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7 毫秒
1
1.
<正> 患者女性,54岁。因心慌、咳嗽20 d,憋气10 d于2006年2月17日入院。患者入院前20 d受凉后出现干咳,伴间断心慌,无咳痰及发热,凌晨时明显,每天发作3~4次,每次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可自行缓解,偶有胸闷,无头晕、黑矇,无明显胸背痛。2周前症状加重,轻微活动即感气短。外院诊断"快速心房颤动(房颤),心率约175次/min",予静脉推注毛花苷C0.4 mg,及地高辛0.25 mg,1次/d口服,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线粒体外膜电压依赖的阴离子通道(voltage-dependent anion channel,VDAC)在携带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A4263G突变的细胞株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对该家系的4名母系成员(3名血压异常者,1名血压正常者)和3名遗传背景相同的对照者建立了传代淋巴细胞系。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测VDAC与Bax蛋白结合的情况。结果: VDAC及凋亡相关蛋白Bax在携带mtDNA A4263G的细胞株中重表达增高,而淋巴细胞sKCa通道的表达没有明显差异;mtDNA A4263G突变携带者的线粒体膜电势与正常者比较平均降低32%(P<0.05);而加入环孢霉素A(CsA为VDAC拮抗剂)后,线粒体膜电势升高,与正常者之间的差异消失。携带突变者线粒体外膜的VDAC可与Bax蛋白结合,而正常对照者二者没有结合,在加入CsA后,可抑制突变者线粒体外膜VDAC与Bax蛋白的结合。结论: 线粒体VDAC表达异常可导致mtDNA A4263G携带突变的细胞株凋亡增加。  相似文献   
3.
昝朝霞  刘满林  王宇桐  程康安 《河北医药》2009,31(15):1886-1887
目的探讨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类型与血管病变的相关性,以及不同类型心绞痛心脏超声的比较,以利选择临床正确治疗方案。方法收集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145例,将冠脉造影结果与心绞痛类型进行分析,研究血管病变程度与不同类型心绞痛之间的关系。并利用心脏超声比较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类型之间的差异。结果心脏超声结果提示静息性心绞痛的各项心功能指标与劳力性心绞痛相比,明显比后者差(P&lt;0.05)。缺血相关血管狭窄程度≥90%的临床表型是:自发性心绞痛55例(45.8%),混合性心绞痛65例(54.2%),无劳力性心绞痛。结论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多与相关血管残余狭窄有关。  相似文献   
4.
<正>患者女性,48岁。因反复憋气4个月,加重伴水肿2个月于2008年2月27日入院。患者于2007年11月10日无诱因出现憋气,持续肩背部疼痛9 h,外院行心电图(ECG):窦性心律(59次/min),Ⅱ、Ⅲ、aVF、V_1~V_4导联ST段弓背抬高(图1),血压85/53 mmHg,心肌酶升高,肌钙蛋白T阳性。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AMI),予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50 mg静脉溶栓及抗缺血治疗后,症状减轻,心电图ST段稍有回落。3 d后复查ECC可见ST段明显回落(见图2)。接受冠心病二级预防用药。外院心肌酶谱升高持续数周。否认高血压和糖尿病史,否认高脂血症。闭经1个月,无吸烟史。查体:血压90/60 mm Hg,双肺呼吸音清,心音低  相似文献   
5.
