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脑血管系分布有丰富的肽能神经,参与脑循环的调节,近年来神经肽与脑血管病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2002-06~2004-08我们对急性脑梗死 (ACI)患者血浆和脑脊液(CSF)中生长抑素(ss)质量浓度及其动态变化进行检测,探讨ss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急性脑梗死 50例,男 32例,女 1例,年龄 42~81(65 6±8 5)岁,均符合 1995年全国第 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要点 [1]。根据病史、体征及头颅CT、MRI或腰穿检查确诊。梗死部位:基底节 29例,双侧大脑半球多发梗死 10例。颞顶、颞枕、颞叶 5例,小脑2例,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通过正确、有效的术中护理配合,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22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资料及预后.结果 给予积极正确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发生并发症后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护理配合不当,以及一些预想不到的原因,导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并发症的发生,应加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护理配合,加强心电监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精心细致的护理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减轻患者痛苦,避免不必要的死亡,达到无有不良后果的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肺性脑病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2 - 0 9~ 2 0 0 0 - 0 9我院收治肺性脑病6 2例 ,其中男 5 0例 ,女 12例 ,年龄 40~ 83岁 ,平均 (5 8 0±10 5 )岁 ,6 2例均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 ,并符合 1980年全国第 3次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的肺性脑病诊断标准。1.2 临床表现  6 2例均出现精神障碍 ,表现为神志恍惚、淡漠、嗜睡 ,精神异常 ,或兴奋多语 ,重型者呈半昏迷、昏迷、抽搐及病理反射阳性。1.3 治疗方法 均持续低流量吸氧 ,止咳、平喘、祛痰 ,合理使用抗生素 ,对兴奋跳动者用东莨菪碱静注 ,对昏迷、半昏迷或嗜睡者 ,用纳洛酮 0 4mg/h静…  相似文献   
4.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高血压的关系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合并高血压与单纯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及关系,并观察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经多导睡眠图(PSG)确诊的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32例与单纯高血压患者35例的昼夜血压节律变化,并对32例OSAS患者经UPPP治疗前后的呼吸紊乱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SaO2下降≥4%的次数等进行观察。结果OSAS合并高血压组昼夜血压节律勺形结构消失,晨起血压较单纯高血压组高(P<0.01),经UPPP治疗后,血压明显改善,昼夜血压节律趋向正常,AHI下降,最低SaO2上升(P<0.01)。结论OSAS合并高血压组血压勺形结构消失,并有不良呼吸事件发生,UPPP能明显改善血压节律变化,是一种有效治疗OSAS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使用华法令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对患者的主要危害是血栓形成。非瓣膜性房颤(non—valvular patients with chronic atrial fibrillation,NVAF)在老年人群中十分常见,是血栓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华法令抗凝治疗可显著减少2/3的卒中危险。2006年10月至2007年12月,本院心内科收治NVAF34例,应用华法令抗凝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发生电风暴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41例AMI患者行直接PCI,将围手术期发生电风暴的患者纳入电风暴组,未发生电风暴的患者纳入对照组.电风暴定义:24h内自发的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2次,并且不能自行终止,需要紧急治疗者.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 41例行直接PCI患者中发生电风暴7例(电风暴组),发生率17.07%;未发生电风暴34例(对照组).两组收缩压、舒张压、白细胞计数、随机血糖、国际标准化比值、胸痛发作至直接PCI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电风暴组年龄、肌酸激酶同工酶-MB、心肌肌钙蛋白I、梗死相关动脉直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以及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或<0.01).梗死相关动脉为左主干或两支主要冠状动脉近中段闭塞、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的患者在围手术期电风暴发生率分别为66.67%(2/3)、18.75%(3/16)、11.76%( 2/17)和0.结论 直接PCI围手术期发生电风暴最常见于梗死相关动脉为左主干或两支主要冠状动脉近中段闭塞的A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直径、梗死相关动脉开通后TIMI血流分级以及再灌注心律失常是围手术期发生电风暴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AOPP)仍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急性中毒之一 ,部分患者经积极抢救 ,在症状缓解恢复期 ,病情突然急剧恶化 ,甚至引起死亡 ,这种反跳现象常有呼吸受到抑制导致呼吸衰竭发生 ,本文将1992~2000年在我院ICU抢救的12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由急诊科或其他科在反跳后转来 ,现将有关临床资料列为表1。表112例AOPP反跳后的临床资料胆碱酯酶活阿托品解磷定输新鲜血呼吸机使病例性别年龄服毒种类服毒量 (ml)反跳时间 (小时 )主要表现力下降至正用量用量 (ml)及其用 *时间结果常的比例 * (m…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观察经PCI治疗的AMI患者43例,其中前壁心肌梗死者22例,下壁心肌梗死者18例,其他部位梗死者3例;PCI时梗死相关冠状动脉闭塞者18例,非闭塞者25例。对AMI患者围手术期及术后超声心动图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3例患者失访4例,39例中冠状动脉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者占27%、39%和34%。PCI后,左房内径比治疗前显著增大(<0.05),与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左心室充盈压增高有关。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与PCI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 AMI患者PCI治疗后,左心室收缩功能未见明显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9.
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系指呼吸机使用过程中所发生的肺炎,常发生在机械通气48h后,是机械通气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现对本院3年内确诊的37例VAP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主要的原因和合理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华法林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发生脑卒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慈溪市人民医院和市第二、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36例,随机分为调整剂量华法林组(初始剂量2 mg/d),目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2.0~3.0,阿司匹林组(100 mg/d)和对照组(未用抗栓药物).常规门诊随访,调整华法林剂量并记录三组患者的终点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36例患者,失访4例,随访男性77例,占58.3%,平均年龄70.6岁.华法林组40例,平均用量为(205±1.0)mg;阿司匹林组42例,对照组50例.三组患者基本特征(包括合并疾病和伴随用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3项伴随危险因素的病人,三组之间总体生存函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华法林组生存率明显高.结论 有≥3项伴随危险因素的NVAF患者,华法林可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华法林组多数出血并发症发生在INR>3.0.严密监测(INR 2.0~3.0)下的调整剂量华法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