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聂德云  熊涛  李强  朱灿敏 《骨科》2015,34(3):338
目的观察溶栓时间窗后阿替普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治疗组为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为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均在发病6~8 h后行阿替普酶选择动脉溶栓治疗;对照组24例,未接受动脉溶栓治疗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比较两组30 d预后及其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受益患者11例,治疗后症状改善7例,神经功能评定好转;溶栓后出血5例,其中死亡1例,其余患者30 d后预后良好,平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6.45±2.16)分;对照组出现梗死后出血转化8例,死亡2例,其余患者30 dNIHSS评分(15.48±3.92)分。治疗组30 d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及上消化道出血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如果头颅CT检查未发现异常密度病灶,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时间可适当延长。  相似文献   
2.
<正>进展性脑卒中(SIP)约占脑梗死20%40%〔1〕。由于病情呈进展性恶化,且发病机制复杂,治疗困难,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非SIP患者高,本文探讨SIP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期间我院住院治  相似文献   
3.
研究高龄患者下肢骨折围手术期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 回顾性对我院近5年244例高龄下肢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寻找导致围手术期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 高龄、心房纤颤、手术时间≥3 h等因素为老年下肢骨折围手术期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或P<0.01)。高龄下肢骨折患者具有较多的脑卒中高危因素,重视术前及术中危险因素的控制,可以减少和预防围手术期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加巴喷丁联合A型肉毒素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TN)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8月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江南医院收治的复发性TN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加巴喷丁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A型肉毒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8周静息时VAS评分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有差异(F =9.046,P <0.05);②两组VAS评分有差异(F =7.097,P <0.05),试验组治疗后VAS评分较对照组低,相对镇痛效果较好;③两组VAS评分变化趋势有差异(F =10.002,P <0.05)。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治疗前与治疗后8周的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药物总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加巴喷丁联合A型肉毒素治疗复发性TN可增强疗效,降低S100β、NSE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青年脑梗死危险因素及其治疗效果的差异。方法将285例青年脑梗死患者按年龄分为<35岁组和35~45岁组,对其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岁组96例,35~45岁组189例;35~45岁组中男性、高血压、肥胖、吸烟为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 P均<0.01);<35岁组中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畸形引起脑梗死的比例明显高于35~45岁组(P均<0.01)。<35岁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35~45岁组(P<0.05)。结论<35岁组与35~45岁组引起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存在差异;<35岁组青年脑梗死治疗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6.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12例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cryptococcus meningitis,CM)是隐球菌直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颅内感染,是严重危及人类健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近几年来随着对隐球菌病原和血清学检查诊断水平的提高;以及血液病、淋巴瘤等肿瘤患者增多;广谱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等,本病有增加趋势.本文通过对CM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期提高CM的诊断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帕金森病(PD)患者接受左旋多巴治疗后认知功能受损情况。方法选择原发性PD患者30例,根据患者意愿,随机选择同意服用左旋多巴17例为PD-T组,不同意服用13例为PD组,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15人为对照组;研究项目包括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听觉诱发电位N200、P300潜伏期(PL)、P300波幅(Amp)。结果治疗前PD-T组及PD组MMSE总评分、注意力和计算力、语言能力、N200、PL,Am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PD-T组N200、PL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MS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T组与PD组MMSE、N200、PL、Am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听觉诱发电位能较客观反映早期PD患者认知功能受损;早期PD患者服用左旋多巴治疗并不加重认知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8.
<正>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VBD)是一种少见的以椎基底动脉显著增长、增粗及扭曲为特点的脑血管病,一般认为其与大血管的结缔组织结构及功能异常有关。VBD患者临床表现各异:1无症状及体征;2急性椎基底动脉供血区缺血性卒中(最常见梗死部位为脑干);3慢性进展性症状,与颅神经、脑干、或第三脑室受压有关;4血管破裂引起致死性症状[1,2]。以进展性脑干梗死及颅神经、脑干受压病例少见,现报道1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帕金森病(PD)患者接受左旋多巴治疗后视觉诱发电位(VEP)变化。方法:选择原发性PD患者31例,根据患者意愿,选择同意服用左旋多巴17例为PD-T组,不同意服用左旋多巴14例为PD组,分别行VEP检查,比较N75、P100、N135潜伏期及P100波幅变化。结果:治疗前PD-T组与PD组在N75、P100、N135潜伏期及P100波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D-T组在N75、P100、N135潜伏期缩短,P100波幅升高(P0.05或P0.01)。结论:VEP检查可以用于PD患者的视觉障碍研究;早期PD患者使用小剂量左旋多巴对视觉功能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纤维肌性发育不良( fibromuscular dysplasia, FM D )是一种非炎性和非动脉硬化性节段性多灶性血管病。该病多见于中年女性,主要累及全身中、小动脉,以肾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和椎动脉多见。以往曾经认为FM D 是一类较为罕见的血管病,但在肾移植供体中肾动脉病理性 FM D 的检出率高达3.8%~6.6%,且女性更高,提示FM D 并非一种罕见疾病[1]。根据受累血管部位不同,FMD的临床表现各异,颅内血管病变患者可以从无症状到脑梗死、脑出血等各种表现形式,多数病例有反复头痛、耳鸣、头晕、晕厥或癫痫发作。迄今为止,FMD 的神秘面纱并未完全揭开,其病因、治疗和预后仍不十分确定。相关病例国外报道较多,而国内相对较少,尤其是脑动脉受累的病例。武汉市第五医院神经内科于2015年8月收治1例以反复脑出血为临床表现的FM D患者,现结合相关文献复习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