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15d-PGJ2对肝星状细胞株(HSC-T6)前胶原α1(Ⅰ)表达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PPARγ在肝纤维化进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SC-T6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TGFβ-对照组和15d-PGJ2处理组,TGF-β对照组和15d-PGJ2处理组均给予TGF-β因子(终浓度3 ng/ml)共孵育6 h,15d-PGJ2处理组再用1、2、3μmol/L的PPARγ激动剂15d-PGJ2作用24 h。应用RT-PCR、Westernblot方法观察分析各组间肝星状细胞PPARγ、前胶原α1(Ⅰ)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15d-PGJ2能够显著上调PPARγ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15d-PGJ2处理组的相对吸光度值较空白对照明显升高(P<0.05),而TGFβ-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TGFβ-刺激下,TGF-β对照组前胶原α1(Ⅰ)mRNA水平均升高,同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15d-PGJ2处理组细胞前胶原α1(Ⅰ)mRNA水平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与TGFβ-对照组相比,其表达明显受抑制(P<0.05)。结论PPARγ激动剂15d-PGJ2能够通过上调PPARγ表达而抑制前胶原α1(Ⅰ)转录,提示PPARγ可抑制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初诊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HBcAb)水平与肝脏炎症程度间的关系。方法初诊CHB患者436例,分别采用雅培I2000和M2000试剂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epatitis Be antigen,HBeAg)、HBcAb水平及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DNA,依据肝穿刺活检组织病理对患者肝脏炎症程度进行G分级;Spearman法分析血清HBcAb水平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HBcAb水平对肝脏炎症G分级的影响;ROC曲线评估血清HBcAb诊断中重度肝脏炎症(G_(2-4))的效能。结果 CHB患者血清HBcAb水平随肝脏炎症程度G分级G_(0-1)级[(10.33±2.16)S/CO]、G_2级[(11.01±1.95)S/CO]、G_3级[(11.57±1.51)S/CO]、G_4级[(11.85±2.21)S/CO]逐渐升高(P0.05);187例HBeAg阳性患者中,G_(0-1)级[(8.95±2.72)S/CO]、G_2级[(10.35±2.08)S/CO]、G_3级[(11.53±1.65)S/CO]患者血清HBcAb水平逐渐升高(P0.05);249例HBeAg阴性患者中,G_(0-1)级[(11.13±1.23)S/CO]、G_2级[(11.45±1.75)S/CO]、G_3级[(11.64±1.19)S/CO]及G_4级[(11.85±2.21)S/CO]患者血清HBcA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BcAb水平与HBeAg阳性患者G分级呈正相关(r=0.414,P0.001)、与HBsAg水平呈负相关(r=-0.440,P0.001),HBcAb水平与HBeAg阴性患者G分级无线性相关(r=0.096,P=0.13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清HBcAb是HBeAg阳性患者发生中重度肝脏炎症的危险因素(OR=1.392,95%CI:1.190~1.627,P0.001),其对HBeAg阴性患者肝脏炎症程度G分级无明显影响(OR=1.311,95%CI:0.933~1.843,P=0.083);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BcAb以10.11S/CO为最佳截断值,诊断中重度肝脏炎症的AUC为0.72(95%CI:0.639~0.799,P0.001),灵敏度为75.6%,特异度为56.4%。结论血清HBcAb水平与HBeAg阳性初诊CHB患者肝脏炎症程度明显相关,其水平升高是HBeAg阳性CHB患者发生中重度肝脏炎症的危险因素,可作为诊断此类CHB患者中重度肝脏炎症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携带Hsp47特异性siRNA的人源单链抗体融合蛋白,并探讨其诱导肝星状细胞凋亡的作用. 方法 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得到单链抗体,采用分子克隆的方法将单链抗体ScFv和鱼精蛋白截短体tp基因融合,经转化,筛选,酶切连接测序后诱导表达并纯化蛋白,间接免疫荧光检测人原代肝星状细胞,人正常肝细胞7701对ScFv/tP融合蛋白的内吞效率;凝胶迁移阻滞实验检测ScFv/tP融合蛋白与DNA结合活性;Hsp47靶向性siRNA转染人原代肝星状细胞后,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细胞内Hsp47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ScFv/tP融合蛋白介导Hsp47siRNA转染肝星状细胞后,采用流式细胞仪和Western blot分析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用CCK-8法分析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所获得的ScFv/tP融合蛋白能够被人原代肝星状细胞内化进入细胞内,而不能被人正常肝细胞所内化,由ScFv/tP融合蛋白介导的Hsp47-siRNA能够降低人原代肝星状细胞Hsp47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且转染后能够诱导肝星状细胞凋亡的发生. 结论 人源单链抗体融合蛋白是一种良好的载体,能够转移靶向Hsp47特异性siRNA的诱导人原代肝星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NF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条件的38例入选病人,应用PEG-IFNα-2 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疗程48周。治疗至12周末时根据是否停用利巴韦林,将病人划分为A、B两组,A组为停用利巴韦林组,B组仍采用原来的联合方案,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12和24周时2组HCV RNA应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周结束时ETVR率以及治疗结束6个月时SVR率,A、B两组分别为55.6%、44%和85%、75%,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G-IFNα-2 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疗效优于PEG-IFNα-2 a单药治疗,也优于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方案,是目前较理想的丙肝治疗方案。早期联用利巴韦林具有重要意义,能提高早期应答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肠癌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点。方法对146例大肠癌内镜检查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大肠癌多发于40~69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多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便血、腹痛、黏液便。肿瘤发生以直肠和乙状结肠为主,直肠癌占58.9%。组织分型以腺癌为主,恶性程度较高的仅占9.60%,但以青年患者较多。结论青年患者恶性程度较高。