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热带地区急性缺血性中风中医证型与DWI脑梗死容积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12月经三亚市中医院临床及核磁共振扩散成像技术(MRI-DWI)确诊的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134例,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56例和腔隙性脑梗死78例,按1993年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其分为肝阳暴亢、风火上扰(2例);风痰瘀血、痹阻脉络(68例);痰热腑实、风痰上扰(13例);气虚血瘀(49例);阴虚风动(2例)。分析其MRI-DWI图像资料,并测量DWI病灶大小信息。肝阳暴亢、风火上扰和阴虚风动证型仅各有2例,代表性较差,不予分析。结果三组患者的DWI脑梗死容积经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9.229,P=0.010)。进一步经扩展的t检验法作组间的两两比较,风痰瘀血、痹阻脉络与热痰腑实、风痰上扰证型间DWI脑梗死容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2,P=0.031);风痰瘀血、痹阻脉络与气虚血瘀间DWI脑梗死容积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2.551,P=0.011);而热痰腑实、风痰上扰与气虚血瘀中证型间DWI脑梗死容积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t=0.637,P=0.525)。结论 MRI-DWI在评价热带地区的急性缺血性中风各中医证型的脑梗死容积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椎管内脊膜瘤的影像学特点,并与手术、病理对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8例椎管内脊膜瘤影像表现。结果资料完整的8例患者中,男3例,女5例;年龄30~76岁,平均(53±3)岁。8例患者全部行CT+MRI检查。肿块均为单发,胸段5例(62.5%),颈段2例(25.0%),腰段1例(12.5%)。肿瘤位置、形态与周边关系与术中描述基本一致。术后病理证实均为脊膜瘤。结论脊膜瘤影像学表现典型,MRI为首选,二级医院术前要做影像充分平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影像学改变与乌头汤加减线性关系。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早期RA患者13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67例予以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研究组6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乌头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间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指标、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指标、血液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3. 14%)低于研究组总有效率(91. 04%),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28个关节的疾病活动(DAS28)评分、关节压痛数、肿胀评分、晨僵时间较低,治疗后血沉(ESR)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CCP)抗体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及治疗后滑膜炎评分、骨侵蚀评分及骨髓水肿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患者滑膜炎评分、骨侵蚀评分及骨髓水肿评分均与治疗时间呈负相关关系(r=-0. 921,P=0. 000; r=-0. 903,P=0. 000; r=-0. 864,P=0. 000)。两组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皮疹、腹泻、肝功能异常,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 43%)与研究组(10. 4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乌头汤加减治疗早期RA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较好,且患者滑膜炎评分、骨侵蚀评分及骨髓水肿评分等MRI检查指标与乌头汤加减作用时间负相关,对乌头汤加减治疗RA的疗效有监测和评价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airway smooth muscle cells,ASMCs)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和改良组织块法培养原代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MTT法检测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与川芎嗪共同处理的大鼠ASMCsA490的吸光度值,以观察川芎嗪对PDGF诱导的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Western blot检测ERK1/2及p-ERK1/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MTT法检测,与各对照组比较,给予12.5、25、50、100和200μmol.L-1浓度川芎嗪处理6、12、24、36和48h后,各浓度组川芎嗪处理的细胞平均抑制率均增加,P<0.05,其中以200μmol.L-1在48h时效果最明显,P<0.01。川芎嗪(200μmol.L-1)与PDGF(20pg·L-1)共同处理30min和60min后,p-ERK1/2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结论川芎嗪对增殖的ASMCs有抑制作用,可能与抑制ERK1/2的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热带地区急性缺血性中风中医证型与脑梗死DWI影像ADC值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8月~2013年12月经三亚市中医院临床及MR-DWI确诊的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138例(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按1993年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其以中经络组分为:肝阳暴亢、风火上扰;风痰瘀血、痹阻脉络;痰热腑实、风痰上扰;气虚血瘀;阴虚风动.分析其脑梗死DWI图像资料,并测量病灶的ADC值等信息.根据试验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其中128例资料完整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由于中经络组中的第-证和第五症样本量过小,进行了删除.作三种分型间的方差分析及非参数检验,结论-致,即容积的组间存在差异,而ADC值不存在差别.本数据不完全满足正态性,适宜做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Test),P=0.183,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热带地区的不同急性缺血性中风中经络组中医证型之间ADC值的差异未见特异性,ADC值作为中医分型的客观指标有待我们下-步的大样本研究来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气道重塑小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姜黄素小剂量组、姜黄素中剂量组和姜黄素高剂量组。以腹腔注射卵白蛋白致敏和雾化激发建立慢性哮喘小鼠气道重塑模型。姜黄素组在每次雾化前30 min给予姜黄素干预,其他组给予生理盐水。观察小鼠激发时的症状。检测气道反应性。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检测血清特异性IgE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鉴定气道平滑肌,图像分析软件IPP测支气管壁厚度、平滑肌层厚度、平滑肌细胞数以及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ER K)在气道平滑肌细胞中的灰度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小鼠激发早期出现烦躁不安、呼吸急促和腹肌痉挛等阳性反应。姜黄素干预组症状不明显,出现症状较晚,且很快缓解。姜黄素干预组的气道反应性低于气道重塑模型组(P0.05)。姜黄素干预组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低于模型组(P0.05)。姜黄素干预组的血清特异性IgE低于模型组(P0.05)。姜黄素干预组的支气管壁厚度、支气管平滑肌层厚度及支气管平滑肌细胞数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姜黄素可以抑制哮喘小鼠气道重塑模型中气道平滑肌的增殖,其机制与姜黄素抑制ER K信号通路和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在肺组织中的浸润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后Pilon骨折的CT影像形态学及CT指导不同分型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66例后Pilon骨折患者,测量横切面骨折线至双踝连线的夹角(α角)、骨折块面积与胫骨远端面积的比值(FAR1)和骨折块前后径与胫骨远端前后径的比值(FLR),以及矢状面骨折线同胫骨解剖轴的夹角(β角)、骨折块面积与骨折线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T三维重建及薄层扫描联合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定量诊断良性和恶性脊柱骨折的价值。方法 选取85例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时间为2018年5月至2020年6月,经病理确诊为良性脊柱骨折共50例、恶性脊柱骨折共35例,且予以CT、磁共振检查,对比阳、阴性预测值,分析良恶性脊柱骨折的影像学特征,比较良恶性的ADC值,评估CT平扫、CT三维重建及薄层扫描、磁共振、两项联合诊断良恶性脊柱骨折的AUC值、敏感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结果 85例脊柱骨折患者经CT平扫后,阳性预测值73.47%,阴性预测值61.11%;经CT三维重建及薄层扫描后阳性预测值为81.63%,阴性预测值为72.22%。经磁共振检测后,阳性预测值为90.00%,阴性预测值85.71%;经两项联合检测后,阳性预测值96.00%,阴性预测值94.23%。CT影像学特征显示,良性脊柱骨折出现T2WI高信号共43例,椎体形态以楔形占比更多,椎体后缘以成角多见,椎旁软组织呈环形增厚样;恶性脊柱骨折出现T2WI高信号34例,椎体形态以楔形或倒楔形为主,椎体后缘呈膨隆,椎旁软组织呈结节肿块。良性组的ADC值高于恶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