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临床收集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共50株,进行头孢他啶和2-巯基乙醇的表型协同试验(CAZ ME),然后进行金属酶IMP-1基因的PCR检测。选取IMP-1阳性株测序,用PCR方法检测有无一类整合子基因(IntI1)。表型的检测发现有28株为协同阳性,其中铜绿假单胞菌27株,鲍曼不动杆菌1株。PCR和测序检测出其中一株铜绿假单胞菌含有IMP-1基因,同时也含有IntI1基因。首次在中国西部地区发现产IMP-1型金属酶、同时也含有一类整合子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于临床上研究细菌的耐药性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rhlR表达产物的分子生物学特性,以及对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以铜绿假单胞菌标准株PAO1的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方法扩增rhlR基因。利用pGEX4T-1载体构建rhlR-pGEX4T-1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并用免疫印迹验证。同时用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小鼠,菌落计数法检测免疫组和对照组鼠肺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清除率。结果rhlR的全基因序列为726bp,经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比较,与GenBank中的rhlR基因(登录号:AE004768)完全一致。大肠杆菌BL21(DE3)转化重组质粒rhlR-pGEX4T-1后,经IPTG诱导和SDS-PAGE分析,表达的融合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54×103,其中RhlR蛋白为27×103。体内实验中,免疫小鼠肺部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清除率与未经免疫的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构建的rhlR-pGEX4T-1重组质粒能够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成功地表达出具有生物学活性的RhlR蛋白。重组蛋白对小鼠表现出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铜绿假单胞菌(PA)临床分离株的粘附性、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其与基因型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改良的微量平板法对临床分离的48株PA生物被膜的形成进行定量分析;通过肠杆菌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PCR(ERIC—PCR)技术绘制48株PA的指纹图谱,应用计算机软件建立遗传相似性系数矩阵及聚类分析树状图。结果 48株临床分离PA菌株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不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不同的PA在基因型上表现出多态性,PA在17%遗传相似性系数上分为A、B、C、D、E五个基因型,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强的PA大都属于D型,其遗传相似性系数为42%。结论 绝大多数临床分离的PA株具有较强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不同的PA在基因型上表现出多态性;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较强的PA在基因型上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4.
鸭疱疹病毒1型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检测鸭疱疹病毒1型(鸭瘟病毒)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为快速诊断、致病机理研究及抗病毒药物筛选等奠定基础。方法根据病毒DNA聚合酶基因的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采用TaqMan探针技术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用含有125bp扩增产物的pMD18-T载体质粒为阳性对照,构建标准曲线,对该方法的特异性、可重复性、敏感性进行评价,同时与传统PCR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标准曲线表明在2.3×105~2.3×10拷贝数之间有很好的线性关系(r=0.999);实时荧光定量PCR最少可检测到23个阳性质粒,说明有很好的敏感性;试验内及试验间变异系数分别为1.22~6.69以及2.09~8.84,说明有较好的重复性;对非鸭瘟病毒DNA无扩增,说明有很好的特异性;在对病毒DNA的检测方面,比传统PCR的敏感性高出104倍。结论成功建立了针对鸭瘟病毒的特异、敏感、重复性强且可准确定量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  相似文献   
5.
