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吗啡和芬太尼患者自控镇痛 (PCIA)用于心外科术后疼痛康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 70例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吗啡组和芬太尼组 ,术后在ICU病房用PCIA进行疼痛康复 ,观察镇痛起效时间、效果及满意率 ,以及 2 4h、48h和 72h生命体征及恶心、呕吐等副作用。结果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及满意率无显著性差异 ,生命体征均平稳 ,但芬太尼组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吗啡组 (P <0 .0 5 ) ,患者的恶心、呕吐次数明显少于吗啡组 (P <0 .0 5 )。结论吗啡和芬太尼PCIA均能安全地用于心外科术后患者急性疼痛的康复治疗 ,但芬太尼PCIA明显比吗啡PCIA起效快 ,恶心、呕吐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胸腹部手术病人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行上腹部胸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GEA组)和单纯全麻组(GA组),每组20例。分别测定麻醉前、切皮时、切皮后1h、术毕拔管各时点血糖(BG)、血浆皮质醇(COR)、血管紧张素-Ⅱ(A-Ⅱ)。并刻录麻醉前、中、后的血压、心率变化。结果GA组BG于切皮时、切皮后1h显著高于GEA组(P<0.05),与COR和A-Ⅱ变化相一致。血浆COR在拔管时两组均高于麻醉前(P<0.05);在切皮时、切皮后1h,GA组明显高于GEA组(P<0.05);与麻醉前基础值比较,GEA组术中无明显升高(表1)。A-ⅡGEA组拔管时高于麻醉前(P<0.05);GA组切皮后1h、拔管时均较麻醉前升高(P<0.05)。GEA组在麻醉中(插管后5,30m in)SBP、DBP及MAP均比GA组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HR亦相对较慢。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能显著减轻但不能消除胸腹部手术病人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种安全、有效、便捷的无痛人流方法。方法随机选择300例早孕要求无痛人流的患者分为A、B、C三组,A组为一氧化氮(笑气)组、B组为丙泊酚组、C组为利多卡因局部浸润组,比较三组人流术术中镇痛效果、宫颈松弛度、出血量、手术时间、人流综合症等。结果A、B组均有镇痛效果,出血少,手术时间短,B组宫颈扩张较理想,C组人流综合症发生率高。结论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用于人流术,镇痛效果、宫颈扩张、出血量、手术时间等均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用于预防和降低高血压病人气管拔管心血管应激反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患有原发性高血压1~2期择期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ASAⅡ~Ⅲ级病人72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组)和对照组(N组),每组各36例,术前所有病人血压控制在160/90mmHg以下,分别于手术结束后拔管前静脉微泵右美托咪啶0.5μg/kg或等剂量生理盐水。观察麻醉前、用药后、拔管前、拔管即刻、拔管后3、5、10min病人HR、MAP、心肌氧耗指数(RPP)、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浓度。结果①与麻醉前相比,N组在T2、T3、T4 MAP、HR均明显升高(P〈0.05),而D组在上述时间点MAP、HR上升幅度较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RPP、NE、E在T2、T3、T4、T5 D组均低于N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手术结束后静脉微泵注射右美托咪啶0.5μg/kg能有效预防高血压病人全麻拔管期间的心血管应激反应,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可安全用于高血压病人的全麻气管拔管。  相似文献   
5.
双腔右心室(DCRV)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心病的1.5%。我们从1998年2月~2002年5月诊断并经手术治疗DCRV23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入路腹腔镜手术对右半结肠癌患者肠屏障功能、红细胞免疫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11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简单随机化法分为A组(n=55)和B组(n=55),治疗期间,A组失访2例,B组失访3例,最终A组和B组分别纳入53例和52例。2组均行腹腔镜手术,A组采取头侧入路,B组采取中间入路。统计2组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预后及手术前后肠屏障功能(内毒素、D-乳酸、二胺氧化酶)、红细胞免疫[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黏附肿瘤细胞花环率(TRR)]。结果 与B组相比,A组术中出血量较少,中央淋巴结清扫时间、手术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 <0.05);术后3 d 2组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乳酸水平均高于术前(P <0.05);术后3d 2组RBC-ICR高于术前,TRR、RBC-C3bRR低于术前(P <0.05);术后1年随访,2组远处转移、局部复发、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2种入路方案在右半结肠癌中效果相当,其中头...  相似文献   
7.
硬膜外麻醉加用浅全麻 (简称联合麻醉 )是近年来将两种麻醉方法的复合 ,主要应用于胸外和上腹部进行手术 ,是国内外临床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自去年以来 ,我院对 12 1例手术采用此种方法 (手术种类包括肝、胆、胃、食道、肺、胸膜纤维板剥脱及胸腔占位等 ,年龄 12~ 88岁 ,体重 30~ 80公斤 ,其中男 87例 ,女 34例 )均取得理想的麻醉效果。现将此种麻醉方法的临床应用介绍如下 :1 硬膜外阻滞及全身麻醉的评价1.1 硬膜外阻滞的评价 良好的硬外阻滞可获得充分的镇痛和良好的肌松 ,若辅以适量的镇痛剂即可完成下肢、下腹和部分中上腹部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前,冠心病(coronaryarterydisease,CAD)已成为中国人因心脏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CAD的防治已引起各级医疗机构以及科研人员的重视。CAD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及手术治疗3个方面。虽然大部分CAD患者可以通过这些治疗获益,但仍有少数患者药物治疗无效,又由于心功能差及血管条件不好而无法接受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胸段硬膜外阻滞(thoracicepiduralanesthesia,TEA)作为一种麻醉技术长期广泛应用于临床手术麻醉。1976年,Hoar等首次报道将TEA作为一种术后镇痛手段应用于心脏手术后止痛,TEA在其他方面的用途逐渐引起人们注意…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电针对腹腔镜全麻患者术后寒战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择期于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肠道肿瘤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电针组和曲马多组,每组40例.手术结束前30min,电针组于内麻点与足三里予电针治疗,疏密波,频率2 Hz/100 Hz,电流强度1mA,留针30 min;曲马多组静脉注射盐酸曲马多注射液(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