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2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28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将无环鸟苷(acyclovir,简称ACV)2’位羟基分别与月桂酰氯或棕榈酰氯进行酯化反应,制得亲脂性前体药物无环鸟苷月桂酸酯和无环鸟苷棕榈酸酯(分别简称为C12-ACV和C16-ACV),使脂质体包封率从ACV的29.9%提高到C12-ACV的95.6%和C16-ACV的97.1%;漏泄实验表明在4℃透析60h后,一半以上的ACV从脂质体中漏泄,而C12-ACV和C16-ACV的滞留率分别为70%和80%;体外抗疱疹病毒的试验中,在最低试验浓度0.044μmol/L时,ACV不显示抗病毒活性,而C16-ACV脂质体抑制细胞病变率达75%,说明前体药物通过与脂质体脂膜的结合增加了药物的进入细胞能力,从而提高了ACV的抗病毒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补体C3片段的体外生物学活性及其作用机理,进一步探讨C3片段与免疫细胞的关联。方法利用重组DNA技术表达纯化C3活性片段(命名为C33),观察其对IL-2依赖性的小鼠杀伤性T细胞株CTLL-2细胞的促增殖效应,并通过抗体封闭途径和分子杂交技术研究C33作用的机理。结果发现C33蛋白对CTLL-2细胞具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并呈剂量依赖关系;这一作用能够部分地被抗小鼠CD11b抗体所封闭,能够完全被抗小鼠IL-2抗体所封闭;分子杂交显示C33蛋白能够明显刺激CTLL-2细胞的IL-2mRNA表达。结论人重组C3片段C33可通过IL-2的自分泌效应对CTLL细胞产生促增殖作用,补体受体CR3参与这一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不同刺激剂作用HL-60细胞后对NF-kB活化的特点,为人类功能基因的筛选提供新的方法.方法:采用基因转染技术获得能稳定表达IkBa-EGFP融合蛋白的HL-60细胞系,定性和定量检测8种刺激剂作用于该细胞系后荧光强度的变化.结果:定性结果发现,在所用的8种刺激剂中,除IL-1ra作用后的细胞荧光强度没有明显的变化外,其它7种刺激剂作用后都有不同程度的细胞荧光强度的降低,尤以PHA作用后的变化更为典型.定量检测结果发现,稳定表达的HL-60细胞自身的荧光强度,随时间延长即有降低,IL-1ra作用后细胞荧光强度的降低同没有刺激时相比没有明显区别;其它7种刺激剂作用后均有明显的荧光强度降低,但它们作用后的特点并不相同.结论:该真核转染的细胞可用于NK-kB活化刺激剂的初步筛选,可以作为功能基因组研究中新基因功能初筛的一个平台技术.  相似文献   
4.
抑制性底物杂交(SSH)技术研究BXSB小鼠的差异表达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抑制性底物杂交技术(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以BXSB狼疮小鼠为模型,研究系统性红斑狼(SLE)发病相关基因。方法:分离BXSB和C57-BL-6小鼠骨髓细胞,mRNA,反转录构建cDNA文库,利用技术研究BXSB小鼠差异表达基因。结果:获得了12个阳性克隆,其中有3个克隆编码TCR、MHCⅡ类分子及逆转录病毒基因表达产物,均  相似文献   
5.
