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5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内源性保护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缺血预适应是目前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最为有效方法之一,其机制是通过调动机体内源性保护体系而发挥作用。但由于缺血预适应在临床难以实施,随之出现了药物预适应,它可分为受体和非受体依赖2种,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保护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观察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变化。方法将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吡格列酮5mg组,吡格列酮10mg组和吡格列酮20mg组,每组6只,利用体内结扎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ERK1/2、磷酸化ERK1/2的变化,RT-PCR法检测HIF-1α mRNA的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心肌组织ERK1/2表达较假手术组无变化,吡格列酮各组对其表达无影响;缺血再灌注组磷酸化ERK1/2表达上调,吡格列酮各组表达进一步上调,与吡格列酮剂量相关;缺血再灌注组HIF-1α mRNA表达上调,吡格列酮各组促进其进一步上调,与剂量无关。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机体可调动内源性生存激酶表达上调,应对急性损伤,吡格列酮可进一步促进这些激酶上调,发挥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4.
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损伤一直是心肌缺血治疗难以解决的问题,到目前为止,临床用来治疗心肌缺血的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动脉粥样硬化机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内皮细胞、血细胞、粘附分子、粘附蛋白、细胞老化、趋化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以各自方式参与CHD发病机制过程。  相似文献   
6.
<正> 我们遇到2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在常规口服降血糖药过程中引起低血糖昏迷误诊为脑血管意外,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例1,女性,因多饮、多食、多尿、消瘦12年,加重半月于94年3月5日入院。体检:血压24/12kPa,营养差,神志清,精神不振,自动体位,查体合作,双眼视力减退,在近范围内见手动,心率76次/分,心律整,A_2>P_2,肺(一),肝脾(一),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  相似文献   
7.
吡格列酮对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两组,一为再灌注30min组,进一步分为假手术组(n=5)、模型组(n=6)和吡格列酮(3mg·kg~(-1),n=7)组,测定有关心功能指标和心肌梗死面积;另一为再灌注2h组,再分为假手术组(n=5)、模型组(n=6)以及吡格列酮0.3mg·kg~(-1)(n=6)、1mg·kg~(-1)(n=7)和3mg·kg~(-1)(n=6)组,共5组,免疫组化检测MMP-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和PPAR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γ)蛋白质表达,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其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吡格列酮组梗死面积(necrosis,nec)与缺血区面积(area at risk,aar)之比减少28%(P<0.01),nec与左室面积(left ventricular,lv)之比减少32%(P<0.01);吡格列酮作用后心率和反映心脏收缩功能指标的 dp/dt_(max)以及反映舒张功能指标的-dp/dt_(max)明显改善(P<0.05~0.001)。吡格列酮0.3、1、3 mg·kg~(-1)可呈剂量依赖性减少MMP-2蛋白质和mRNA表达,增加PPARγ蛋白质和mRNA表达(P<0.05)。结论:吡格列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且这种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PPARγ而抑制MMP-2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用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iscm em ia/reperfu-sion,I/R)模型观察哌芳胺他(p ivanampeta,P iv)抗体心肌I/R损伤的特点,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两组,一为再灌30 m in,包括假手术组、模型组、溶剂对照组、吡格列酮(p ioglitazone,P iog)3 mg.kg-1和P iv 9 mg.kg-1组,测定心功能指标和心肌梗死面积;另一为再灌注2 h组,再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溶剂对照组以及吡格列酮3mg.kg-1、P iv 3、6和9 mg.kg-1组,进行免疫组化、原位杂交、TUNEL法和DNA凝胶电泳检测。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P iv组坏死面积(nec)与缺血面积(aar)之比减少21%(P<0.05),坏死面积与左室面积(lv)之比减少22%(P<0.05);P iog组nec/aar减少28%(P<0.05),nec/lv减少32%(P<0.05)。P iv心率、反映心脏收缩功能的指标+dp/dtm ax和Vm ax以及反映心脏舒张功能的指标-dp/dtm ax分别在再灌注30 m in明显改善(P<0.05)。P iog组心率、+dp/dtm ax以及-dp/dtm ax改善明显(P<0.05~0.01)。②免疫组化检查,P iv 3、6和9 mg.kg-1呈剂量依赖性减少Bax、caspase-3、MMP-2(m atrix m etelloprote inase-2)蛋白质和MMP-2的mRNA表达,增加Bc l-2、PPAR(peroxisom 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蛋白质和PPARγmRNA表达,Piog的作用与Piv3相同;③TUNEL法检测,Piv各组和Piog组心肌细胞凋亡明显减少(P<0.05),但DNA凝胶电泳,模型组、Piv3、6 mg.kg-1组可见到DNA梯带,假手术组、Piog 3 mg.kg-1组和Piv 9 mg.kg-1组则无DNA梯带。结论Piv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表现为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且是通过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和激活PPARγ后抑制MMP-2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对象和方法   1997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间因不稳定性心绞痛 (根据 1979年WHO诊断标准 )住院治疗的 6 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 5 6 5例 ,年龄 6 0~ 85岁 ,平均 70 7岁 ,其中男 4 5 4例 ,女111例 ,按照住院年限分析出院时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和他汀类降脂药物的使用情况 ,以及血清总胆固醇的达标率。  二、结果   5 6 5例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按照住院年限进行分组 ,结果见表 1。表 1 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出院时的服药情况 (例数 )年限例数硝酸酯类抗血小板类 β受体阻滞剂 他汀类199783 80 (96 4) 60 (86 7) 2 4(2 8 9) 6(7 …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哌芳安他(pivanampeta,Piv)对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分为2组,一组为缺血 30 min 再灌注 30 min 组,再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Piv 9 mg·kg-1用药组,测定有关心功能指标和心肌梗死面积;另一组为缺血 30 min 再灌注 2 h 组,再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以及Piv 3、6和 9 mg·kg-1用药组,各用药组于缺血前 30 min 静脉注射给药, 再灌注 2 h 后取心脏标本石蜡包埋后切片,免疫组化法检测Bax、Bcl-2、caspase-3、MMP-2、和PPARγ蛋白质表达,原位杂交方法检测MMP-2和PPAR γmRNA表达,TUNEL法和DNA凝胶电泳观察心肌细胞凋亡.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Piv 3 mg·kg-1组坏死面积(nec)与缺血面积(aar)之比减少21%(P<0.01),坏死面积与左室面积(lv)之比减少22%(P<0.01).心率、反映心脏收缩功能的指标 dp/dtmax和Vmax以及反映心脏舒张功能的指标-dp/dtmax分别在再灌注 1 min 和 30 min 明显改善(P<0.05).(2)TUNEL法检测,Piv各亚组降低细胞凋亡作用显著(P<0.05),但DNA凝胶电泳检测,模型组、Piv 3、 6 mg·kg-1组可见到DNA梯带,假手术组和Piv 9 mg·kg-1组则无.(3)免疫组化检查,Piv 3、6和 9 mg·kg-1呈剂量依赖性减少Bax、caspase-3、MMP-2蛋白质和MMP-2的mRNA表达,增加Bcl-2、PPAR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蛋白质和PPARγ mRNA表达.结论:Piv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表现为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减少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