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温高压下丹酚酸B,紫草酸水溶液 化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考察中药丹参中主要活性成分丹酚酸B,紫草酸在高温高压处理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变化,探索其变化机理.方法:采用高温高压(120℃,0.2 MPa)条件对丹参提取物、丹酚酸B及紫草酸进行处理,研究成分的变化情况及稳定性.结果:丹酚酸B与紫草酸经高温高压处理后的主要产物为丹酚酸A;紫草酸是丹酚酸B反应的中间产物,在相同条件下比丹酚酸B更容易转化为丹酚酸A;丹酚酸A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不稳定,能够继续分解为其他小分子化合物.结论:该实验为丹酚酸A的获取提供了新的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云南獐牙菜(Swertia yunnanensis Burk.)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各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解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从云南獐牙菜的甲醇提取物中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酸 (oleanolic acid,I)、β-谷甾醇 (β-sitosterol,II)、豆甾醇 (stigmasterol, III)、雏菊叶龙胆酮 (bellidifolin,IV)、去甲基雏菊叶龙胆酮 (demethylbellidifolin,V)、龙胆黄素 (gentisin, VI)、当药醇苷 (swertianolin,VII)、2&;#61602;-间羟基苯甲酰獐牙菜苷(deacetylcentapicrin, VIII)、维太菊苷(vittadinoside, IX)。结论 化合物I~IX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大孔树脂对丹参中5种丹酚酸类化合物的吸附分离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8种型号大孔树脂对丹参水溶性成分中5种丹酚酸(丹参素、原儿茶醛、迷迭香酸、丹酚酸B、丹酚酸A)的吸附特性。方法:以5种丹酚酸类化合物为评价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别检测静、动态实验中各个丹酚酸类化合物的含量变化。结果:8种型号的树脂均对丹参素吸附率低。动态实验中,HP-20型树脂对迷迭香酸、丹酚酸B和丹酚酸A的动态饱和吸附量分别为30.506 mg.g-1(干树脂),36.996 mg.g-1(干树脂),43.85 mg.g-1(干树脂)。结论:8种大孔树脂均不宜选用丹参素、原儿茶醛作为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4.
反相二维色谱制备甘草中黄酮类化合物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构建甘草黄酮类化合物系统性分离制备方法。方法采用特异性吸附材料富集甘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以自主研发的制备色谱工厂系统,采用色谱分离专家系统软件优化分离制备条件,通过上样量和富集次数等参数的考察,建立了基于分离富集模式的反相二维色谱制备甘草黄酮有效部位及单体化合物的方法。结果建立了以C18为分离、富集填料,甲醇-水、乙腈-水为一维、二维分离流动相,水为富集稀释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和稀释富集液的体积流量均为21 m L/min,上样量300 mg,富集次数3次的二维色谱分离制备甘草黄酮的方法,其分离过程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应用该方法分离制备,可重复获得16个甘草黄酮部位和甘草苷、甘草素、芒柄花黄素、刺甘草查耳酮、7,4′-二羟基黄酮、4′-O-[β-D-apio-D-fu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liquiritigenin、异甘草素、甘草酚、甘草香豆素共9个单体化合物。结论建立的甘草黄酮的制备方法为甘草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甘草黄酮活性药物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君享片中紫丁香苷、松果菊苷及毛蕊花糖苷的含有量。方法该药物50%甲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Waters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0.1%甲酸-(1%异丙醇-甲醇),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30、265 nm。结果紫丁香苷、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分别在0.008 0~0.128 3、0.130 5~2.088 7、0.009 0~0.144 6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1.000 0),平均加样回收率(RSD)分别为95.40%(1.10%)、103.30%(1.17%)、103.30%(1.10%)。结论该方法简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君享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中药丹参是唇形科鼠尾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1],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在我国沿用已久,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的功效[2]。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水溶性丹酚酸类化合物是丹参主要有效成分[3]。其中丹酚酸B含量最高,约占总丹酚酸的70%,且活性最高,具有强烈的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作用[4]。丹酚酸B是2分子丹参素与1分子紫草酸缩合而成的四聚咖啡酸类化合物,其化学性质很不稳定。已见报道的文献中,制备丹酚酸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刘蓓  丁燕  庄林武  田伟  萧伟  朱靖博 《中成药》2022,(1):322-325
目的 研究不同热处理条件对工业大麻中大麻二酚、四氢大麻酚、大麻酚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HPLC-DAD法测定不同温度、时间、空气下热处理后大麻二酚、四氢大麻酚、大麻酚含量的变化.结果 在100~260℃氮气环境下热处理30 min时,工业大麻中大麻二酚、四氢大麻酚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下降,在160~180℃时达到...  相似文献   
8.
