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95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8篇
  1964年   6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5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利福平(rifampicin)是广用的抗结核药物,但发现可与不少药物相互作用,近来更发现可影响钙通道拮抗剂如硝苯啶、维拉帕米等药物的疗效。利福平可激活肝脏内促使一些药物代谢转化的酶,从而加速药物自体内排除,降低其生物利用度。受影响的药物包括作用于心血管系统药物,如地高辛、洋地黄毒甙、肾上腺素神经β-受体阻断剂、维拉帕米等。一例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服用硝苯啶以控制高血  相似文献   
2.
羟甲芬太尼(1)是一个强效的镇痛剂和高亲和、高选择性的阿片μ受体激动剂。通过HPLC和1HNMR分析,cis-A-l被确定为由等量的cis-(+)-(3R,4S,2'S)-l和:cis-(—)-(3S,4R,2'R)-1组成的外消旋体,cis-B-l被确定为由等量的cis-(—)-(3R,4S,2'R)-1和cis-(+)-(3S/,4R,2'S)-1组成的外消旋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合成天然产物taxinine NN-3和taxinine NN-14,研究其对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逆转活性.方法:以紫杉宁为出发原料,通过选择性水解9,10位的乙酰氧基,制成原乙酸酯后再水解.结果:以紫杉宁为原料经过3步反应,可以同时获得taxinine NN-3,taxinine NN-4两种天然产物,其中taxinine NN-3的收率为25%,taxinineNN-4的收率为68%.结论:高收率地合成了taxinine NN-3和taxinine NN-14.  相似文献   
4.
肾上腺素能β受体激动剂常用于严重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短期治疗。pirbuterol是较新的口服有效β受体激动剂,其作用持续时间长达5小时,因而试行观察其对左心室的作用可否持久。12名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口服23~30毫克pirbuterol,3小时后,心指数及左心室排出率增加35%。这对患者说来是有利的血流动力效应。每日三次,每次20毫克,连续服药1月以后,药物对左心室功能产  相似文献   
5.
诱发血小板集聚的前列腺素前列腺素(PG)广泛存在于机体的无数组织中,对许多生理效应起着调节作用。新近报道它对血小板的集聚也有影响。前已发现,去甲肾上腺素、二磷腺苷(ADP)、三磷腺苷(ATP)等均可促使血小板集聚,但前列腺素是效能更高的血小板集聚的化学诱发剂。血小板集聚是凝血过程的一个环节。凝血对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新喹诺酮YH-6对支原体的抑制活性并与其它抗微生物药剂作比较。方法:MIC的测定采用微量稀释法。结果:YH-6对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口腔支原体(Mo),唾液支原体(Ms)的MIC分别为250μg·L~(-1),500μg·L~(-1),125μg·L~(-1),125μg·L~(-1),它的抑制活性与红霉素,柱晶白霉素相当,是氧氟沙星的2-8倍。Uu,Mh对YH-6及交沙霉素和泰洛星不易产生诱导耐药性,而对红霉素和四环素易产生诱导耐药性和多重耐药性,而对YH-6,交沙霉素和泰洛星无多重耐药性。结论:YH-6对支原体有很强的抑制活性,且不易形成诱导耐药性。Uu和Mh的红霉素或四环素抗性菌株对YH-6无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7.
新一代非甾体类抗炎药——2型环氧化酶抑制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药物的消炎效应是由于抑制了环氧化酶,进而阻止了有炎症效应的前列腺炎的生物合成。近年鉴定的环氧化酶有两种异型,即1型与2型环氧化酶。抑制2型酶能有效阻止炎症组织前列腺素的形成,从而产生消炎作用;而抑制1型酶则阻止胃,肠,肾等多处前列腺素的形成,从而干扰后者的细胞保护生理功能,造成药物的多种不良反应。特异性2型环氧化酶抑制剂既保持了消炎作用,又减轻了对胃、肠、肾等的毒性。本文列  相似文献   
8.
9.
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S)-9氟-2,3-二氢-3-甲基-10-(4-(2-嘧啶)-1-哌嗪基)-7-氧代-7H-吡啶并[1,2,3-de][1,4]苯并恶嗪-6-羧酸(YH7)等氟喹诺酮及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抗生素对人型支原体(Mh)、口腔枝原体(M.ora)、唾液枝原体(M.sal)、解脲枝原体(Uu)的体外敏感性。结果显示:YH7对Mh、M、ora、M、sal、Uu的最低抑制浓度(MIC)分别为0.5、0.25、0.125、0.125mg/L。它的抑菌活性是氧氟沙星2-16倍,与红霉素、柱晶白霉素相当。Mh、Uu对YH7及交沙霉素不易产生诱导耐药性,而对红霉素和四环素易产生诱导耐药性。而对红霉素升四环素产生耐药的Mh和Uu菌株对红霉素和四环素交叉耐药而对YH7和交沙霉素无交叉耐药。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