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与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效果.方法:选择某院治疗的84例HIC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2组术中指标、血肿残余量、炎症指标[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GOS)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33.98±5.04)mL和血肿残余量为(7.13±2.27)mL,少于对照组的(49.12±7.35)mL和(12.34±5.05)mL;手术时间为(65.83±6.16)min,短于对照组的(79.31±8.51)min;GOS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hs-CRP为(6.35±1.52)mg/L和TNF-α为(40.28±3.91)μg/L,低于对照组的(7.42±1.69)mg/L和(44.19±4.38)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CH患者采用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在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提高血肿清除率及改善患者术后生存状态方面效果更佳,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Apo(a)结构基因(APOA)5'调控区多个基因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瘤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经全脑动脉造影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90例和健康对照者96例为研究对象,采集其血浆,提取白细胞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AGE)和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等方法,检测Apo(a)的结构基因5'调控区-1500位点五核苷酸重复序列的多态性(PNR)[(TTTTA)n]、-914位点G/A、-49位点C/T、-21位点G/A等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中国人群中的分布.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Apo(a)结构基因的PNR共检测出8种基因型和5种等位基因,两组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两组研究对象的-914位点G/A多态性分布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但组内分析显示-914位点G/A多态性与动脉瘤大小相关;两组研究对象均未发现存在-49位点C/T、-21位点G/A多态性.结论 未发现Apo(a)结构基因5'调控区多个基因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瘤发病有相关性;Apo(a)结构基因5'调控区-914G/A等位基因可能与动脉瘤的发展相关,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Apo(a)结构基因5'调控区-49C/T、-21G/A的多态性在中国人群中可能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抑癌基因p33ING1b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行脑胶质瘤手术切除的新鲜胶质瘤组织标本66例及正常脑组织15例,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33ING1b在瘤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p33ING1b在66例胶质瘤标本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1.2%(47/66),而在正常组织中全部为阳性表达(100%);且随着肿瘤级别的增高,p33ING1b的表达水平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结论:p33ING1b在胶质瘤组织中低表达,且与肿瘤恶性程度密切相关,检测其表达水平将为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确定治疗策略及评估预后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a)[Lp(a)]及载脂蛋白(a)[Apo(a)]结构基因(APOA)5’调控区PNR基因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瘤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颅脑CTA、DSA及手术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的45例患者和健康对照组45例,测定其血浆Lp(a)的浓度;同时采集其血浆,提取白细胞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结合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等方法,检测载脂蛋白(a)的结构基因5’调控区-1500位点五核苷酸重复序列的多态性(PNR)[(TTTTA)n]基因多态性。结果:动脉瘤组Lp(a)平均浓度为(50.2±14.3)mg/dl,健康对照组为(14.9±7.6)mg/dl(P〈0.001);两组研究对象Apo(a)结构基因的PNR共检测出8种基因型和5种等位基因,动脉瘤组PNR-5等位基因频率和PNR5/8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且重复序列为5的等位基因还与血浆Lp(a)升高相关(P〈0.05)。结论:血浆Lp(a)浓度与颅内动脉瘤发病有显著相关性;ApoaPNR(TTTTA)拷贝数为5的等位基因可能与颅内动脉瘤发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利用显微手术治疗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方法 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显微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均采用翼点或改良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肿瘤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4例.术后视力下降1例,不全偏瘫2例,动眼神经麻痹2例,癫痈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早期尽量阻断肿瘤的基底供血,利用娴熟的显微手术技巧,辨别肿瘤与毗邻结构的关系,酌情处理肿瘤与重要结构的粘连,积极防治术后并发症,可改善手术预后.对残余肿瘤,采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进行治疗有助控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积水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感染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间60例脑积水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出现感染5例,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颅内感染3例,分流管皮下通道感染1例,腹腔感染1例.结论 完善的术前准备,熟练准确的手术操作,以及围术期的积极预防性抗感染治疗,能有效降低并发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Apo(a)结构基因(APOA)5′调控区多个基因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瘤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全脑动脉造影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90例和健康对照者96例为研究对象,采集其血浆,提取白细胞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AGE)和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等方法,检测Apo(a)的结构基因5′调控区-1500位点五核苷酸重复序列的多态性(PNR) [(TTTTA)n]、-914位点G/A、-49位点C/T、-21位点G/A等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中国人群中的分布。结果两组研究对象Apo(a)结构基因的PNR共检测出8种基因型和5种等位基因,两组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两组研究对象的-914位点G/A多态性分布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但组内分析显示-914位点G/A多态性与动脉瘤大小相关;两组研究对象均未发现存在-49位点C/T、-21位点G/A多态性。结论未发现Apo(a)结构基因5′调控区多个基因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瘤发病有相关性;Apo(a)结构基因5′调控区-914G/A等位基因可能与动脉瘤的发展相关,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Apo(a)结构基因5′调控区-49C/T、-21G/A的多态性在中国人群中可能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   
8.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s,IA)是指颅内动脉管壁病理性膨出或扩张,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是一种较常见且危害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在脑血管意外中,IA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根据尸检报道,IA的检出率为0.2%~1.0%,仅在我国每年的患者数就超过4000例。颅内动脉瘤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破裂出血,进而引起颅内出血、局灶体征及脑缺血等相应的症状和体征,致残率和致死率很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大型听神经瘤的显微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枕下一乙状窦后人路21例大型听神经瘤的显微手术。结果本组病例全切或近全切18例(85.7%);大部分切除3例(14.3%);面神经解剖保留16例(76.2%);死亡1例(4.8%)。结论采用经枕下一乙状窦后人路显微久科技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积水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感染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间60例脑积水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出现感染5例,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颅内感染3例,分流管皮下通道感染1例,腹腔感染1例。结论完善的术前准备,熟练准确的手术操作,以及围术期的积极预防性抗感染治疗,能有效降低并发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