9.
目的研究丹参水溶性化合物——丹酚酸A、丹酚酸B及原儿茶醛对Cr(Ⅵ)诱导的蚕豆根尖细胞遗传毒性的影响。方法通过蚕豆根尖微核试验与染色体畸变试验,观察5~1000μg/ml浓度范围的丹酚酸A、丹酚酸B、原儿茶醛单独及与100μg/mlCr(Ⅵ)联合染毒对蚕豆根尖细胞MNR、MI、CAR的影响。对照组采用蒸馏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50、100μg/ml丹酚酸A单独染毒组,50μg/ml丹酚酸B单独染毒组,100、500μg/ml原儿茶醛单独染毒组蚕豆根尖细胞MI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不同剂量丹酚酸A、丹酚酸B、原儿茶醛单独染毒组蚕豆根尖细胞MNR、CAR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5μg/ml丹酚酸A+100μg/mlCr(Ⅵ)染毒组、5μg/ml丹酚酸B+100μg/mlCr(Ⅵ)染毒组、5、10μg/ml原儿茶醛+100μg/mlCr(Ⅵ)染毒组蚕豆根尖细胞MNR以及1000μg/ml原儿茶醛+100μg/mlCr(Ⅵ)染毒组蚕豆根尖细胞MI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不同剂量丹酚酸A、丹酚酸B、原儿茶醛与100μg/mlCr(Ⅵ)联合染毒组蚕豆根尖细胞CAR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r(Ⅵ)染毒组比较,各剂量(5~1000μg/ml)丹酚酸A、丹酚酸B、原儿茶醛与Cr(Ⅵ)联合染毒组蚕豆根尖细胞MNR、CAR较低,10、100、500、1000μg/ml丹酚酸A+100μg/mlCr(Ⅵ)染毒组,5、50μg/ml丹酚酸B+100μg/mlCr(Ⅵ)染毒组和1000μg/ml原儿茶醛+100μg/mlCr(Ⅵ)染毒组蚕豆根尖细胞MI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丹酚酸A、丹酚酸B、原儿茶醛能够抑制Cr(Ⅵ)诱导的蚕豆根尖细遗传毒性,修复细胞损伤并调节细胞分裂生长。  相似文献   
10.
刘丹  朱靖博  王永华  丁燕  寇自农  萧伟 《中草药》2016,47(15):2693-2700
目的筛选银杏叶提取物中治疗痛风的活性化合物,构建活性化合物-靶标-通路网络,并阐述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痛风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建立银杏叶成分-靶点相互作用的随机森林预测模型,对银杏叶化学成分进行靶点预测,然后构建和分析银杏叶"成分-靶点-痛风"复杂网络。结果在已发现的银杏叶的158个化合物中,以类药性(DL)≥0.18和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为条件,筛选出39个活性化合物,其中包括11个黄酮类化合物和11个萜类化合物;银杏叶中有24个活性化合物所对应的靶点与痛风中49个致病基因相关,揭示了银杏叶中活性成分与相关靶点的分子作用机制。结论银杏叶中的活性化合物可能通过3种方式治疗痛风:减少尿酸的产生、增加尿酸的排泄、抑制NALP3炎症引起的紊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