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18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61篇
综合类   72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肝储备功能的预测和术后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运用脉动色素浓度法(PDD)测定吲哚氰绿潴留率(ICGR15)及有效肝脏血流量(EHBF)评估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肝脏的储备功能.方法 对5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应用PDD法检测ICGR15和EHBF并根据ICGR15分为3组,并行Child-Pugh评分;根据术后肝功的恢复情况将患者分为肝功能恢复良好(G)、轻度不全(M)和重度不全组(S).分析ICGR15三组中术后肝功不全的发生率以及在不同肝功恢复组中ICGR15、EHBF与Child-Pugh评分比较.结果 术后肝功不全在ICGR15三组中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恢复不同组间ICGR15、EHBF同Child-Pugh评分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不同的Child-Pugh分级之间,ICGR15及EHB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GR15、EHBF比传统Child-Pugh评分可以更准确的评估肝储备功能并指导确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技术联合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TACDS)技术对良性胆囊息肉病变患者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08 ~ 2020-08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胆囊息肉病变患者87例,均行CDFI技术、TACDS技术单独与联合检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胆囊息肉良、恶性血流信号分级、Vmax、阻力指数(RI),分析彩超声像图特征,比较CDFI、TACDS单独与联合诊断良性胆囊息肉符合率.结果:胆囊息肉良性病变血流信号分级、Vmax、RI低于恶性病变(P<0.05).CDFI联合TACDS诊断良性胆囊息肉符合率96.34%(79/82)高于单独CDFI技术检测85.37%(70/82)、TACDS技术检测87.80%(72/82)(P<0.05).结论:CDFI技术联合TACDS技术诊断胆囊息肉病变患者,可提高诊断良性胆囊息肉符合率,有助于临床鉴别胆囊息肉良、恶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随着医院与社区信息系统共享的发展,如何实现医院与社区之间医保系统的对接便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结合医院与社区联网和信息共享系统建设的实践,首先分析了医院与社区的医保系统现状,其次详细介绍了医院与社区联网医保系统对接的实现,包括关键技术、网络架构和系统部署,最后对系统进行了总结。该系统投入使用后,将为社区居民的就诊提供极大的便利,也为医院与社区联网探索了新的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四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结构性异常畸形的价值。方法利用四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1 313例孕妇进行检查,分析四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胎儿结构性异常畸形的准确性和直观性。结果本组结构性异常38例,四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漏诊1例,诊断符合率97.37%,漏诊率2.63%;胎儿结构性异常主要包括无脑儿、脊柱裂、唇腭裂、心脏畸形、泌尿系统、隔离肺、耳廓异常、肢体异常等。结论四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结构性异常畸形能够准确、直观地显示且图像清晰,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髓内钉或克氏针与钢板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系统评价髓内钉或克氏针与钢板固定比较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期刊数据库医药卫生辑(VIP)及万方数据库数据库。纳入比较髓内固定与髓外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前瞻性或随机随照研究。采用RevMan 5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术后肩关节功能评分、手术疗效、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率。结果:共纳入10篇随机对照研究、3篇半随机对照研究,合计976例纳入系统评价。5篇文献比较了克氏针与钢板的疗效,8篇文献比较了髓内钉与钢板的疗效。克氏针与钢板术后疗效优良率比值比(RR)3.79[95%可信区间,1.93,7.46],6篇文献报告了髓内钉与钢板术后Constant评分,总体均数差为-1.39[-3.43,0.65].5篇文献报告了髓内钉与钢板术后的大并发症率,RR为9.34[2.70,32.32].5篇文献比较了髓内钉与钢板的再手术率,RR为5.04 [1.52,16.77].结论:现有研究证据表明髓内钉治疗锁骨骨折的术后并发症率及再手术率明显低于钢板;克氏针固定的术后疗效明显低于钢板固定。现有数据的总样本量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期待未来大样本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明结果。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血管缝合器完全穿刺技术缝合股动脉在主动脉腔内隔绝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1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血管外科184例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血管缝合器缝合穿刺股动脉,观察其止血效果.