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是MMP家族中的一种明胶酶。其作用底物广泛,参与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是降解细胞外基质的主力,研究其特异性抑制剂对慢性炎症性疾病和肿瘤具有重要意义。此文介绍了MMP-9的结构和功能,并总结了近年来的MMP-9特异性抑制剂及其特征,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黏附素 A(adhesin A of Helicobacter pylori,HpaA)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和检测纯化 HpaA 的免疫原性。方法   将hpaA/pET28a表达质粒转入大肠杆菌BL21(RP)株并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诱导表达,通过Ni2+亲和层析和分子筛层析纯化表达蛋白。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表达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用蛋白质印迹法对表达蛋白进行特性确认。将纯化HpaA腹腔注射Balb/c小鼠,并检测小鼠的抗体水平。结果   表达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0 000,与HpaA相符。纯化的表达蛋白可与抗HpaA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腹腔注射HpaA的小鼠与对照小鼠间的血清抗HpaA IgG抗体水平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8.367,P<0.01)。结论   HpaA在大肠杆菌BL21(RP)株中得到成功表达,且纯化HpaA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胃泌素多肽G17-白喉毒素A亚单位(diphtheria toxin subunit A,DTA)嵌合蛋白,并初步研究其免疫原性。方法  用酶切法将编码G17的基因与DTA基因连接后,插入载体pET11C,并在大肠埃希菌BL21中表达。先后用阴离子交换色谱法和分子排阻色谱法对表达的目的蛋白进行纯化。用纯化的G17-DTA免疫NIH小鼠,并用ELISA检测小鼠抗G17抗体。结果  构建的G17-DTA嵌合蛋白可在大肠埃希菌中高效表达,表达量达0.5~0.6 mg/ml菌液。经2次纯化后,G17-DTA的纯度可达95%。纯化的G17-DTA在小鼠中诱生了抗G17抗体。结论  构建的G17-DTA嵌合蛋白能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而且在小鼠中具有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4.
重组人IL-24的表达及其体外抗肿瘤细胞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构建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4(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 24,rhIL-24)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体外评估rhIL-24的生物学活性.方法 用基因工程方法构建rhIL-24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巾表达rhIL-24.表达的重组蛋白经层析法纯化后,分别用噻唑蓝比色法和蛋白印迹法检测rhIL-24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和对内源性IL-24的诱导,用实时PCR检测不同肿瘤细胞与rhIL-24共孵育后细胞内的胱天蛋白酶3(caspase 3)mRNA变化.结果 rhIL-24能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并能明显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生长.rhIL-24能诱导正常MRC.5细胞和多种肿瘤细胞产生内源性IL-24,并能改变肿瘤细胞的胱天蛋白酶3水平.结论 rhIL-24能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且具有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病毒(MuV)S79株各代病毒的蛋白基因在传代过程中是否发生变化,对比S79株主代病毒(S79-1-3)、蚀斑纯化病毒(S79-1-P7-3③)及ME(Enders株)病毒的基因差异。方法S79株主代病毒及蚀斑纯化病毒在原代鸡胚细胞(CEC)上连续传递12代,观察每代病毒培养特性及高变区SH基因序列,又选择其中的CEC5、6、10、15代,以及在鸡胚尿囊腔中传代的ME株病毒,测定各个主要基因序列(N、NS1/P、M、F及HN基因),对核苷酸序列和它相应的氨基酸序列以及基因差异进行计算机分析。结果S79株主代病毒及其蚀斑纯化病毒在CEC上连续传递12代,其培养特性、致细胞病变(CPE)及病毒滴度基本稳定。S79株主代病毒及其蚀斑纯化病毒与ME株病毒同属A基因型。S79株疫苗各个代次之间高变区SH基因未见突变。S79株的5、6、10、15代病毒在各个主要基因区域有散在基因的有意义突变比例极低。S79-1-3中不同亚株之间的比例可能会随传代而发生变化,比较认为经过蚀斑纯化的S79-1-P7-3③株在传代中较S79-1-3株更为稳定。结论S79株病毒与文献报道的JL2株十分相似,经连续传代总体的核苷酸差异<0.5%。S79-1-3主代病毒在药典规定代次范围内甚为稳定。经纯化的各代S79病毒则更为稳定,从分子水平上提示其在CEC15代内都可作为工作代毒种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NY-ESO-1/热休克蛋白65(heat shock protein 65,HSP65)融合蛋白(NY-H)免疫BALB/c小鼠诱导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及其抗肿瘤作用。 方法  将BALB/c小鼠按简单随机方法分组,分别用 NY-H、NY-ESO-1与HSP65混合(NY+H)、NY-ESO-1、HSP65和PBS腹腔免疫4次,间隔2周。每次免疫后第14天,对小鼠尾静脉采血,检测血清抗体滴度。末次免疫后第7天,取小鼠脾细胞,检测细胞因子、淋巴细胞增殖水平、CD4+和CD8+ T细胞的百分比及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采用t检验或2检验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NY-H组小鼠在第1次免疫后就产生了较高水平的抗体(吸光度值为0.841±0.059),与NY+H组(0.333±0.077)和NY-ESO-1组(0.275±0.18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53,P<0.01;t=7.204,P<0.01)。NY-H组小鼠的IL-2和IFN-γ分泌能力均高于其他各组,并且CD4+、CD8+ T细胞数量大幅增高,细胞增殖率(38.00%±3.84%)明显高于NY+H组(12.90%±0.65%)和NY-ESO-1组(10.90%±1.44%)(x=830.1,P<0.01;x2=994.0,P<0.01)。小鼠免疫NY-H后,脾淋巴细胞能特异性杀伤表达NY-ESO-1的小鼠B16肿瘤细胞。 结论  NY-H能诱导小鼠产生较强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且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7.
 人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21(IL-21)是一种由CD4+ 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17型辅助性T细胞等分泌的I型细胞因子。IL-21受体是一种典型的I型细胞因子受体,在大部分骨髓细胞、淋巴细胞等表面都有表达。IL-21与IL-21受体结合可对机体免疫应答产生广泛的影响。IL-21具有抗肿瘤作用,IL-21与其他细胞因子、抗体、疫苗联用是一种有效的肿瘤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9.
目的研究沪191(S191)麻疹病毒疫苗株的核蛋白(N)基因.方法将S191株主代病毒(HK33HAM39CEC20)在实验室连续传递11代,从原代鸡胚细胞(CEC)20代连续传至CEC31代.除观察每代病毒培养特性外,还选其中的21、22、25、26、29、30、31代病毒及S191强毒株(HK33HAM45)、Edmonston(Ed)强毒株(HK28HAM40MRC-55),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这些病毒标本的N基因编码区的全长以及羧基末端的450个核苷酸区域进行片段扩增.结果通过N基因的序列分析发现,S191疫苗株与强毒株在N基因上有10~13个核苷酸差异,差异率为0.63%~0.82%.S191株主代病毒在CEC上连续传递11代的过程中,有2个代次病毒的个别核苷酸出现有义突变,分别导致第22代病毒的278位氨基酸Glu→Lys,第26代病毒的341位氨基酸Val→Lys,但这一变化不存在重复性,随着继续传代又恢复到21代的序列水平.结论S191麻疹病毒疫苗株在CEC长期传代过程中,各代次之间的N基因高变区序列一致,包括N基因中与免疫功能有关的3个B细胞表位区域的序列在传代中也无改变,故不可能影响到疫苗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