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利用骨髓移植的方法观察骨髓来源细胞在小鼠实验性肾小球肾炎中的作用。方法:以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C57BL/6转基因小鼠为供体,同种无标记小鼠为受体鼠,受体鼠在接受供体骨髓细胞前经亚致死剂量^60Co照射。并于移植5周后以尾静脉注射的方式接受竹叶青蛇毒注射;蛇毒注射后7、14、28、56d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方法观察受体鼠肾脏内的GFP阳性细胞及受体鼠肾脏病理变化,其中一组受体鼠在蛇毒注射后接受连续1周的粒巨系一集落刺激因子(GM-CSF)腹腔注射,观察GM-CSF对骨髓来源细胞及受体鼠的影响。结果:无论有无蛇毒损伤,荧光显微镜下受体鼠肾脏内均未见明亮的绿色荧光。GFP免疫组织化学可见所有受体鼠的肾小管上皮内均有少量细胞质棕褐色、细胞核大且紫蓝的GFP阳性细胞,包括那些骨髓移植后无蛇毒损伤的受体鼠;肾小球内也可见上述细胞,但在无蛇毒损伤的受体鼠内肾小球内未见上述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未见到明显双染色阳性的细胞,从形态上证实肾小球内的这些GFP阳性细胞大多为血细胞。那些接受GM-CSF注射的受体鼠肾脏内,GFP阳性细胞没有明显增加,而且肾脏损伤恶化,表现为蛇毒注射后1周出现了明显的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结论:骨髓来源细胞在蛇毒诱导的系膜增生型肾小球肾炎小鼠肾脏内向肾小管和肾小球细胞均可少量转化,但由于转化率低及肾小球结构的复杂性,向肾小球细胞的转化更加不易被识别;GM-CSF注射未能增加外源性骨髓细胞向肾脏实质细胞的转化而使受体鼠肾脏损伤恶化,于病程早期出现了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相似文献   
2.
急性重度中毒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HP HD)在各种重度毒物和药物中毒治疗中的疗效,以及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6月~2006年3月本院救治的31例急性重度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结果 31例患者中治愈27例,1例因经济及其它原因经一次血液净化治疗好转后自动出院,死亡3例.结论 HP HD对急性重度中毒的抢救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钛轮钉建立动静脉内瘘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钛轮钉建立桡动脉与头静脉内瘘并长期维持透析的疗法,治疗终末期肾衰竭患者58例.结果:56例患者使用2.5 mm钛轮钉一次手术吻合成功,成功率96.6%,2例术中改为显微血管吻合术成功.术后内瘘未发生血管狭窄、栓塞,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结论:采用2.5 mm钛轮钉行桡动脉与头静脉吻合术是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建立动静脉内瘘的最佳手术方式;对于较细的血管宜采用显微外科血管吻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静脉补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微炎症及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MHD患者71例,随机分为静脉组(24例)、口服组(27例)和未补铁组(20例)。观察用药前后血红蛋白(Hb)浓度、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等疗效指标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指标和血浆及红细胞中丙二醛(MDA)、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CSH-px)、全血过氧化氢酶(CAT)等氧化应激指标,并监测不良反应。结果8周后,静脉组Hb水平及SF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血浆及红细胞中MDA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SOD、GSH-px和全血中的CAT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或P<0.05);血清CRP、IL-1β、TNF-α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或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8周后静脉组血浆MDA与SF呈正相关,MDA与TNF-α呈正相关(P<0.01)。结论静脉补铁可有效改善患者贫血及缺铁,但也加剧了其炎症及氧化应激状态。MHD患者体内炎症及氧化应激之间具有相关性,氧化应激似乎是形成慢性炎症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从1970年被发现,对于它的相关生物学特性、培养、分化及其多潜能的特点,许多研究者都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是对这些研究所得出的较为公认的结论的一个总结,并且就其在肾脏病治疗方面上的应用前景做了相关展望。  相似文献   
6.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从1970年被发现,对于它的相关生物学特性、培养、分化及其多潜能的特点,许多研究者都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是对这些研究所得出的较为公认的结论的一个总结,并且就其在肾脏病治疗方面上的应用前景做了相关展望。  相似文献   
7.
干细胞是指具有高度增殖和自我更新能力,并可以分化成为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组织细胞的细胞。近期的研究表明,成人干细胞可以诱导产生超越自己胚层界限的其他胚层来源细胞。如:骨、软骨、肺实质、肌肉、肝脏细胞等。本文就其向肾实质细胞分化的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透析中血压变异性与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CKD-MBD)引起的钙磷代谢及甲状旁腺激素(PTH)升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检测1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透析间期血压变异情况与CKD-MBD指标[钙、磷、血PTH、碱性磷酸酶(ALP)等].结果:高收缩压变异性组与低收缩压变异性组钙、ALP及透析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TH、磷、年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高舒张压变异性组与低舒张压压变异性组ALP及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TH、钙、磷、透析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血压变异性与CKD-MBD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静脉补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不同方式补充铁剂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MHD患者71例,随机分为未补铁组(I组,20例)、口服补铁组(Ⅱ组,27例)、静脉补铁组(Ⅲ组,24例),观察用药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指标的变化,并对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另设健康对照组(20例),检测其研究开始时相应的炎症指标。结果 ①纠正贫血的疗效:治疗8周后,Ⅲ组Hb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与I、Ⅱ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1);Ⅱ组Hb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I组Hb水平较治疗前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纠正缺铁的疗效:治疗8周后,Ⅲ组SF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与I、Ⅱ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Ⅱ组治疗前后SF与TSAT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Ⅱ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对炎症指标的影响:MHD患者血清CRP、IL-1β、IL-6、TNF-α等指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或P〈0.05);IL-10虽高于健康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后,Ⅲ组血清CRP、IL-1β、TNF-α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或P〈0.05);而I、Ⅱ组各项炎症指标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结论 MHD患者体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微炎症状态。静脉补铁可有效改善患者贫血及缺铁,但也加剧了患者体内的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0.
房振宇  刘永梅  王全胜 《安徽医药》2015,19(9):1652-1656
目的:通过对于骨髓移植后甘油注射所致肾小管损伤小鼠使用川芎嗪,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CSF ),观察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增殖的因素在骨髓干细胞对于肾小管损伤后参与修复的影响。方法绿色荧光蛋白标记( GFP)的C57BL/6转基因小鼠提供骨髓,同种无荧光标记的C57 BL/6小鼠分为生理盐水组( n=20)、20%川芎嗪干预组( n=20)、GM-CSF组干预组( n=20)进行血常规、肾功能、流式细胞仪以及肾脏病理检测,并采用荧光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观察绿色荧光在骨髓移植小鼠肾脏的分布及数量。结果经过骨髓移植以及甘油注射肾小管损伤后,三组在流式细胞仪结果中显示干预组GFP阳性细胞偏高(P<0.05),而病理结果显示:川芎嗪组病理评分结果较其他两组高(P<0.05),而GM-CSF有双向的表现。免疫组化显示干预组均有外源性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增多( P<0.05)。结论川芎嗪和GM-CSF均可一定程度增强骨髓干细胞对肾小管损伤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