藏药紫金标抗HSV-1的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紫金标抗单纯疱疹Ⅰ型病毒 (HSV-1)的作用及机理 ,为进一步开发该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不同剂量的紫金标作用于适量HSV-1感染的Vero细胞 ,以 50%组织细胞感染量 (TCID50 ) ,细胞病变效应(CPE) ,MTT法和核酸分子杂交作为评价指标。结果 :MTT法测得紫金标的 50 %抑制浓度 (IC50 )为 29.46mg·L-1,50%中毒浓度 (TC50 )为 1 077mg·L-1,治疗指数 (TI)为 36.56 ,结果表明紫金标有明显抑制HSV-1的作用 ,其作用强度和有效时间与药物浓度成正比。紫金标无直接灭活HSV-1的作用 ,也不能影响病毒的释放 ;但可干扰HSV -1对宿主细胞的吸附。不同浓度的紫金标能明显抑制HSV-1gD基因复制和mRNA表达。结论 :紫金标具有显著的抗HSV-1的作用 ,能抑制HSV-1对宿主细胞的吸附以及抑制HSV-1gD基因复制与转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个性化全程护理干预在提高小儿麻疹并重症肺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某院收治的60例小儿麻疹并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0例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30例予以个性化全程护理干预(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退热、退疹及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有效率93.33%,对照组临床有效率76.66%,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退热、退疹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麻疹并重症肺炎患者护理中选择个性化全程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缩短康复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为了将华西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能力为导向”的实验教学理念更好融合到医学实践教学环节中,我们针对口腔医学的专业特点对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进行了大胆改革。在改革后的课程中设置了名为“认识你所不知道的自己”的全新教学单元,让学生在生动的自我探索过程中,全面了解口腔微生物的特点及其与口腔常见疾病的关系,掌握口腔微生物学研究的常用技术手段、科研思路,也培养了同学们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医学微生物实验课个性化、专业化的巧妙课程设计,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收获了更加优秀的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词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4年9月~11月301株临床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对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的耐药状况,评价我院现采用的MICROSCAN细菌鉴定药敏系统中快速接种法的准确性。方法用琼脂稀释法、纸片扩散法、标准浊度法和MICROSCAN快速接种法测定头孢毗肟对301株细菌的体外抑菌活性。以琼脂稀释法为标准参考方法,比较其它三种方法与其一致性。结果琼脂稀释法测定301株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吡肟的体外总敏感率为78.1%;纸片扩散法、标准浊度法和MICROSCAN快速接种法与标准参考方法的一致率分别为:99.00%、98.3%和95.3%。纸片扩散法、标准浊度法与琼脂稀释法无统计学差异,MICROSCAN快速接种法与琼脂稀释法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头孢吡肟对大部分临床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纸片扩散法及标准浊度法结果准确性较高。我院现采用的MICROSCAN快速接种法的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不同来源糠秕马拉色菌菌株的蛋白酶活性并研究蛋白酶活性与其致病性的关系。方法 使用全脂牛奶平板法检测糠秕马拉色菌 3 3株临床分离株和 2 8株正常皮肤分离株蛋白酶活性 ,并选择蛋白酶活性不同的 3株菌以静脉内注射方式感染免疫抑制小鼠进行毒力实验 ,以小鼠死亡率和平均生存时间来评价菌株毒力。结果 糠秕马拉色菌临床分离株蛋白酶活性高于正常皮肤分离株 (t =5 .2 96,P <0 .0 1) ,动物试验表明蛋白酶活性愈高的菌株 ,相应死亡率愈高 ,小鼠平均生存时间愈短 ;蛋白酶活性与菌株致病性呈直接正相关 (r =0 .992 5 ,P <0 .0 1)。结论 糠秕马拉色菌临床分离株蛋白酶活性高于正常皮肤分离株 ,蛋白酶活性高低与菌株的致病性相关  相似文献   
10.
研究可生物降解聚合物作为控制释放的基因载体。合成聚乳酸-聚乙二醇二元共聚物(Poly(Dl-lactic acid)-co—poly(ethylene glycol,PELA)及聚乳酸-聚乙二醇-聚乙醇酸三元无规共聚物(Poly(lactic acid)-co—poly(ethylene glycol)-co—poly(glycolic acid)random copolymer,PLGAE),包裹质粒pCH110。探讨了PELA和PLGAE作为基因载体包裹DNA的各种影响因素,这两种控制释放体系的体外降解及释放行为以及对它们的细胞毒性及体外转染效率进行了测定。制备的PELA微球平均粒径1~3μm,包裹效率为62%。PLGAE微球平均粒径0.72μm,包裹效率为70%。采用包裹了质粒pCH110的微球对COS-1细胞的细胞毒性及转染实验中得出:二者的细胞毒性较小,PELA和PLGAE的转染效率均较高,且能持续表达96h,其中PLGAE的缓释效果更明显。可生物降解聚合物材料作为基因载体具有较强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