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2篇
肿瘤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小儿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小儿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的麻醉处理方法和安全性。方法本组80例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ASAⅠ~Ⅱ级,以气管全麻下行术式,入室后连续监测HR、MAP、SpO2、气道峰压(PIP)、PETCO2及体温,并分别记录术前、气腹后5min、气腹后10min、放气后10min的各项监测指标。结果所有患儿麻醉均满意,无一例出现麻醉意外、并发症,CO2气腹后10、20min HR、MAP、PETCO2、PIP显著升高(p<0.05,p<0.01),SpO2无显著变化,放气后10min各项指标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面对小儿特殊的解剖、生理和CO2气腹对生理产生的影响,做好术前准备,选择正确的麻醉方法和合适的麻醉药物,维持稳定的循环,小儿可安全实施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手术。  相似文献   
2.
3.
0 引言 肩周炎的传统疗法为按摩、针灸、局封及药物对症治疗,但疗程长,患者痛苦大,个别重症病例,难以使肩关节活动,经治疗缓解症状后复发率较高。本文探讨采用芬太尼、异丙酚麻醉下进行手法松解治疗“冻结肩”,且随访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几年来作者单用局部阻滞与局部阻滞加手法治疗枕神经痛 ,并进行了疗效随访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共 72例随机分两组 ,治疗组 36例 ,男 14例 ,女 2 2例 ,年龄 16~ 6 8岁 ,平均 39.5岁 ,病程 2 0天~ 10年 ,平均 2 .1年 ,单侧枕神经痛 2 3例 ,双侧 13例 ;对照组 36例 ,男 13例 ,女 2 3例 ,年龄 18~ 6 6岁 ,平均 40 .2岁 ,病程 2 2天~ 9年 ,单侧枕神经痛 2 5例 ,双侧 11例。临床表现 本组患者具典型枕神经痛的症状 :枕大神经痛表现为一侧枕下痛 ,并向枕顶部放射 ;枕小神经痛为乳突稍后缘痛 ,并向耳后、甚至前额及眼眶区放射。查体 :枕…  相似文献   
5.
等容量血液稀释预存式自体输血在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等容量血液稀释预存式自体输血在择期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30例外科择期手术患者在麻醉后手术前输入血浆代用品或晶体液,输入的液体量与采血量的比例为3~3.5:1,在手术失血前采自体全血400ml~800ml,在手术后期或术毕后回输给患者。结果 30例患者采血及回输过程均无发生任何不良反应,随访6个月无血源性传染病发生。结论 等容量血液稀释预存式自体输血可缓解血源紧张状况,避免同种异体输血所引发的各种不良反应。安全、有效、简便易行、节约血源.可减少或避免异体输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种类局部麻醉剂,以轻比重溶液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的疗效。方法 采用1.5%奴夫卡因、0.1%丁卡因、1%利多卡因、0.2%布比卡因用于临床麻醉观察其效果。结果 771例麻醉满意.肌松良好,生理扰乱少,各溶液组麻醉发挥作用时间各有不同。结论 由于溶液浓度低,脊神经阻滞程度轻.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麻醉护士的工作范畴及在麻醉科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麻醉学科近几年的迅猛发展,其工作范畴不仅仅是在临床麻醉,还包括急救复苏、麻醉复苏、疼痛治疗、无痛胃肠镜等,麻醉护士在优化麻醉科工作环境、有效管理药品及配合医生的诊疗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院麻醉科2005年配备了麻醉护士,从事麻醉护理工作,现将我们的做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压(CVP)监测下,采用加压袋装液体快速扩容法抢救失血性休克的临床运用及效果。方法4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Ⅰ组n=20)和对照组(Ⅱ组n=20),Ⅰ组在CVP监测下,采用血压计袖带加压软性袋装液体快速静脉输注法;Ⅱ组用传统输液方式处理。结果Ⅰ组病例在30m in内平均输入量为(1271±170)m l,在围术期平均总输入量为(5311±410)m l;Ⅱ组分别为(721±140)m l与(3273±330)m lP<0.01,SBP、DBP、CVP、SpO2指标恢复,排尿恢复时间,治愈率明显优于Ⅱ组;死亡率下降。结论在CVP监测下,实施加压快速扩容法是救治失血性休克的重要措施,可迅速恢复病人有效循环血量,维持重要器官组织细胞的灌注,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腰椎间盘突出好发于 L3~ 4、L4~ 5、L5~ S1椎间,因该部位负重大,活动多,易于发生退行性变.在此基础上,创伤、劳损、着凉等因素使肌肉韧带紧张性增加,椎间盘内压增加,使已退变的纤维环破裂.鉴于上述病变,在硬膜腔麻醉的同时注入营养神经、促进炎症吸收的相应药物,再配给推拿治疗,将达到较好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氯胺酮-丙泊酚复合全麻在大面积烧伤早期切痂植皮手术的麻醉效果、副作用的发生率、术后的恢复情况,并同期与传统的氯胺酮复合羟丁酸钠麻醉相比较,是否更具优越性。方法40例切痂植皮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氯胺酮-丙泊酚复合全麻组(Ⅰ组n=20)和氯胺酮-羟丁酸钠全麻组(Ⅱ组n=20)。全部病例静注芬太尼2μg/kg、丙泊酚2~3mg/kg、阿曲库铵0.3-0.5mg/kg做诱导插管,然后Ⅰ组微泵持续注射丙泊酚4~6mg/kg·h,45min间断静注阿曲库铵0.25-0.5mg/kg及氯胺酮1-2mg/kg维持。Ⅱ组微泵持续注射氯胺酮1-2mg/kg·h,45min间断静注阿曲库铵0.25~0.5mg/kg及羟丁酸钠80-100mg/kg。分别记录2组病例在用药期间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麻醉效果、停药后苏醒时间、苏醒后再入睡、副作用发生率等。结果Ⅰ组病例麻醉效果良好,循环稳定;而Ⅱ组术中血压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术中肢体有不自主的躁动现象,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Ⅱ组比Ⅰ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氯胺酮-丙泊酚复合全麻用于大面积烧伤早期切痂植皮手术,麻醉效果确切,可控性强,苏醒迅速而平稳,不良反应少,优于氯胺酮羟丁酸钠麻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