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笔者回顾1994年以来收治的胆囊切除术致肝外胆管损伤的临床资料13例,13例中发生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6例,其中胆(肝)总管横断上夹2例,三管汇合区胆管侧壁损伤2例,电凝损伤右肝管2例;发生于开腹胆囊切除术7例(3例外院转入),其中胆(肝)总管横断结扎4例,术中发现胆总管侧壁损伤3例;6例胆(肝)总管横断者行胆总管(肝门)-空肠Roux-en-Y吻合重建,1例术后胆管炎反复发作,经再次手术痊愈出院,1例形成门静脉血栓仍在治疗。7例胆管壁损伤者行修补,T管引流,预后良好。笔者体会:术中精细操作是胆囊切除术预防肝外胆管损伤的前提,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准确把握再次手术指征及时机是避免后遗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对近5年来外科施行的全胃切除术20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经腹手术191例;经胸腹联合切口15例。根治性切除术170例;姑息性切除术36例。经腹组共发生并发症53例次,占27.7%;死亡2例,病情恶化自动出院2例;其余均治愈出院。经胸腹组发生肺部感染4例,占26.7%,均治愈出院。提示全胃切除术应严格选择手术指征,并由经验丰富的医生实施手术;吻合器的使用和围手术期的正确处理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文中探讨超声诊断妇科常见急腹症的思路,旨在提高超声诊断率,降低误诊、漏诊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同时行直肠、乙状结肠癌根治术及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解放军第一〇五医院胃肠外科行腔镜下直肠、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中同时行胆囊切除术的15例病人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人均顺利行腹腔镜下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85±25.4)min,术中出血量为(45.8±20.0)ml,淋巴结平均清扫数目为(12.5±4.5)枚,术后1~4 d排气,病人排气后即开始进食流质,平均住院时间为(11.6±5.3)d。术后随访3~26个月,无肿瘤复发及转移病人。术后有1例病人出现吻合口瘘,予以双套管冲洗后愈合。术后3例病人出现油腻饮食后饱胀不适感,均在3个月内症状缓解。结论对符合指征的病人同时行直肠、乙状结肠癌根治术及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APTT法监测体外循环中血浆肝素含量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与血浆肝素含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在体外循环中的应用。方法 用APTT法检测血浆中不同浓度的肝素含量,建立工作曲线,并用基质血浆与患者血浆进行倍比稀释测定。结果 发现血浆肝素含量在一定范围内与凝固时间的对数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直线回归,r=0.99),批内变异系数为2.3%-3.2%,批间变异系数为2.7%-4.9%。结论 APTT较为准确地反映血浆中肝素含量,通过倍比稀释,扩大了检测范围,可适用于大剂量肝素抗凝体外循环的监测,为实行剂量个体化给药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心电图V1导联P波终末向量(PTFv1)评价左心室功能,本文测定了PTFv1和左心室收缩时间间期(STI),并观察两者的相关性。方法:32例随机病人,采用光电6511型心电图仪和三笔生理记录仪分别测定PTFV1和STI各参数,分析两者相关关系。结果:PTFv1与STI有显著相关关系(P〈0.01)。结论:心电图PTFV1值可评估心脏左室功能及病变程度.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7.
肝移植术是终末期肝病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但是,在我国肝移植术仍未完全成熟,实验性研究必不可少。为临床开展肝移植做准备,我院在2001年5月至6月进行了7例猪原位肝移植术(3例自体原位移植,1例背驮式原位移植,3例同种异体原位移植)。本文就猪的解剖特点和手术操作难点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大肠癌黏蛋白1(MUC1)与β-连环素(β-catenin)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90例大肠癌标本MUC1与β-catenin表达,分析两种分子标志的分布类型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的关系;进一步检验MUC1表达与β-catenin分布的关系,评价联合表达对临床预后的判断价值.结果 54.44%出现MUC1极性分布的丧失,与肿瘤浸润深度相关(P<0.05),而58.89%出现β-catenin核转移,与大肠癌TNM分期有关(P<0.05).MUC1与核β-catenin的联合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相关(P<0.01);联合表达阳性者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者(P<0.05).结论 MUC1极性分布的丧失与β-catenin核转移相关,两者联合表达的阳性提示较差的临床预后.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combined expression of mucin 1(MUC1) and β-catenin in colorectal cancer. Methods Ninety colorectal cancer specimens were subjected to immunohistochemistry for detection of MUC1 and β-catenin. The relationships of expression patterns of these two biomarkers and clinicopathological parameters and survival were analyzed. Results Loss of polarity distribution of MUC1 was detected in 54. 44% cases and was related to depth of invasion ( P <0.05), and nuclear translocation of β-catenin was found in 58. 89% cases and correlated with TNM stage (P <0.05). The combined expression of MUC1 and nucrear β-catenin was related to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TNM stage (P < 0.01 ) and also, a significantly lower survival rate (P <0.05 ). Conclusion Combined expression of MUC1 and nuclear β-catenin indicated a worse prognosis in colorectal cancer.  相似文献   
9.
胃癌手术患者的肠内营养输注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适合用于胃癌手术患者的肠内营养输注方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于本院确诊为胃癌并接受手术治疗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全部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43例,对照组患者43例.观察组患者行持续性肠内营养输注方案,对照组患者行周期性肠内营养输注方案,输注时间为1周.治疗结束后收集两组患者术后临床基本情况、机体免疫指标、营养指标相关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临床状况方面,观察组患者43例患者全部耐受,对照组41例患者耐受;观察组患者达全肠内营养输注时间、脱管时长分别为3.4±1.3d、5.6±0.8d,对照组患者为4.7±1.1d、7.3±2.4d;观察组患者耐受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达全肠内营养输注时间、脱管时长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机体营养方面,观察组患者术后7d时PA水平为311.3±26.8(mg/L),对照组患者为297.8±29.6(mg/L);观察组患者术后7d时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周期性肠内营养输注方案相比,持续性肠内输注方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临床状况,增强患者机体营养的供给,更适合用于胃癌手术患者的肠内营养输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龄肠梗阻病人急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和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一〇五医院普外科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行急诊手术干预57例老龄肠梗阻病人围手术期临床资料。结果 57例病人的年龄为70~105岁,平均(78.3±7.3)岁,其中24例病人(42.1%)发生了各种并发症48例次,包括肺部感染9例,术后肠梗阻3例,切口感染11例,急性肾损伤2例,低蛋白血症17例,心律失常6例。术前合并低蛋白血症、高血糖、贫血、营养不良及手术时间较长的病人术后容易出现常见手术并发症,而年龄、心脑血管疾病、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则对此无明显影响。结论术前多种因素引起了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出现,与病人术前各种合并疾病、病变本身因素以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有关,没有单一的绝对因素决定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加强对老龄病人合并疾病的围手术期处理是减少老龄肠梗阻病人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