昝朝霞 《武警医学》1999,10(2):114-114
近年来鼻腔给药已成为临床全身用药新途经,用氯胺酮鼻腔给药辅助吸人麻醉诱导及用术后镇痛屡见报告。本文采用氯胺酮鼻腔给药治疗心肌梗塞心绞痛20例,现报告如下。II$床资料20例病人均为心肌梗塞病人,男15例,女5例,年龄39-68岁,其中前壁心肌梗塞16例,下壁心肌梗塞4例,合并心力衰竭2例,高血压病1例,疼痛部位在胸骨后,心前区,上腹部。依据主诉用药30。以后,每分钟询问记录疼痛感觉直至疼痛消失,并测量用药前及用药后第ldrin,以后每5drin测心率、血压及呼吸。起效时间是指用药即刻至疼痛缓解250%的时间为镇疼起效时间。2治…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脂成分异常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与血脂成分异常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1-04至2006-10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470例患者,其中确诊冠心病311例.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由三方面表示:造影是否诊断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支数即0支、1支、2支、3支;冠状动脉狭窄病变Gensini总积分.根据病变积分分为4组,积分为0分的病例159例(积分0分组),积分大于0的病例以3分位点法,分位点积分为21、67,分为3组,0<积分≤21组(104例),21<积分≤67组(104例),67<积分≤197组(103例).采用单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示在病变程度不同的患者中,随病变支数和病变Gensini总积分的增加,各血脂成分异常病例的发生率随之增加.在调整高血压,2型糖尿病,吸烟,性别和高尿酸危险因素后,Logistic多因素分析示各血脂成分异常均增加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危险性,低密度脂蛋白胆圊醇(LDL-C)增高(OR=3.661,95%可信区间2.556,5.245,P=0.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OR=3.473,95%可信区间2.154,5.602,P=0.006),脂蛋白a[LP(a)]增高(OR=3.040,95%可信区间1.752,5.273,P=0.003),载脂蛋白B(ApoB)增高(OR=3.003,95%可信区间2.239,4.341,P=0.007)和载脂蛋白AI(Apo A1)降低(OR=2.746,95%可信区间1.606,4.694,P=0.019).在调整收缩压水平,空腹血糖水平,年龄、性别和血尿酸水平后,各血脂成分水平与病变积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积分与LDL-C水平(β系数=0.279;SE:0.052;P=0.001),LP(a)水平(β系数=0.262;SE:0.083;P=0.011)和ApoB水平(β系数=0.417;SE:5.494;P=0.007)呈正相关,与HDL-C水平(β系数=-0.284;SE:0.177;P=0.001)和Apo A1(β系数=-0.465;SE:5.923;P=0.009)水平呈负相关.结论: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随各血脂成分异常发生率的增加而加重,故对血脂各异常成分的有效干预在控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就乡村这个特殊社区,在慢性疾病尤其心血管疾病的科学管理模式方面做一些探讨。方法首先确立试点乡村建立信息平台,进行疾病普查摸底,建立网络信息病历档案,定期进行健康教育及相关疾病知识普及教育。通过信息平台给与个体具体的治疗指导及生活饮食指导。一年后发放调查问卷根据问卷及信息平台的数据,利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一年干预,对疾病防治知识的认知度、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方面,干预组的改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干预后高血压达标率、冠心病心绞痛控制率、慢性心力衰竭六分钟步行距离及因急性加重需住院频度的下降率,均明显好于对照组,据有显著差异。总体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结论可操作性强,适用于乡村这个特殊社区慢性疾病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8.
昝朝霞  刘满林  郭永和  成万钧 《河北医药》2009,31(14):1707-170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RAS)与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因怀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行冠状动脉和肾动脉造影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76例,根据肾动脉造影有无RAS将患者分为RAS组和对照组。分别以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标准和左心室壁厚度(IVSd)标准比较2组LVH的发生率,并比较2组LVMI和室间隔厚度([VSd)的差异。结果106例(22.3%)患者存在单侧或双侧RAS。RAS组的LVMI和IVS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无论以LVMI还是IVSd作为LVH标准,RAS组LVH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RAS和高血压发病时间(年)、脉压水平以及是否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都是LVH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伴发RAS能够进一步促进LVH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的健康教育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规范性抗凝的影响。方法用数字表法将确诊的NVAF患者4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0例,记录基本资料,均给予常规宣教和治疗。将研究组随机均分为两个亚组,对知识讲座组患者和(或)家属进行心房颤动、华法林抗凝、用药方法、注意事项知识讲座和交流,知识手册组发放相关知识手册。分析研究组和对照组以及两个亚组间12个月后规范性抗凝、缺血性卒中、其他动脉栓塞、大出血、微量出血、死亡等方面的差异,比较两亚组资源耗费的差异。结果 (1)研究组规范性抗凝率(40.53%)高于对照组(15.96%)(χ2=28.11,P〈0.01)。研究组缺血性卒中率(2.63%)低于对照组(7.45%)(χ2=4.49,P〈0.05)。两组间动脉栓塞率、大出血率、微量出血率、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知识讲座组人均花费时间[(10.8±1.0)min]比知识手册组[(1.0±0.5)min]长(P〈0.01),知识手册组人均成本[(5.1±1.1)元]比知识讲座组[(1.8±0.5)元]高(P〈0.01)。(3)12个月后知识讲座组规范性抗凝率(47.96%)高于知识手册组(32.61%)(χ2=7.33,P〈0.01),两组缺血性卒中、其他动脉栓塞、大出血、微出血、死亡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详尽、正确的抗凝教育和指导能提高NVAF患者规范性抗凝率,并减少患者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知识讲座的教育方式耗费时间更长,但更能提高患者的规范性抗凝率,为建立心房颤动规范的管理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