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失眠绿色疗法"治疗失眠症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睡眠是人体的生理必需,睡眠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人体的身心健康。随着社会竟争的日益激烈及社会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失眠症患者求助于医院接受治疗。鉴于失眠药物的副作用及不良反应,使众多的失眠症患者更加青睐于非药物的治疗方式。我院门诊自2 0 0 2年3月开始实施“失眠绿色疗法”以来,受到了众多失眠症患者的好评。为验证该疗法的治疗效果,我们对其中的4 6例失眠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的对照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2 0 0 2年3~8月,在我院“失眠绿色疗法”门诊接受治疗的失眠症患者4 6例(其间脱落6例,实际完成4 0…  相似文献   
2.
侯永旺  常娇  王艳辉  任丽 《天津医药》2019,47(4):382-386
目的 探究苯乙双胍抑制 A549/DDP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 MTS法检测顺铂(顺铂 组)和苯乙双胍(苯乙双胍组)对 A549/DDP 细胞和 A549 细胞的细胞活力(24 h 和 48 h)的影响。苯乙双胍组以 2.5 mmol/L苯乙双胍处理,对照组采用PBS处理,MTS法检测苯乙双胍对A549/DDP细胞增殖的影响,克隆形成实验检测 苯乙双胍对 A549/DDP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苯乙双胍对 A549/DDP细胞凋亡和活性氧(ROS) 胞内线粒体质量(Mitotracker)、钙离子(Rhod-2)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线粒体DNA(mtDNA)变化,三磷酸腺 苷(ATP)试剂盒检测 ATP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苯乙双胍对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复合物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顺 铂组比较,苯乙双胍组A549/DDP细胞在24 h和48 h的细胞活力降低(P<0.05),而2组间A549细胞24 h和48 h活力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顺铂处理48 h时A549/DDP细胞活力均高于A549细胞(P<0.05),而24 h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苯乙双胍处理的A549/DDP细胞活力低于A549细胞(P<0.05)。与PBS组相比,苯乙双胍组A549/DDP细胞的24 h和 48 h 增殖率、集落形成数减低,而凋亡率升高,ROS 水平增高,Mitotracker、Rhod-2、mtDNA 及 ATP 水平降低(P< 0.05),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复合物Ⅰ中的NDUFB8蛋白、复合物Ⅱ中的SDHB蛋白和复合物Ⅳ中的MTCO1蛋白表达明 显降低(P<0.05)。结论 (1)A549/DDP细胞较 A549细胞对苯乙双胍更为敏感,但对顺铂耐受性较 A549细胞强。 (2)苯乙双胍通过增加细胞内 ROS、减少线粒体质量、钙离子和 mtDNA、抑制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复合物表达,减少 ATP生成,从而抑制A549/DDP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3.
杨冬梅  常娇  张艳 《护理学杂志》2006,21(11):14-15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和父母养育方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近期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和父母养育方式评定量表(EMBU),对180例近期结局不同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家庭环境和父母养育方式的对照比较,并作多元回归分析.结果53.3%患者结局良好,46.7%患者结局不良,近期结局不同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家庭环境和父母养育方式方面存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家庭的低情感温暖,父亲的过分干涉,母亲的拒绝、否认和家庭的高控制性为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近期结局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不良家庭环境和父母不恰当的养育方式会对其近期结局产生较大的影响,建议时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亦应对其家属采取同步教育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全程护理联合持续被动活动(CPM)干预对膝关节后交叉韧带(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77例膝关节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2019年12月~2021年1月),依照干预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39例)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接受全程护理联合CPM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康复训练依从性较对照组高(P<0.05).干预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膝关节功能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全程护理联合CPM干预应用于膝关节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能有效提高康复训练依从性,调节心理状态,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5.
精神科男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了:了解精神科男护士心理的健康状况,方法: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我院42名男护士进行调查,结果:精神科男护士SCL-90总分及因子分,除人际关系与一般人群有一定差异外,其它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精神科男护士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但外界人际关系方面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和父母养育方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近期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和父母养育方式评定量表(EMBU),对180例近期结局不同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家庭环境和父母养育方式的对照比较,并作多元回归分析。结果53.3%患者结局良好,46.7%患者结局不良,近期结局不同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家庭环境和父母养育方式方面存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家庭的低情感温暖,父亲的过分干涉,母亲的拒绝、否认和家庭的高控制性为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近期结局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不良家庭环境和父母不恰当的养育方式会对其近期结局产生较大的影响,建议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亦应对其家属采取同步教育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伽玛刀治疗颅内生殖细胞瘤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殖细胞瘤是颅内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多数起源于中线附近,如松果体区、三脑室和鞍上池。新生儿至老年均可发生,但仍以青少年多见,发病高峰12~14岁,男女比例约2.2∶1.0。肿瘤为高度恶性,浸润性生长,并可沿脑脊液循环播散种植[1]。治疗手段有手术治疗和(或)放射治疗(包括精确放疗,如γ-刀),结合化学治疗和生物治疗等综合治疗。我中心于2004年10月-2005年10月共收治生殖细胞瘤患者30例,均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白介素-17(IL-17)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IL-6/STAT3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收集50例CHB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并回顾性收集相关临床特征以及病毒学特征信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受试者血清中IL-17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IL-17与CHB患者HBV-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以及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之间的相关性;进一步用人源重组IL-17(rh IL-17)处理HBV复制细胞系Hep G2.2.15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方法检测细胞中IL-6 m RNA水平,通过ELISA方法检测细胞上清IL-6含量,同时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STAT3以及磷酸化STAT3(p STAT3)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IL-17在CHB患者中明显升高,同时IL-17含量与HBV-DNA、ALT及AST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性;当rh IL-17作用于Hep G2.2.15细胞时,可以检测到IL-6表达水平以及细胞中p STAT3明显升高。结论 IL-17在CHB患者中明显升高,与HBV-DNA病毒载量之间呈正相关性,并参与、激活IL-6/STAT3信号通路,与HBV复制及CHB疾病的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食管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会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降低。有研究表明,食管癌患者对疾病不确定感与希望水平的降低,是导致患者心理压力增大、负性情绪过高,从而使社会支持度降低、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1,2]。因此,如何降低食管癌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提高生活希望值,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是极为必要的。有研究指出,绝大部分癌症患者希望清楚自己的诊断,且有较强的欲望让医生提供信息支持的同时,能得到一定的心理干预[3]。作者试图通过向患者提供信息支持的同时加入部分护理干预方式,来探讨该方式对食管癌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和希望改善作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家庭干预对女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家庭环境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6,他引:25  
目的:探讨系统性家庭干预对女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家庭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对60例存有家庭关系紧张和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的女性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1年系统的家庭教育和针对性家庭干预,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生活质量量表(QOL)、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及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DSS),进行干预前后评分。结果:1年后,BPRS、SDSS总分,FES-CV、QOL评分,除娱乐性、环境领域及精神信仰因子外,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Pd0.05或Pd0.01);1年内病人复发率为10.0%(6/60)。结论:本干预方法时具有家庭关系紧张和生活质量下降的女性精神分裂症病人,有改善其家庭处境、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