结果 184例患者术中穿刺缝合单侧股动脉127例,术中穿刺缝合双侧股动脉57例,术中一侧股动脉使用2把血管缝合器184例,缝合器缝合完毕后立即停止出血170条,压迫5 min止血13条,压迫10 min止血1条,成功率100%,术中使用1把缝合器缝合完毕后立即停止出血51条,压迫5 min止血5条,压迫10 min止血1条,成功率100%,预埋1把血管缝合器时间为1.5 min,术后缝合推结时间1 min.术中无一条中转切开缝合,6条术后出现血肿,未治疗约2周后消退.术后随访3 ~ 36个月.3条动脉下肢疼痛经血管彩超或CTA检查证实有股动脉轻中度狭窄,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 使用血管缝合器完全穿刺技术在主动腔内隔绝术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比较食管裂孔疝抗反流手术中迷走神经切断与保留对减少术后复发风险的影响。 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ScienceDirect、ovid、CNKI数据库,检索建库至2019年9月,有关食管裂孔疝术中切断迷走神与保留迷走神经的临床研究,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估,使用Cochrane5.1.0系统评价手册进行Meta分析。根据Cochrane循证医学指南的建议,二分类数据(食管裂孔疝复发与否)表示为比值比(odds ratio,OR)和95%可信区间。合并效应量的统计推断采用Z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纳入研究结果间的异质性统计推断采用Q检验计算I2,如果I2<50%,并且P>0.1,则说明合并不存在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反之则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明显的临床异质性采用亚组分析或敏感性分析等方法进行处理。 结果共纳入11项回顾性对照研究,根据术后食管裂孔疝复发的诊断方式将各研究分为解剖复发组和临床复发组。解剖复发组中,迷走神经切断430例,迷走神经保留383例;迷走神经切断复发风险大于迷走神经保留组(P<0.05),相对危险度为1.96,95%可信区间(CI)=1.45~2.64。临床复发组中,迷走神经切断337例,迷走神经保留420例;迷走神经切断复发风险大于迷走神经保留(P<0.05)。合并组分析显示,迷走神经切断术后复发风险大于迷走神经保留,相对危险度为1.78,95%可信区间(CI)=1.42~2.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抗反流术中保留迷走神经对减少食管裂孔疝术后复发可能具有积极意义,还需进一步临床试验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腔镜手术和开放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6月54例腔镜和60例开放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恢复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和住院费用;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比较术后4、12、24和48小时疼痛情况;应用数字评分系统(numericalscore system,NSS)比较2组术后3和6个月对切口瘢痕的满意度.结果 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腔镜组(124.7±35.3) min,开放组(117.9±39.2)min,t=0.979,P=0.330].腔镜组出血量少[(23.5±11.3)ml vs.(101.0±46.8) ml,t=-12.423,P=0.000],术后恢复活动时间短[(3.1±0.8)d vs.(5.7±1.5)d,t=-3.511,P=0.037];但住院费用高[(10 726.3±413.5)元vs.(7241.2±587.4)元,t=-2.327,P=0.045].腔镜组出现2例声音嘶哑、l例皮下瘀斑,开放组出现1例声音嘶哑、1例甲状腺功能减退,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Х^2=0.015,P=0.904).腔镜组术后4、12、24小时VAS评分分别为(2.16±0.61)、(2.97±0.78)和(1.39±0.43)分,均显著低于开放组的(3.95±0.62)、(5.74±0.90)、(2.55±0.78)分(t=-9.486、-17.565、-9.994,P均<0.05);而2组术后48小时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术后3和6个月腔镜组的NSS评分分别为(8.74±1.25)、(3.15±1.41)分,均显著高于开放组的(5.68±1.06)、(1.25±1.36)分(t=4.882,P=0.025;t=3.463,P=0.036).结论 腔镜甲状腺手术具有切口美观、出血少、术后疼痛轻的优点,在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方面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系统评价单孔腹腔镜( SILS )与传统多孔腹腔镜脾切除术的临床安全及可行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 PubMed、EMbase、MEDLINE、SCI、CNKI、WanFang Data 和 The cochrane Library,收集单孔与多孔腹腔镜脾切除术的随机或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检索时限截止到 2012 年 12 月.由两名评价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试验、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 RevMan 5.0 软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 纳入 4 个非随机对照试验,共 104 例患者.Meta 分析显示两组手术时间 ( MD = -1.08;95%CI = -37.24 to 35.07;P = 0.95 ),术中出血量( MD = -88.57;95% CI = -211.48 to 34.33;P = 0.16 ),住院天数( MD = -0.10;95% CI = -0.69 to 0.49;P = 0.73 )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单孔腹腔镜脾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由于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存在局限性,上述结论仍需大样本、高质量 RCT 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