人重组IL-8在小鼠骨髓瘤细胞的表达和鉴定北京医科大学免疫学系周宝宏,马大龙,袁勇,宋泉声,狄春辉,张颖妹IL-8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属于趋化素(Chemokine)家族,可趋化粒细胞和T细胞,促进炎症反应。有报道局部注射人重组IL-8可促进肿瘤浸...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高效真核表达载体以提高细胞因子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效率.方法:利用基因克隆技术构建了两个新的白细胞介素-6(IL-6)真核表达载体pAdCIIL-6和P335ciil-6.将它们瞬时转染COS-7细胞后,利用IL-6依赖株7TD1对上清中的IL-6进行检测.结果:两种新建载体分别能提高IL-6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效率5.5和3.4倍.结论:腺病毒的病毒相关Ⅰ和ⅡRNA(virus-associated Ⅰand ⅡRNA, VAⅠand VAⅡ)和腺伴随病毒(adeno associated virus, AAV) 的倒转末端重复序列(inverted terminal repeat, ITR)能提高细胞因子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将无环鸟苷(acyclovir,简称ACV)2’位羟基分别与月桂酰氯或棕榈酰氯进行酯化反应,制得亲脂性前体药物无环鸟苷月桂酸酯和无环鸟苷棕榈酸酯(分别简称为C_(12)-ACV和C_(16)-ACV),使脂质体包封率从ACV的29.9%提高到C_(12)-ACV的95.6%和C_(16)-ACV的97.1%;漏泄实验表明在4℃透析60h后,一半以上的ACV从脂质体中漏泄,而C_(12)-ACV和C_(16)-ACV的滞留率分别为70%和80%;体外抗疱疹病毒的试验中,在最低试验浓度0.044μmol/L时,ACV不显示抗病毒活性,而C_(16)-ACV脂质体抑制细胞病变率达75%,说明前体药物通过与脂质体脂膜的结合增加了药物的进入细胞能力,从而提高了ACV的抗病毒能力。  相似文献   
8.
为了协同人白细胞介素-2(IL-2)与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前S抗原(preSAg)的生物学功能,探索能打破持续性感染者对HBV表面抗原(HBsAg)的免疫耐受,诱导机体对HB-sAg和preSAg产生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的基因免疫与治疗药物,用基因重组方法构建了IL-2和HBV完整preSAg的真核表达嵌合基因及表达质粒pCWIIP。pCWIIP转染的Cos-7细胞能分泌表达IL-2-preS融合蛋白,其表达效率与pCIIL-2转染的细胞表达IL-2一致,细胞上清中IL-2活性单位大于3×103u/ml,并用酶免疫实验法(EIA)检测了preSAg,而其细胞裂解液中IL-2活性很低,preSAg未检测到。本文结果说明preSAg2~19位氨基酸序列的滞留效应是可以克服的。该发现不仅为构建带完整preSAg的新型乙肝疫苗和特异性免疫治疗剂提供了理论与实验依据,而且对蛋白质分泌表达调控的研究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不同刺激剂作用HL-60细胞后对NF-kB活化的特点,为人类功能基因的筛选提供新的方法。方法:采用基因转染技术获得能稳定表达IkBa-EGFP融合蛋白的HL-60细胞系,定性和定量检测8种刺激剂作用于该细胞系后荧光强度的变化。结果:定性结果发现,在所用的8种刺激剂中,除IL-1ra作用后的细胞荧光强度没有明显的变化外,其它7种刺激剂作用后都有不同程度的细胞荧光强度的降低,尤以PHA作用后的变化更为典型。定量检测结果发现,稳定表达的HL-60细胞自身的荧光强度,随时间延长即有降低,IL-1ra作用后细胞荧光强度的降低同没有刺激时相比没有明显区别;其它7种刺激剂作用后均有明显的荧光强度降低,但它们作用后的特点并不相同。结论:该真核转染的细胞可用于NK-kB活化刺激剂的初步筛选,可以作为功能基因组研究中新基因功能初筛的一个平台技术。  相似文献   
10.
王京  汪立  范慧  张颖妹  王露 《中国免疫学杂志》2006,22(12):1132-1136
目的:CMTM1-v17是我室克隆的人类新基因,为进一步研究CMTM1-v17的功能,需制备高纯度的CMTM1-v17的抗体。方法:根据生物信息学分析的结果,用PCR法扩增人CMTM1-v17分子C端的cDNA片段(编码118~149位氨基酸),亚克隆到GST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GEX-4T-2上。将重组质粒pGST-CMTM1-v17导入大肠杆菌BL21,诱导表达GST-CMTM1-v17 C端融合蛋白,经GST亲合层析、凝血酶切割后获得CMTM1-v17 C蛋白作为抗原免疫家兔制备抗血清。抗血清经抗原亲合层析后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方法进行鉴定。结果:通过重组表达获得抗原蛋白,免疫家兔并纯化抗血清得到特异的抗CMTM1-v17抗体,该抗体能检测到CMTM1-v17超表达和细胞内源性的蛋白。结论:成功制备了抗CMTM1-v17的多克隆抗体,对进一步研究CMTM1-v17的功能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