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精准教学的时代背景下,文章分析医学院校法医病理学的课程性质,以超星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作为依托,构建案例分析驱动的四通道和多阶段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模式,将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学习环节融为一体,引导学生全程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引入情境式教学,开展小组案例式、探究式合作项目,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和临案思维的综合能力;结合...  相似文献   
2.
铅是环境中常见的污染物,主要来源为冶金及交通性污染。儿童对铅的吸收量较成人高,故铅负荷比成人高[1],环境中铅暴露能影响儿童的行为和智力水平,进而影响学习、记忆功能[2]。为了进一步研究儿童铅暴露对体内钙、锌的影响,我们对居住在工业污染较为严重的邯郸市某区儿童的铅、钙、锌含量进行了检测分析。1 对象与方法11 背景:邯郸市某工业污染区内除某大型钢铁厂外,尚散布多个大、小冶炼、铸造企业;贯穿该区中部的公路是通往西部矿区的交通要道,重型车辆拥挤、繁忙,故工业污染与交通污染共存。12 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在污染区居住1年以上,…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 ,检测焦炉作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 DNA的损伤 ,以了解作业工人所受的遗传损害。方法 :分别抽取炼焦和非炼焦工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同时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 ,对每一位对象观察 DNA断裂分级 (将 DNA断裂损伤按其损伤程度分级 )。结果 :焦炉作业工人的 DNA断裂程度随生产环境的不同而不同 ,其炉顶、炉侧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专业工龄 10~年的工人 DNA损伤程度远高于专业工龄 0~年及 5~年者 (P<0 .0 1) ;吸烟与 DNA损伤呈正相关 ,而饮酒与 DNA损伤程度未见相关性。结论 :单细胞凝胶电泳法能够快速、敏感地检测炼焦工人淋巴细胞的 DNA损伤 ,提示对于检测环境致癌物和致突变物可能是一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消脂健肝饮对脂肪肝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消脂腱肝饮治疗脂肪肝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复制脂肪肝大鼠模型,随机分组观察消脂健肝饮对实验动物全血黏度低切变率、全血黏度高切变率、血浆黏度、红细胞电泳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等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的全血黏度高切变率、全血黏度低切变率、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电泳指数均显著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中药后,高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均可降低全血黏度低切变率、全血黏度高切变率、血浆黏度、红细胞电泳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脂健肝饮高低剂量组降低模型大鼠的全血黏度低切变率、全血黏度高切变率、红细胞电泳指数和红细胞聚集指数的作用优于阳性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床检验中静脉采血过程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筛选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我院手术前静脉采血患者和出血性疾病静脉采血患者,将278例问题病例进行了凝血四项检查,分析采血过程对凝血四项指标的影响。结果:278例样本中,血液凝固93例,小凝块144例,采血量少32例,溶血和脂血19例。结论:由于该试验对标本要求特殊,采集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故探讨静脉采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和临床工作具有一定意义。在临床检验过程中,采血过程中的多个因素会影响到凝血四项的结果,检验人员要从抗凝剂的使用、采血时间等过程进行控制,避免失误,减少检验误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大鼠肌肉挫伤组织中SLC1AlmRNA时序性表达规律,分析其与损伤时间的关系。方法78只大鼠分为对照组和损伤组,制备大鼠肌肉挫伤模型,损伤组于伤后4,8,12,16,20,24,28,32,36,40,44,48h取材(每组6只),对照组不作处理直接取材,一步法提取总RNA,检测其完整性和浓度,按照0.4μg总RNA量逆转录合成第一链eDNA,以Rlpl3为内参基因进行探针法荧光定量检测,采用△△Ct法比较其与正常肌肉组织SLClAlmRNA表达的倍数关系。结果肌肉组织中SLClAlmRNA挫伤后4h即升高,8h达到峰值,最高为正常对照组的19倍,随后逐渐降低,直至48h降低为接近正常对照组水平。结论大鼠肌肉挫伤组织中SLClAlmRNA的表达随损伤时间呈规律性变化,可望用于早期损伤时间推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对早期诊断2型糖尿病肾病的价值。方法:对42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尿微量白蛋白(m—ALB)、胆固醇(CHo)、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常规测定,并将结果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按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结果分为低值组(HbAlc〈6.79%)、中值组(HbAIc6.8%~10%)、高值组(HbAlc〉10.1%)。结果:糖尿病患者HbAlc、FBG、CHo、TG、LDL-C的血清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HDL-C的血清浓度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随着HbAIc的增高,FBG、m—ALB随之增高。结论:糖尿病肾病与HbAlc的增高有关,血脂异常可增加糖尿病患者肾病微血管病变的危险性。m—ALB是糖尿病早期肾小球损伤标志物,可作为慢性肾病的筛查指标。同时联合检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有利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检出,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D-二聚体、P选择素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3种指标的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的价值及意义。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125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组);选取44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中D-二聚体、P选择素及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结果:各组组间D-二聚体、P选择素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0.32,F=94.17,F=40.89;P<0.01)。随着病情的进展,D-二聚体、P选择素及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逐渐增高,以CDN组D-二聚体、P选择素及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为最高。D-二聚体、P选择素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结论:D-二聚体、P选择素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DN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对DN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 r,HGF)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水平变化,探讨其在DN中的临床意义.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入我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88例(糖尿病非DN组30例、早期DN组26例、临床期DN组20例、终末期DN组12例)采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含量,并与同期5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1) 2型糖尿病组血清HGF及TNF-α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2) 2型糖尿病各组血清HGF及TNF-α水平随糖尿病肾病的严重程度加重而增加,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伊均<0.01);(3) 2型糖尿病各组血清HGF及TNF-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86,0.725,0.817,0.802,P<0.05).结论:血清HGF及TNF-α水平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并且和糖尿病肾病的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食管癌再程放疗时放疗剂量与心脏放射性损伤的关系。方法将60例食管癌放疗后复发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放疗+热疗,放疗剂量为4 500~5 000 cGy;对照组予单纯放疗,放疗剂量为6 000~6 500 cGy。观察2组放疗后不同时段的心电图及心肌酶变化。结果放疗结束及放疗后1,3,6个月心电图异常率实验组分别为61%(17/28),57%(16/28),59%(16/27)和36%(8/22),对照组分别为70%(19/27),67%(18/27),64%(14/22)和79%(11/14)。2组放疗结束及放疗后1,3个月心电图异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放疗后6个月心电图异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放疗结束及放疗后1,3,6个月心肌酶异常率实验组分别为14%(4/28),11%(3/28),11%(3/27)和41%(9/22);对照组分别为26%(7/27),19%(5/27),18%(4/22)和29%(4/14)。2组放疗结束及放疗后1,3,6个月心肌酶异常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放射性心脏损伤与放疗剂量呈正相关,心电图是较好的观察指标,而心肌酶反应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