症状无特异性,直肠指诊、大便潜血试验、结肠镜检查是诊断大肠癌的极其重要方法,结肠镜检查对病灶发现和追踪癌前病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大肠息肉、腺瘤积极治疗是减少癌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颅脑术后伴手术部位感染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方法选取120例颅脑术后伴手术部位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感染病原菌情况、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联合用药及疗效情况。结果 120例患者检测出病原菌212株,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其他细菌,比例分别为48.11%、27.83%、18.40%和5.66%;抗菌药物青霉素类为阿洛西林、阿莫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菌素类为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和头孢曲松,内酰胺类为亚胺培南,氨基糖苷类为丁胺卡那霉素,大环内酯类为阿奇霉素,林可霉素类为克林霉素,喹诺酮类为左氧氟沙星,酰胺醇类为氯霉素,多肽类为万古霉素,抗真菌为氟康唑,抗虫类为甲硝唑;联合用药中头孢菌素类和氨基糖苷的使用率最高;120例患者治疗后病死率12.50%,总有效率87.50%。结论临床合理有效地使用抗菌药物能提高有效率和康复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大鼠肺血栓栓塞症中肺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和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及血清NO水平的变化,探讨缺氧诱导因子和一氧化氮合酶对大鼠肺血栓栓塞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自体血栓回输法建立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PTE模型组,取动脉血测血气,常规病理学检测,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清中NO的水平,Western blotting和RT-PCR分别检测HIF-1、iNOS的表达。结果 PTE模型组肺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各个时间点HIF-1及iNOSmRNA及蛋白水平较同时点正常组明显增高(P〈0.05),且HIF-1及iNOS两者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均存在正相关(r=0.873、0.917,P〈0.05)。结论 HIF-1及iNOS表达上调可能参与肺栓塞后机体代偿低氧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 FibroTouch 脂肪衰减参数对 CHB 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收治的 CHB 患者115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单纯 CHB 组61例及 CHB 合并 NAFLD 组54例,分析 FibroTouch 在肝脏炎性反应、纤维化及脂肪肝的诊断价值及相关因素的关系,对其中的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组间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其中的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115例患者肝脏硬度值为(8.22±6.33)kPa,脂肪衰减参数为(242.37±31.56)db/m,CHB 合并 NAFLD 组患者脂肪衰减参数、体质指数(BMI)、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血糖均高于单纯 CH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54例 CHB 合并 NAFLD 组患者,依据脂肪变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结果显示脂肪变程度越重脂肪衰减参数就越高(P <0.05),且脂肪衰减参数的敏感度为92.6%,特异度为85.0%。在相同的炎性反应及纤维化程度上,CHB 合并NAFLD 组患者脂肪衰减参数均高于单纯 CHB 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而各组患者的脂肪衰减参数在不同的炎症分级(χ2=5.901,P =0.117)及纤维化分期(χ2=4.073,P =0.254)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FibroTouch 作为一种新的无创性诊断方式,可以较好地反映 CHB 患者的脂肪变程度,推荐应用于 CHB 合并 NAFLD 患者的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瘦素(Leptin)的含量并分析其与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和前胶原蛋白Ⅲ(PCⅢ)等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分别用放免法及酶联免疫法测定109例慢性乙肝及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TGFβ-1、Leptin和HA、LN、PCⅢ的浓度。结果慢性乙肝重度及肝炎肝硬化组患者血清TGFβ-1水平明显高于慢性乙肝轻、中度及正常对照组(P均<0.05);且与HA、LN、PCⅢ等指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而慢性乙肝轻、中度组血清TGFβ-1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慢性乙肝及肝炎肝硬化组患者血清Leptin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与TGFβ-1、HA、LN、PCⅢ等指标无相关关系。结论TGFβ-1参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进程,可作为诊断肝纤维化有用的血清学指标;慢性乙肝及肝炎肝硬化组患者血清leptin水平升高,但并未参与肝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通过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联合血浆置换(PE)对终末期重症肝炎合并肾衰竭患者炎症及肾功能指标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置换液剂量与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以2011年6月~2013年6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内科收治的24例终末期重症肝炎合并肾衰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格法将24例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n=12)。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治疗和PE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的基础上加用CRRT。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及血清肌酐(SCr)]的改善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炎症指标hs-CRP、IL-6及TNF-α,肾功能指标BUN、SCr均明显下降(r=11.136、9.261、10.919、8.056、3.669,P<0.05),且观察组的炎症指标及肾功能指标比同期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19.432、12.950、20.597、19.757、15.738,P<0.05)。12例观察组中35 mL/(kg·h)组、65 mL/(kg·h)组、100 mL/(kg·h)组各4例;肾功能指标BUN、SCr水平与置换液剂量均不存在相关性(r=0.3246、0.3158,P>0.05)。结论 CCRT联合PE可降低终末期重症肝炎合并肾衰竭患者的hs-CRP、IL-6、TNF-α、BUN及SCr水平,改善预后,置且换液剂量对CCRT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