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77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18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医疗设备维修工作以理论为基础,在维修工作实践中逐步提高维修技术水平,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与实践水平.  相似文献   
2.
干化学试纸条法快速初筛献血者ALT漏检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干化学试纸条法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简称 AL T)具有简便、快速、可单份操作的优点 ,适合就诊者急诊检验的需求 ,尤其适合流动采血点为献血者现场采血前检测 AL T,这样可减少血液报废 ,但在使用干化学试纸条检测 AL T的过程中 ,也出现 AL T阳性漏检的现象 ,作者对漏检的原因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郑州地区无偿献血者。1.2 试剂和仪器 试纸条和小型 Reflotron生化分析仪 (均有德国罗氏公司提供 ) ,PSP全自动加样仪 (瑞士蒂肯公司 )。AL T赖氏法试剂盒 (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 ) ;BEP 全自动酶免分析仪 (…  相似文献   
3.
荧光定量PCR法筛查混合血浆中的HBV及HCV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血所致病毒感染一直受到国内外输血界的关注。因病毒感染初期“窗口期”(从病毒感染到血清标志物检出的时间)的存在,采用现开展的ELISA检测可造成不合格血液的漏检。目前使用各种试剂的“窗口期”如下:HIV1/2抗体22d,HCV抗体70d,HBsAg约56d,其中HCV抗体的“窗口期”已大于70d。通过ELISA法对抗-HCV抗体进行筛查,仍有输血后HCV的感染,这是目前多数输血相关传染病多为丙型肝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重症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 ,若抢救不及时 ,常导致死亡。而抢救措施是综合性的 ,我们尝试对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术 ,将患者的血液引出 ,通过细胞分离机将血浆和血细胞分离 ,弃去血浆 ,将血细胞和等量的置换液再输回体内 ,这样可有效地去除血液中的毒药。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有机磷农药重度中毒 4例。1 2 仪器 血细胞分离机由美国百特公司生产 ,型号为CS 30 0 0plus ;置换液种类为生理盐水 ,70 6代血浆 ,新鲜冰冻血浆。1 3 方法1 3 1 一般治疗 :医院接诊后立即进行紧急抢救 ,采取洗胃、阿托品化及胆碱脂酶复能剂解毒等治疗措施。其…  相似文献   
5.
抗凝剂对检测抗-HIV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丙辛  邢培清  方建华 《职业与健康》2006,22(23):2072-2072
当使用ACD-A抗凝剂用血浆做反定型血型时,有溶血现象[1],因此改用EDTA抗凝剂,有较强的抑制补体激活溶血作用,而使用含有EDTA的抗凝剂的血浆,在使用双抗原夹心法的试剂检测抗-H IV检测时,会出现花板现象。我们比较了这2种抗凝剂对检测的结果影响,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血液样本采集郑州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1.2仪器STAR加样器和FAME全自动酶免处理系统(瑞士HAM ILTON公司提供),抗-H IV双抗原夹心法诊断试剂盒(北京万泰公司提供)。1.3抗凝剂配方ACD-A[2]抗凝剂的处方为:枸橼酸钠·2H2O 22.0 g,枸橼酸8.0 g,无水葡萄…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分析血液筛查Cobas's 201核酸检测系统结果无效的原因,制定纠正措施,减少试验失败和重复检测的可能性。方法 统计分析本中心2013年1月-2016年12月核酸检测结果无效的类型。结果 共计检测核酸标本52 415个pools(306 208份),总的pools无效率为2.62%,2013年(2.01%)和2014年(2.03%),2015年升到3.92%,2016年降到2.74%,各年份结果无效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剂质控未起反应无效类型占比例最大(38.78%);MPX2.0(3.35%)结果无效率高于MPX(1.85%)(P0.05);MPX2.0不同批号试剂之间的结果无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试剂批号1(10.45%)导致结果无效率较高;仪器运行故障率占比次之(34.55%),其中CAP试剂针探测报错和液路报错故障类型较高(38.82%);不同检测系统间结果无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系统结果无效率较高(2.84%)。结论 结果的无效与不同检测系统和不同批次之间有关,对实验结果无效率的统计和分析,有助于了解实验室的问题所在,监控核酸检测的试验性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统计郑州地区2009-2013年无偿献血者初筛错血型的原因,制定应对措施。方法对郑州地区2009-2013年无偿献血者进行错血型分型逐年统计,分析错误原因。结果2009-2013年共检测857545人次血型,初筛错血型共计1398例,其中A型血型错误390例,错误率为0.16%,B型血型错误409例,错误率为0.15%,O型错误血型176例,错误率最低为0.07%,AB型错误血型423例,错误率最高为0.47%。纵向来看,2011年血型总错误率最高为0.23%,2013年血型总错误率最低为0.10%。结论郑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血型分布为O>B>A>AB,但错血型率为AB>A>B>O。2009-2013年血型平均错误率为0.16%。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剖宫产术后切口疤痕妊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二维超声显示孕囊位于子宫峡部的44例患者进行超声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分析超声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疤痕妊娠的准确性。结果44例患者,手术证实40例为瘢痕妊娠,4例为宫内孕难免流产。超声造影准确诊断瘢痕妊娠39例,漏诊1例,瘢痕妊娠的超声造影表现可分为孕囊型与不均质团块型。孕囊型表现为“面包圈样”增强,不均质团块型表现为不均匀增强。超声造影诊断瘢痕妊娠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7.5%、75.0%和95.3%。彩色多普勒超声准确诊断切口妊娠33例,漏诊7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瘢痕妊娠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2.5%、50.0%和79.5%。结论超声造影诊断瘢痕妊娠的准确性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诊断纵膈子宫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02~2013-02间经3D-TVS或宫腔镜诊断为纵膈子宫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具有反复自然流产或不孕的3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将无不良生育病史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三维超声重建患者子宫三维图像,计算纵膈长度、宽度,并计算宫腔变形率,经统计学处理,推测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高危因素。对高危因素患者行宫腔手术切除子宫纵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宫腔形态、妊娠次数、妊娠结局及妊娠并发症。结果实验组宫腔测量值及宫颈变形率明显差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ROC工作曲线分析得出宫腔变形率最佳阈值为51%;术后12个月实验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为10.71%,对照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为6.9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三维超声诊断纵膈子宫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指导临床采取治疗措施,提高患者受孕几率,减少妊娠并发症及不良结局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陈创华  方建华  徐陈柯  王炜  孔凡雷  孙虹 《浙江医学》2020,42(21):2320-2322,2334
目的通过分析峡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的结节超声特征探讨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3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证实为峡部PTC86例患者的结节超声特征,根据病理结果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24例和无转移组6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结节超声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应用ROC曲线分析结节平均内径对峡部PTC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转移组突破甲状腺包膜的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于无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结节平均内径是峡部PTC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OR=0.814,P<0.01)。以结节平均内径预测峡部PTC患者发生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AUC为0.788,最佳截断值为7.9mm,灵敏度为80.6%,特异度为75.0%。结论结节平均内径以及甲状腺是否突破背膜是峡部PTC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