囊扩张(EPBD)16.39%(10/61),EST+EPBD 13.12%(8/61),扩张器扩张胆管36.07%(22/61),鼻胆管引流(ENBD)52.46%(32/61),胆管支架引流(ERBD)32.79%(20/61),取胆管铸型、胆泥或结石19.67%(12/61),胆道冲洗24.59%(15/61)。结论:ERCP具有诊疗一体化优点,已成为成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微创治疗的主要方法和重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概述了1 羟基 2 吡啶硫酮(PT)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毒副作用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